《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15节作者:
曲昌春 我深深地爱慕上了她的贤淑和美丽,心情振荡,闷闷不乐。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传达爱慕之情,就用脉脉含情的眼光表达我的爱意,希望真挚的情感能先于别人向她表达,于是解下腰间的玉佩赠与她,表示要与她相约。她真是太完美了,不仅懂得礼仪而且通晓诗歌,她举起美玉与我应答,指着深深的潭水约定会面的日期。我心里充满真诚的依恋,惟恐美丽的神灵在欺骗;传说曾经有两位神女在汉水边赠白玉给郑交甫以定终身,却背弃信言顷刻不见了,于是我惆怅犹豫将信将疑,收敛了满心欢喜,镇定情绪,告诫自己要严守男女之间的礼仪来约束控制自己。
于是洛神受到了感动,低回徘徊,五彩神光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耸起轻灵的身躯象仙鹤一样欲飞还留。她徘徊于香气浓郁的生满椒兰的小路上,流连在散发着幽幽花香的杜衡丛中,怅然长吟抒发长久的思慕,声音悲哀凄厉持久不息。不久众多的神灵呼朋唤友会聚过来,有的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有的在洛神常游的沙洲上翱翔,有的在河底采摘明珠,有的在岸边拾取美丽的羽毛。洛神由湘水的娥皇、女英跟随着,由水边漫游的汉水女神陪伴着,哀叹匏瓜星的孤零无匹,同情牵牛星的寂寞独居。她举起手臂用修长的衣袖遮蔽阳光扬首眺望,轻薄的上衣在阵阵清风中随风飘动。她行动轻盈象飞鸟一样,飘逸若神深不可测;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脚下生起蒙蒙水雾;行踪不定,喜忧不明;进退难料,欲去还留,眼波柔情流动,目光神采飞扬,爱情的喜悦润泽着美丽的面容;好像有许多话含在口中,气息中散发着幽幽兰香;她花容月貌羞涩柔美,深深地吸引着我而不知身在何处。
这时风神将风停下,水神让江波不再起伏,司阴阳神敲响了天鼓,女娲唱起了清亮的歌声;文鱼腾跃簇拥车乘,玉制鸾铃叮咚作响;六条龙齐头并进,载着云车缓缓而行;鲸鲵争相跳跃夹护车驾,水鸟穿梭飞翔殷勤护卫;于是洛神越过水中的岛屿,翻过南面的山岗,回转白皙的颈项,用清秀美丽的眉目看着我,启动朱唇,缓缓陈述无奈分离的大节纲常,痛恨人与神的境遇难同,苦怨青春爱情不遂人意,举起罗袖擦拭眼泪,而泪水不禁滚滚而下沾湿了衣裳;伤心美好的聚会将永远断绝,哀怨从此别离会天各一方。没有表示爱情的信物可以相赠,就将江南的名贵玉环送给我,“虽然隐居在天界,我会时常思念君王…… ”还没说完,忽然行迹隐去,神光消遁,我怅然若失。
于是我翻山越岭,上下追踪,寻找洛神遗留的足迹。洛神已去,情景犹在,四下寻找,平添惆怅。我盼望洛神的影踪重新出现,于是驾起小船逆水而上,在长江之上任意漂泊不知回返,思念绵绵不绝,更增加思慕之情。夜晚,心神不安难以入睡,厚厚的晶霜沾满衣裳,直到天光大亮。无奈,命令仆夫起驾,继续我的归程。我揽住缰绳举起马鞭,在原地盘桓,久久不能离去。
《洛神赋》原名叫《感鄄赋》,一般认为此赋是曹植被封鄄城时所做。
那么鄄城又在哪里呢?曹植时期的鄄城在今天山东省菏泽市下属的鄄城县北,这里或许就是曹植写就《洛神赋》的地方。
提起鄄城,值得多说几句,这里传说是尧出生的地方,也是舜出生的地方,更是兵家孙膑的老家,至今这里还保留有尧陵、曹植吟诗作赋的陈王读书台,2008年4月,投资4.5已的孙膑旅游城正式对外开放,由此可见鄄城的旅游资源真不少。
鄄城的鄄读音为“juan”,甄皇后的甄读音为“zhen”,两个字从读音上没有任何联系,但是从偏旁部首上却有着天然的联系,不知道鄄城读音的读者恐怕第一反应会读成“zhen”,也正因为此,曹植的《洛神赋》就被打上了三角恋的烙印,因为他有一位嫂子正好姓甄,而且是传说中的三国美女。
于是曹丕,曹植,甄皇后,因为一篇《洛神赋》就被后世演绎成了经典的三角恋,想想也很有卖点,一位是曹魏开国皇帝,一位是才高八斗的曹魏亲王,一位是传说中蕙质兰心的三国美女,这个三角组合比起近代徐志摩那个三角组合又高出了几个层次,怪不得后世的人对这一个疑似三角恋津津乐道,流连忘返。
曹丕、曹植、甄皇后真的存在三角关系吗?
日期:2009-10-29 09:05:55
我们不妨来看看他们的经历,看看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少交集。
曹丕出生于公元187年,曹植出生于公元192年,加上曹彰,曹熊,他们四人均是曹操的嫡妻卞皇后所生,因此关于曹操霸业的继承权,从一开始也就锁定了这四个人。
这四个人中,曹熊早薨,也就被排除在外了,而曹彰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也被曹操早早排除在外,数来数去,能够竞争曹家霸业继承权的其实只有曹丕和曹植。
《三国志曹冲传》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当巧用浮力原理秤象的曹冲夭折之后,曹丕把这个悲痛的消息通报给曹操,没想到曹操却对曹丕说了一句: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意思是说,曹冲夭折,是我做父亲的不幸,而对于你来说,恐怕却是一件好事。言外之意,要是曹冲活着,以后我讲传位与他,也就没你什么事了。
曹操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即便说过这句话是否意味着曹操原本中意的是曹冲?
在我看来,要么曹操根本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要么只是拿这样的话敲打曹丕,要知道“立嫡立长”的原则已经根深蒂固,难道曹操会别出心裁去“立贤”吗?况且曹冲留下的事迹只能说明他是一个早慧的儿童,至于长大如何,其实很难说,毕竟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其实无论从嫡,还是从长,早慧的曹冲都是曹丕和曹植的对手,曹操说出那样的话,或许只是心痛,或许只是为了更好的敲打曹丕。
四个嫡子中已经排除了两个,剩下就是曹丕与曹植的正面PK。
事实证明,在这场PK中,曹植本来是有机会的。
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这一年曹丕23岁,曹植18岁,这一年,曹操在邺城新建铜雀台。铜雀台落成之后,曹操率领大臣们以及儿子们登临铜雀台,一身文学细胞的曹操兴致大发,于是命曹丕、曹植各自为赋,曹植援笔立成: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译文:
我跟随父王快乐的四处游览,登上了铜雀台来娱乐心情。
我见到四周宏伟高峻的宫殿,见到父王以贤德苦心谋营。
建起铜雀台的高殿巍然耸立,两侧的望楼像浮游在天顶。
我站在冲入云霄的华美台观,高高的阁楼西面连着北城。
临近看着彰河的水缓缓流动,远远望见园中的果树繁茂。
迎面徐来的春风柔软而舒服,耳边是鸟儿不绝的叫鸣声。
帝王不朽的功业早已经成就,曹家得偿所愿,何其称心。
弘扬仁厚的恩德以泽被天下,对许昌的天子要毕恭毕敬。
齐桓、晋文开创了太平盛世,又哪里比的上父王的圣明?
多么吉祥,何其美妙!恩泽惠及远方的黎民百姓。
尽心辅佐我汉室的朝廷社稷,使四方永享安宁。
恢弘的气度能与天地相媲美,无私的品德像日月的辉光。
愿父王永享无穷无尽的尊贵,有如东公王一样年寿无疆
曹植的《登台赋》成,曹操看后大为高兴,他知道这个儿子有文采,没想到竟然到了如此程度,由此对曹植更加刮目相看。
其实在曹植之后,曹丕也写出了一篇《登台赋》:
登高台以骋望,好灵雀之丽娴。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步逍遥以容与,聊游目于西山。溪谷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而过前。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