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18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若是曹植与甄洛真的有私情,那么《洛神赋》问世,就是一顶硕大的绿帽子,向皇帝曹丕兜头扣去!

  曹植敢吗?他不敢!
  因为他知道哥哥曹丕的手段。
  根据《洛神赋》里的文字,《洛神赋》写于公元222年,如果《洛神赋》真的是对甄洛的怀念,那么曹植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
  可以提供的一个对照,公元223年,曹植一母所出的哥哥曹彰在洛阳暴薨,有人说是曹彰自己过于生气气死的,也有人说是死于曹丕之手,《三国志》里只是以“朝京都,疾薨于邸”一笔带过,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可见,如果曹植《洛神赋》里藏着秘密,那么他的结局不会比曹彰更好!

  曹丕,曹植,甄洛,长久不衰的话题人物,如果说他们之间有缘分,或许只能从他们的结局中找一点联系。
  甄洛,公元221年被赐死,享年39岁;
  曹丕,公元226年病逝,享年39岁;
  曹植,公元232年病逝,享年40年。
  三个话题人物,三个让人唏嘘的结局,四十岁对于他们的人生都是一道坎,甄洛和曹丕终究没有跨过去,而曹植,跨过了,却又摔倒了!

日期:2009-11-01 08:48:56

  洛阳纸贵,背后的故事
  在曹植写就千古名篇《洛神赋》的数十年后,有一位貌不惊人甚至有些丑的人也写出了传世经典,由于他的文章过于经典,当地的贵族富商争相抄写传送,由于抄写的数量太多,不经意间当地的纸张供不应求,于是便出现了纸张价格飞涨的局面,这就是历史上的“洛阳纸贵”。
  造成“洛阳纸贵”的人叫左思,字太冲,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与他同时代的有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人叫潘岳,字安仁,“貌比潘安,才比子建”,“貌比潘安”说的就是潘岳,“才比子建”说的是曹植。
  由此可见,同时代的才子潘岳是个美男子,而跟潘岳相比,左思是没脸见人的。
  关于潘岳,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与夏侯湛友善,常出门同车共行,京城谓之“连璧”。
  从这个描述不难看出,当时的潘岳属于绝对的偶像派,到哪里都有追星族,也难怪,谁不喜欢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呢?
  与潘岳相比,左思就有些惨了。他貌寝口讷,长的丑不说,还有些笨嘴拙舌,不过他也有一颗躁动的心。
  看着潘岳郊游的潇洒,左思也想效仿一下,没想到却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群妪齐共乱唾之,左思委顿而返。

  迎接潘岳的是鲜果,迎接左思的唾沫,由此注定,左思这辈子不是一个靠脸蛋吃饭的人。
  与左思同病相怜的还有一个文坛名人,这个人就是与他们同时代的张载,相比于左思的遭遇,张载也好不到哪去。《晋书》记载: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返。
  也能理解,如果张载不赶快回家,必定会有人问他的妈妈:大姐,你的猴在哪买的?
  太伤自尊了!
  其实算起来,左思也是名门之后,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齐国的公族,齐国的公族有左右公子之分,其中左公子一门后来就以“左”为姓,左思的祖上就是这样姓了左。
  到了左思父亲左雍这一代家族已经一穷二白了,左雍本人也是从小吏做起,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到了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是主管监察风纪的官员,在现在听起来挺大,但在那时只算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跟出身士族的高官相比,根本算不上一个官。
  左思便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而小时的左思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眼前一亮的惊喜。
  左思小时学习过钟繇、胡昭的书法,还学过鼓琴,然而无论是书法还是鼓琴,左思一样都没有学成。于是父亲左雍对着朋友叹息道:“左思这孩子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连我小时候都不如!”

  左雍没有想到,他的一声叹息居然改变了儿子左思的一生。
  在左雍的叹息声中,左思深受刺激,从此发奋勤学,学识由此突飞猛进。
  左思注定是一个怪才,一般来说,会写的一般都会说,而左思不是一般人,他会写,但不太会说,因此《晋书》上说他“口讷,而辞藻壮丽”。这一点与司马相如有些相似,司马相如笔下的赋华丽无比,而他本人居然还有些口吃。
  貌丑口讷的左思是孤独的,也是孤傲的,他不愿意与人交游,只喜欢自己闲居,而这种闲居的生活也给了他很大的创作空间,不久他走出了人生的关键第一步。
  左思的家乡是现在的山东临淄,临淄曾经是齐国的都城,生于斯长于斯左思对这个齐国古都充满了感情,于是他用了整整一年,写成了《齐都赋》,这是左思人生的关键一步。
  写完《齐都赋》,左思的心思动了,他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写一个齐都,他想写的更多,他把目光投向了三国时的三座都城,魏都,蜀都,吴都,张衡做过《两京赋》,班固做过《两都赋》,现在左思想写《三都赋》。
  然而写《三都赋》何尝容易,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沟通基本靠吼”的年代,资料的收集就是很大的问题。仅仅在临淄这个地方,资料是不够的,想要收集更多的资料,还需要去大城市。
  巧合的是,就在这时,左思有了去大城市的机会,他的妹妹左芬因文采出众被晋武帝司马炎选入宫中,这样左思就借着送妹妹入宫的机会到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洛阳。
  为了收集资料,左思拜访了著作郎张载,著作郎便是负责监修国史的官员,而张载就是那个上街被小孩扔石子的那位。左思从张载那里获得了很多关于蜀都的资料,这为他日后写就《三都赋》打下了基础。

  然而仅仅从张载那里获得资料还是不够的,左思又千方百计地获得了秘书郎的职位,左思并非贪图这个职位,而是因为秘书郎这个职位可以看到更多的资料,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在此后的十年里,左思开始了漫长的创作,这十年是左思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年,也是奠定他千古盛名的十年。他不是一个文思泉涌的人,也不是曹植那种援笔立成的人,他是一个相对文思缓慢的人。基于此,他在自己的家中到处都放上了纸和笔,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偶有所得便火速记下,无论是在饭桌上,还是在厕所里,这十年,左思便是如此度过。

  对于左思写《三都赋》,很多人是有不同想法的,当时同样有名的陆机曾经不以为然的对兄弟陆云说:“听说这里有个北方佬想写三都赋,让他写吧,估计他写好了我能拿来盖酒坛子!”
  我手写我口,人岂能拘牵!
  左思不管别人的议论,这十年里,他一直在努力!
  如果用一天画一幅画,恐怕十年卖不出;
  如果用十年画一幅画,不出一天就能卖出!


日期:2009-11-02 11:32:06

  文思相对缓慢的左思用了十年,写成了《三都赋》。
  然而《三都赋》写成之日,只是完成了一小步,貌丑口讷的左思此时在文坛上并无地位,尽管他自问自己的《三都赋》不次于《两京赋》、《两都赋》,然而酒香在深巷,又有谁人知呢?
  还是去找名人吧,有名人的推荐,必定事半功倍。
  这一步,左思走对了!
  左思先去拜访了享有盛誉的皇甫谧,皇甫谧看后大加赞赏,在左思的请求下,皇甫谧愉悦的为《三都赋》写了序。
  接着貌丑被小孩扔石子的张载为《魏都赋》做了注解,刘逵为《吴》《蜀》做了注解,陈留卫权又为左思的《三都赋》作了《略解》。

  这四个人都是当朝的名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