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19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接下来,当时最大的名士说话了,这个人就是位列三公的司空张华。
  张华看了《三都赋》之后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由此,左思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张华、张载这些当朝名士都为他倾力推荐,《三都赋》想不红都不行!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此时,曾经嘲笑过左思的陆机也看到了左思写就的《三都赋》,同样赞叹不已,其实在他嘲笑左思时他也在酝酿写《三都赋》,现在左思的《三都赋》已经洛阳纸贵,陆机自觉无法超越,从此陆机的《三都赋》写到中途,就此搁笔!
  后来权臣贾谧出任秘书监,邀请左思讲授《汉书》,左思欣然前往,与潘岳、刘琨、陆机等当朝名人一起成为权臣贾谧的座上宾,史称“二十四友”。
  然而“二十四友”的日子是短暂的,很快就到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中,贾谧被诛,二十四友也作鸟兽散,左思退居洛阳宜春里,专意典籍。
  其实即便没有“八王之乱”,即便权臣贾谧一直健在,左思在这个社会中也是无法称心如意的。即便他已经写就令洛阳纸贵的《三都赋》,但他不是士族,因此便注定他只能在官场的底层生活。尽管他的妹妹左芬入宫陪伴皇帝司马炎,然而左芬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恩宠,只是在皇帝的一干嫔妃中充个数,因此也就注定左思无法“兄以妹贵”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在这样一个壁垒森严的社会体系中,自认有盖天之才的左思也只能彷徨无奈了。
  在彷徨中,左思开始写诗,把他对现实的不满都倾注在诗中,于是就留下了经典的左思《咏史》。
  在左思《咏史》的第二首中,左思是这样写的: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以“涧底松”与“山上苗”为喻,用比兴手法的抨击晋代的门阀制度,由此倾诉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既不合理,却根深蒂固,如同汉代的金日磾(音di)、张汤的世居高位,而与他们对应的是白发苍苍冯唐屈于郎署,沉于下寮。
  左思《咏史》的第六首也非常经典: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渺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左思对门阀制度的轻蔑以及自身的傲骨跃然纸上。
  如果说《三都赋》让左思名噪一时,那么《咏史》便让左思名垂千古,《文心雕龙 才略》中评曰:“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
  左思退居宜春里的日子里,其实他还有做官的机会,齐王司马囧征召左思出任自己的记室督(负责章表书记的官员),左思以有病为由拒绝了。
  在左思看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太平时代尚不能为上所用,天下丧乱时,更应该独善其身。

  果不出左思所料,两年后,齐王司马囧兵败被杀,暴尸三日,同党皆夷三族,死者两千余人,如果左思当初应召,此时“囧”的就不仅仅是司马囧了!
  数年后,举家搬迁到冀州的左思因病逝世,从此世间只有《三都赋》、《咏史》,再无左思!
  后世的谢灵运说:“左太冲诗,潘安仁诗,古今难比”。
  《文心雕龙 明诗》篇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左、潘、陆,比肩诗衡。”
  钟嵘在《诗品》中列左思于上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当代有学者说:“如果把‘太康之英’的桂冠从陆机头上摘下来戴在左思头上,看来也是比较公允的”。
  风流去,俱往矣!


日期:2009-11-03 09:57:37

  当“金屋藏娇”遭遇“未央宫奇迹”
  曹植的《洛神赋》,左思的《三都赋》,都堪称千古经典。
  其实在他们之前,也有一个写赋的高手,这个人的名字叫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与左思有些相似,左思口讷,司马相如口吃,不过司马相如长的应该是一表人才,要不然卓文君也不会跟他私奔,一起去过当垆卖酒的日子。
  司马相如在后世留有盛名,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赋,他写过《子虚赋》、《长林赋》,据说还写过《长门赋》。
  《长门赋》是为谁而写呢?据说是为了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所写。

  陈阿娇,成语“金屋藏娇”的女主角,而汉武帝刘彻,则是“金屋藏娇”的男主角。
  “金屋藏娇”的典故来自班固编撰的《汉武故事》:
  胶东王(刘彻)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曰:“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这便是金屋藏娇的由来。
  一直以来,“金屋藏娇”作为一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然而又有谁知道,“金屋藏娇”背后的政治交易,看似儿童的无心之语,其实隐藏着汉宫深处的层层杀机。
  这一切的源头还得从汉武帝的姥姥臧儿说起。
  臧儿,不是一般人,是燕王臧荼的孙女,不仅出身不一般,做事的风格也很不一般。臧儿先嫁给了王仲,生下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王仲死后,臧儿又嫁到了田家,生下了后世有名的田蚡、田胜。

  许多年过去了,臧儿在王家生下的大女儿已经出嫁了,嫁到了一户人家,女婿叫金王孙。大女儿结婚之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叫金俗,这下臧儿就升级当了姥姥。
  如果臧姥姥就此安于现状,那么世上就没有汉武帝刘彻了,偏偏臧姥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
  不久臧儿找到一个巫师,为自己的两个女儿算了一卦,一看卦辞,臧儿惊呆了,卦辞显示:两个女儿都贵不可言!
  贵不可言?如何才能贵不可言?
  当然是跟皇家攀上亲戚。

  臧儿一盘算,把女儿送给当时的皇帝刘恒是不现实的,人家已经有太子刘启了,去了即便能生下皇子也注定斗不过刘启,显然皇帝刘恒这条路走不通!
  如果把女儿送给太子刘启呢?刘启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如果女儿为刘启生下儿子,那么至少能成为皇帝身边的女人,运气好的话,还能成为皇后,这就是卦辞上说的贵不可言吧!
  这条路,我看行!
  铁了心求富贵的臧儿很快做出了一个让大女儿、大女婿瞠目结舌的决定:离婚,送大女儿入太子宫!
  女婿金王孙对这个决定哭笑不得,老太太真是想富贵想疯了,怎么能让自己的女儿离婚然后再入太子宫中呢?即使自己答应,人家太子刘启答应吗?
  臧儿不跟金王孙一般见识,也不跟他啰嗦,而是义无反顾的将大女儿从金家接了出来,转身送进了太子刘启的太子宫中!
  很多人也许会疑惑,太子刘启难道不嫌弃王家大女儿的二婚身份吗?

  答案是,在那个年代,二婚根本不算个事!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其实也是二婚,薄姬原本是魏王魏豹的妻妾,魏豹败亡之后,薄姬被刘邦招入宫中,后来生下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现在臧儿的大女儿王氏也进入了太子刘启的宫中,成为王夫人,幸运的是,她真的受到了刘启的宠幸,而且怀孕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