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25节作者:
曲昌春 这一年,卫子夫依然是皇后,太子刘据已经12岁了,而皇后的弟弟是大将军,皇后的外甥是骠骑将军,两人都担任大司马,而皇后的外甥对宫廷禁卫官司令说杀就杀!
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吗?
如果换做你是皇帝,你会容忍吗?
刘彻对霍去病不是不宠爱,但是他怕这个外甥对自己的皇权造成危害,任何危及皇权的隐患必须除掉,无论你对他曾经有多宠爱。
这是一个皇帝的原则!
在霍去病死后,皇帝刘彻调来铁甲兵,从长安一直列队到茂陵(刘彻为自己准备的陵寝),为了旌表霍去病的战功,将他的陵墓修建成祁连山的形状,谥号“景桓” ,称为景桓侯 (谥法中,布义行刚曰景,辟土服远曰桓)。
生前无比荣耀,死后极尽哀荣,然而葬礼是为逝者办的,却是做给生者看的,生者承受不起,而逝者却看不到。
面子工程!
在霍去病逝去11年后,他的舅舅卫青也随之而去,卫青墓的外形像卢山,也是为了旌表他的战功,他的谥号为“烈”,称为烈侯。
在卫青逝去15年后,卫氏一门的灭顶之灾彻底来临,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因谋反双双自杀,卫氏一门的辉煌就此落下帷幕。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跟人开着玩笑,在霍去病曲终人散时,没人会想到,他当年的一个无心之举竟然会为以后汉朝的走势埋下一个伏笔。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晋升为骠骑将军,这一年他率军出塞攻击匈奴,而在他率军出发之前,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生父的名字:霍仲孺,家住河东郡。
霍去病率军出征时路过河东郡,派人请来了自己的生父霍仲孺,这是霍去病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生父,随即他给生父献上了见面礼:上好的田宅和奴婢。
等霍去病凯旋班师时,再次路过了河东郡,这一次他顺手带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
多年后,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这就是霍光!
在霍光的力主下,接替刘弗陵继位的刘贺仅仅在位27天,就被霍光做主废黜,取而代之的是卫子夫的曾孙,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史称汉宣帝。
在汉宣帝之后,他的儿子刘奭登基称帝,史称汉元帝,也正是这个汉元帝,导演出一出名篇“昭君出塞”,也正是这个汉元帝,把原本强大的汉朝带上了一条不归路!
寻根溯源,原来是霍去病惹得祸!
本人的其他相关帖: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4960.shtml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13227.shtml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47605.shtml
日期:2009-11-09 09:53:2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
公元前119年,飞将军李广六十四岁,屈指一算,他与匈奴作战已经整整45年,在他的身边,无论名将卫青还是霍去病,他们抗击匈奴的历史都无法跟李广相提并论。
然而,提及卫青和霍去病,李广心头便有挥之不去的痛,这一年霍去病仅仅二十出头,却已经是冠军侯,而卫青也早就是长平侯,甚至连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跟着卫青一起封了侯,而自己呢?
想到这些,李广心中不免有些叹息。
他曾经跟善于相面的王朔诉说过自己的苦恼:“自从大汉朝攻击匈奴以来,我就参加战斗,这些年来我曾经的部下已经有数十人因此封侯,我一向不为人后,可我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封侯得到采邑呢?是面相上没有?还是命中注定?”
王朔回应道:“将军好好想想,有没有做过令你至今后悔莫及的事情?”
李广略微想了一下,说道:“在我做陇西太守时,那里的羌人反了,我把他们诱降了,然后一天之内杀了他们八百多人,这件事做的有些过分,至今令我耿耿于怀!”
王朔回应道:“祸莫大於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杀降不详,谁让你杀降?
李广思索良久,或许这就是命!
其实李广一生没有封侯,一方面是运气问题,一方面是能力问题。
李广一生中最好的两次封侯机会出现在公元前129年和公元前121年,这两次他原本有封侯的机会。
公元前129年,这是名将卫青崭露头角的一年,在这一年,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各率一万骑兵进击匈奴,这是汉武帝刘彻对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击,身为皇帝的他自然希望获得一场大胜。
然而最终的结局让他有些失落,除了卫青杀到龙庭斩杀匈奴七百人外,公孙贺一无所获,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而李广本人则被匈奴生擒,幸亏身手敏捷,趁匈奴人不备,抢了马匹和弓箭又跑了回来。
四路大军盘点,卫青以战功封关内侯,公孙敖和李广判处死刑,后经允许以黄金赎身,废为庶人。
这一次是李广离封侯非常近的一次,可惜这一次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卫青封侯,年轻人再次后来居上。
8年后,李广再次获得良机,这一次唱主角的变成了更为年轻的霍去病。
霍去病和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从上地郡出发,而李广与后来以通西域名传千古的张骞一起率兵从右北平郡出发,出塞后,两人分兵,李广率四千骑兵寻找战机,而张骞率领大军在后接应,两军相隔数百里。
这一次李广本来有望立功,遗憾的是,敌兵太多,李广所部四千兵马,对手足足四万。
敌我兵力比,十比一!
面对匈奴兵的包围,李广派出自己的儿子李敢上前侦查,李敢在匈奴阵营中横穿之后回来报告:匈奴阵型涣散,容易对付。
李广闻言,心里有了底,于是把四千兵马布成了一个圈,然后从容面对匈奴的进攻。
匈奴人发起了进攻,人没来,箭来了,万箭齐发!
在匈奴的箭雨下,李广所部伤亡两千人,伤亡已经过半。
李广组织士卒还击,然而箭快用光了。
不过这难不倒李广,他命令士卒全体张弓搭箭,但是不准射,他自己则张开自己特制的“大黄”弓连射匈奴数将,匈奴攻势顿时减弱,时近黄昏,双方停战。
第二天,匈奴继续进攻,李广所部再次伤亡过半,四千人仅剩一千!
李广危在旦夕!
后援的张骞终于来了,匈奴解围而去。
此战是李广最接近封侯的一次,他所部射杀的匈奴人应该已有数千,按照杀敌一千可以封侯的标准,李广已经达到了。
然而,杀敌是够指标了,自身伤亡呢?
战后盘点,张骞延误军期,理应问斩,交够赎金,废为庶人;
李广,杀敌三千,自损三千,功过相抵,不予赏赐!
令李广更加难受的是,此战年轻的霍去病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他手下的鹰击司马赵破奴、校尉高不识都跟着封侯,而身为宫廷禁卫司令的李广却只能再一次看着别人封侯。
其实,李广一生未能封侯,除了运气问题,还有一个能力问题。
实际上,李广的能力被司马迁严重拔高了,李广是一个好人,但未必是一个好领导,个人能力出众,但统帅能力其实一般。
之所以李广在匈奴有“飞将军”的美誉,主要是因为他擅长骑射,他既有射杀匈奴“射雕者”的记录,又有单人匹马从匈奴军中逃脱的经历,更何况他还有射虎的经历。
有一次,他外出打猎,忽然发现一只猛虎,急忙弯弓搭箭,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没想到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只见箭身深深射入石头当中,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