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27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勃一看来头,当即答应了,因为这个人他无法拒绝。
  谁啊?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沛王李贤。
  能在沛王府做修撰,将来就可以成为沛王身边的红人,这样的机会王勃自然不会放过。
  令王勃没想到的是,两年后,他的王府修撰做不成了。

  饭碗砸了!
  为什么呢?
  因为一篇文章。
  公元668年,这一年京城里在贵族圈里流行起斗鸡,贵族们纷纷豢养斗鸡,以斗鸡为乐,沛王李贤和后来成为皇帝的英王李显也加入了养鸡的行列,而且两人还约好了来一场面对面的斗鸡大赛。
  为了以壮鸡威,沛王李贤让王勃写一篇檄文,别人打仗有檄文,咱们斗鸡也得有檄文。
  很快,王勃洋洋洒洒写好了一篇檄文,题目是《檄英王鸡文》。
  这篇檄文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即便放在现在,也是一篇非常好的幽默文章,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译文:

  鸡啊,在天上以昴日星君而著名于二十八宿,使太阳神所钟爱的。在人间,你能沟通神明,显示国运兴衰的征兆。
  黎明时分,雄鸡高叫,把人们从梦中叫醒。风雨之天,胶胶而鸣,诱发人的思乡之情。宋处宗窗下的长鸣鸡啊,与处宗舒心畅谈,祖逖床前的鸡,叫醒祖逖舞剑习武。头戴鸡帽打扮成鸡形的人,那是朝廷报时间的官员,用鸡冠形的头盔作帽子,那是圣人孔门的弟子子路。秦国函谷关的夜鸣,使孟尝君安全离境,齐人百姓家鸡声的应和,让人们知道齐国的富裕;遇有疑问,人们用鸡卜卦,遇到大赦,人们把金鸡立于长杆之上。淮南王刘安之宅的鸡随刘安得道升天,宋卿房梁鸡窝里的小儿是他说不清年龄的祖宗。

  鸡啊,你是高德之禽鸟,决不是普通的凡鸟所能比。文有凤冠,武有利爪,你的五种美德借助于田饶昭示给国人。雌能称霸,雄能称王,你的祥瑞之气借助于二宝呈现给秦王。辛勤饲养你们,为你们起名的祝鸡翁,使你们有了朱朱的名字。苍蝇从此不能和你并列同类,蟋蟀也从此窃取不了你美好的名声。
  看你连续扑打纵横跃击的气势,那里会有自断其尾逃避决斗的的担心呢。身上涂有芥末,脚上武装金钩,你的装备之好已到极点,两翼张开,脚爪奋起,去与其它鸡搏斗吧。季平子和郈昭伯此时成了你的的臣下,你雄立斗桩俨然国君一样威风。两雄相斗必须决出胜负,一次啄击的胜利又怎能自夸呢。平常的训练中养成优良的品性,在呼号争杀中才显示出真正神威。初时看你似木头一般没有反应,关键时刻你却是铁爪横举神志昂扬。应战时,反应机敏神鬼莫测,冲杀中不由自主地尾巴高耸,俯首直击。无论是在村或是在店,碰到对手就攻击,无论生为鹳生为鹅,在同类中都要傲立群雄。凭借枭勇好斗的天性击退对手的攻击。既使力量大小悬殊,也敢勇于战斗,既使形势不利,也要(用我的利喙战斗到底)战斗到底。

  大胜之后,昂首挺胸,张开翅膀,俨然大鹏展翅。搏击中撕下的对方身上的肉,成了你口中的美食,对于败者你岂能容它有私下鸣叫的余地,不必等到交付厨房,你的铁口无异于滚水与烈火。捷报快迅传出,鹅鸭为你惊呼。胜利时刻,大家争睹你雄鹰般的矫健英姿。颁发旌旗,你依然只顾呑食对方而不害羞,用优美语言记述你的功绩时,你还把它的鸡肋放在嘴里而不吐出。

  没有尽力战斗的鸡立即拉到鸡坊行刑,表现懦弱如同母鸡的鸡就要格杀无论,战场投降认输者更应斩尽杀绝。不能象其它对待其它家畜一样可怜它们,它们的存在只能连累家族的祸根。
  特此发布檄文。
  王勃写这篇檄文时只为了好玩,却没有想到,这篇戏谑的檄文居然砸了自己的饭碗。
  檄文不幸被高宗李治看到了,李治的鼻子差点被气歪了!
  李治愤怒地说道:“据此是交构之渐”。
  李治的意思是说,王勃写这篇檄文会让皇子们彼此之间产生矛盾,王勃本身作为王府修撰不去帮助维护皇子们的和谐,反而写这种玩意破坏和谐!

  赶出去!
  本是一篇搞笑檄文,却落得一个不搞笑的结果,王勃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搞笑。

日期:2009-11-12 8:20:00

  在被赶出王府之后,王勃便离开长安,前往巴蜀之地游历,在这里他见到了同列初唐四杰的杨炯,他们一起纵情诗酒,也算快事。在这期间,王勃曾经登山旷望,不经意间想起早已久远的诸葛亮,想想诸葛亮的功业,再想想自己,哎!
  此时,王勃才意识到,尽管自己身在巴蜀,心却在长安。
  还是回长安去吧,人的一生总要做一点事。
  回到长安,王勃再次寻找机会,结果机会寥寥。
  此时王勃的兴趣悄悄发生了偏移,他居然迷恋上了医术!
  长安人曹元手里有一些秘方,王勃得知后,便找上门去,奈不住王勃的软磨硬泡,曹元便尽自己所能都传授给王勃,这下王勃成为一个懂得艺术的诗人了。

  用现在的话说,在诗人中王勃懂得医术最多,在懂医术的人中,王勃诗写的最好!
  后来王勃打听到,虢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下属的灵宝市)盛产药草,于是王勃就把目标锁定虢州,经过一番运作,他终于被任命为虢州参军。
  虢州参军这个官名听起来不错,其实只是一个小官,虢州在那时算一个中等州,王勃这个中等州的参军,品级为正九品,相当于现在的正股级,比他起步时的副处级,差着好几级。
  不过王勃也很知足,有个正九品当着也不错,至少还能研究医药。
  然而,几年后,王勃连医药也研究不成了,他卷入了一起离奇的案件。
  虢州当地有一个官奴犯了死罪,跑到了王勃的住所,王勃心软,便把这个官奴藏了起来。然而王勃左思右想又觉得不妥,官奴犯罪逃逸,而自己又窝藏他,这不是犯罪吗?将来追究起来,那还了得。不行,得想个稳妥的办法。
  对,还是杀了他吧!

  就这样,官奴死了,别人说是王勃先窝藏了他,又杀了他!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王勃危了!
  不过这一次王勃的运气还不错,尽管他按罪当诛,但是正赶上皇帝大赦天下,王勃被无罪释放了!
  然而王勃的父亲王福畤就惨了,本来在雍州做司户参军,管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而且雍州是唐朝的大州,就在长安附近,皇帝非常看重,王福畤这个司户参军品级正七品。
  现在出了王勃的“杀人案”, 王福畤跟着受牵连,一下子就从雍州贬到交趾,唐代的交趾即今天的越南,而王福畤就是从现在的西安,一下贬到了越南。

  回过头来说王勃的“杀人案”,以王勃的智商会犯这么低智商的案件吗?
  窝藏在前,杀人灭口在后?
  但凡有点智商的人做不出这样的事情,而王勃这样的天才却偏偏做了?
  对这个疑点重重的“杀人案”,《旧唐书》、《新唐书》皆指出王勃是因为才高遭人嫉妒,以至于被人栽赃陷害,这一点,我深深赞同。
  遗憾的是,无论如何,王勃的身上的污点是洗不掉了,他在大唐官场的前途也已经暗淡无光。

  公元676年(一说671年),王勃南下探亲,他准备前往交趾看望受他连累的父亲。这一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王勃来到了南昌,拜会都督阎伯屿。正赶上阎伯屿刚刚整修完滕王阁(滕王阁最终由高祖李渊的儿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正在大会宾朋,于是邀请王勃一同入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