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29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即便骆宾王放低了姿态,现实给予他的阳光还是很有限的。

  世间千里马稍有,伯乐更少有。
  经过骆宾王多年的努力,他终于逐步步入官场,历任武功县主薄,长安县主薄。
  县主薄是多大的官呢?从八品,副科级!
  还好,骆宾王不嫌官小,他还在不断努力,又经过努力,他终于当上了侍御史。
  侍御史是监察官员,品级从六品,副处级!
  在当上侍御史之后,骆宾王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转机,于是他频频上书武则天,针砭时弊,对武则天的诸多做法提出建议,这让武则天有些不胜其烦。接着骆宾王又将矛头对准了当时盛极一时的酷吏,弹劾酷吏的不法行为。
  这下,骆宾王把武则天和酷吏都得罪了,等待他的自然没有好果子。

  不久,骆宾王被指“贪赃”,被打入大狱,这一年骆宾王51岁。
  在狱中,骆宾王悲愤不已,于是写下了《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这是蝉的现实,又何尝不是骆宾王人生的写照!
  还好,武则天并不想要骆宾王的命,一年后,骆宾王被赦免出狱。
  又过了一年,骆宾王被委任为临海县丞,品级从八品,副科级!
  这一年骆宾王五十三岁,他已经把一切看透了。自己费尽心机到头来不还是一个从八品的县丞吗?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还要混迹于县丞这个槽位吗?
  算了,这个官不当也罢!
  随后,骆宾王怀着一腔悲愤弃官而去,多年的郁闷已经在他的内心中形成了一个火药桶,他需要一个爆发的机会。
  四年后,机会来了,骆宾王把握了这次机会,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永远留在青史之中。

  公元684年,大唐王朝发生剧变。
  刚刚登基一个多月的皇帝李显被皇太后武则天废黜,改立时任豫王的李旦为皇帝,然而李旦却是一个傀儡皇帝,身居另外一个宫殿,对国家大事却不能过问,权力尽落皇太后武则天之手。
  改朝换代的迹象已经显现,先前李唐王朝的重臣开始遭到打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很快,三朝元老李世勣(《说唐》里的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李世勣本姓徐,赐姓李)因为被贬,心绪难平,于是便在扬州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骆宾王的机会来了!


日期:2009-11-14 09:17:58

  对于骆宾王与徐敬业的聚合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骆宾王主动前往效力,一种是徐敬业主动发出邀请,总之两个失意的人一拍即合,于是就诞生了史上最牛的檄文《讨武氏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攸鹿。加 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 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 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 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讨武氏檄》让武则天就此背上千古骂名,而骆宾王则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盛名,从某种角度而言,骆宾王就是为《讨武氏檄》而生。
  当《讨武氏檄》传到宫中时,武则天饶有兴趣的读了一遍。

  当看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时,武则天笑了,尽管这是骂人的话,但也是从反面证明武则天的美艳,女人都希望别人说自己漂亮,武则天也不例外。
  然而当看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武则天也被作者的文采折服了,写的真好!
  这时武则天抬头问左右:这是谁写的?
  左右回答说:骆宾王!
  武则天一声叹息:宰相安得失此人!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连你的对手都深深佩服你,这就是成功,这才是成功!

  在数百年后,骆宾王的《讨武氏檄》被另外一个人引用,这个人在檄文的最后写道:请观今日域中,仍是朱家之天下。
  这个人就是吴三桂,他的檄文是《讨闯贼李自成檄》。
  遗憾的是,无论是骆宾王,还是吴三桂,他们都是无言的结局。
  在骆宾王发布《讨武氏檄》后,徐敬业的反抗大军赢得了天下道义,却没有赢得最后的战争。
  檄文发出,叫好声不绝,然而“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徐敬业和骆宾王所期待的风起云涌并没有出现,自始至终只有他们这一支反抗军,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呼百应。

  仅仅三个月,徐敬业的反抗军就告失败,而他和骆宾王也面临着何处为家的艰难抉择。
  徐敬业原本打算乘船入海,前往高丽避难,然而天公不作美,此时海上居然刮起了大风,而且是逆风!
  树倒猢狲散!
  有些猢狲散了,有些则起了二心!
  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原本打算跟徐敬业一起前往高丽,现在海上起风了,而且是逆风,现在王那相也改变了主意,不去高丽了,去洛阳!

  去洛阳?投名状在哪里?
  徐敬业的头!
  王那相为了去洛阳的梦想发难,徐敬业以下二十余位头领都被王那相所害,反武大旗就此倒下。
  反武大业结束了,骆宾王的千古传奇却就此开始,至今难以破解。
  骆宾王的最终结局究竟是什么呢?
  《旧唐书》:敬业败,伏诛。
  《新唐书》: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唐才子传》: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全唐诗》:敬业事败,宾王亡命,不知所终。
  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跑了,总之在那个丧乱的时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不知所终。
  后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诗人宋之问被贬往越州(今绍兴),途中夜宿灵隐寺。当夜月色清明,宋之问在长廊漫步,诗兴大发,于是吟出两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

  然而吟出两句后,后面接不去了。这时旁边有一老僧燃灯坐禅,问道:“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为何?“
  宋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
  老僧笑曰:“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经老僧一接茬,宋之问的有了思路,接着吟道: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云薄霜初下,冰轻叶未凋。

  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又来找老僧,却怎么也没有找到,已经消失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