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30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宋之问问其他僧人,僧人说,老僧的俗名叫骆宾王!
  这个故事挺有传奇色彩,其实可能是编的,因为骆宾王和宋之问早就认识,而且骆宾王的诗集中还有几首送给宋之问的诗。两人交情到了赠诗的地步,却面对面不认识?
  难道骆宾王学会了易容术?
  然而易容术只存在于金庸、古龙的武侠世界里!
  关于骆宾王的最后结局,已经说不清了,明代有人记载,曾经在江苏南通城东黄泥口发现了一座古墓,墓碑刻着:骆宾王之墓。

  清代乾隆年间有人在南通发现这座古墓,并找到了刻有“唐骆”的石碑和枯骨,于是便把它重新葬在了狼山脚下。
  现在狼山骆宾王墓有一石坊,上写:
  笔传青史,一檄千秋著
  碑掘黄泥,五山片壤栖
  如今,在骆宾王的老家——浙江义乌,在原骆宾王故居的地上盖起了一座公园,名曰:骆宾王公园,在义乌城中,有一座市场叫“宾王市场”,有一条大街叫“宾王路”,有一座大桥叫“宾王大桥”,有一所中学叫“宾王中学”。

  其实,义乌不仅仅出小商品,还出了一个名人骆宾王。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日期:2009-11-15 14:54:37

  国之长城 义名天下——李勣
  当我们还在为骆宾王的人生际遇感慨时,有一个人却早已成为徐敬业和骆宾王反武的受害者,徐敬业的起兵让这个人一生的努力都化为乌有,这个人一生的小心翼翼都抵不过徐敬业的一时冲动,而他也因为受徐敬业的牵连,从终点又回到一生的起点,他原本姓徐,现在还姓徐。
  这个人就是徐敬业的爷爷李勣。
  他姓李,他孙子姓徐,没搞错吧?没搞错!
  说起李勣这一生,姓名是多变的。

  他原名徐世勣,投降唐朝后就被高祖李渊赐姓李,于是就变成了李世勣;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李世勣就把“世”字收藏了,名字改成李勣;
  李勣的孙子徐敬业(原本叫李敬业)吹响反武号角后,李勣一门就被打回原形,剥夺李姓,重新姓徐,此时他应该叫徐勣,只是他本人已经改不了了,因为此时他已经去世十五年了。
  一生的努力,都毁于一个孙子的所谓义举。
  其实,李勣这个人在古代名将里能排上号的,唐肃宗他曾经把他列为古代十大名将,唐肃宗认为古代名将只有卫青和霍去病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而唐太宗李世民则认为,李靖和李勣,是可以跟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的。

  有唐一代,李靖和李勣,堪称唐朝历史上说一说二的名将。
  遗憾的是,相比于李勣的战功,他的知名度是打了折扣的,而且是大大的折扣。在他之前的李靖,被后世神话为“托塔李天王”,在他身后的薛仁贵,成为民间美誉度极高的大唐名将,在他身后的郭子仪,被认为是中兴名将,而李勣,则在他们的盛名下显得黯淡无光。
  其实不然,以战功,以当时之名,李勣相比于这几位,有过之无不及。
  说来,李勣是一个经历复杂的人。
  他早年参加了隋末的起义大军,这个大军的首领在后世的名声也很响亮:翟让。学历史的时候,总是提到隋末农民起义的瓦岗军,翟让和李密是相提并论的。李勣最开始的首领是翟让,后来流浪江湖的李密加入到这支队伍,很快李密就和翟让相提并论了。

  学历史时,很多农民起义领袖的名字是并列的,比如陈胜吴广,翟让李密,黄巢王仙芝,以及《水浒》中的晁盖宋江,我们看到这些名字时想当然的认为这些领导人之间必定存在着过命的交情和亲密无间的友谊,其实不然。
  陈胜吴广是有矛盾的,所以吴广最后死于陈胜之手;
  翟让李密也是有矛盾的,翟让最后死于李密之手;
  黄巢王仙芝也是有矛盾的,王仙芝和黄巢最终分崩离析;
  晁盖和宋江也是有矛盾的,宋江上山之后,晁盖就成为有名无实的头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会你争我夺,这也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毕竟一山难容二虎。

  除非一公一母!
  李勣人生的第一次险情就出现在翟让和李密的火并之中,当时李密交给翟让一张弓,这张弓做工非常精良,翟让爱不释手,于是李密就说,你不妨张弓试一下!
  翟让依言,用力张了一下弓,他没有想到,在他张弓的同时,李密的死士也高高的举起了刀。
  别人是摔杯为号,李密改了,张弓为号!
  火并开始了,翟让和他的亲信倒在了血泊之中,身为翟让亲信的李勣也没有躲开,他挣扎着跑了出去,脖子上还是挨了一刀。
  正当杀手还要砍第二刀时,有人救下了李勣,李密知道李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也就放过了李勣,并对他继续委以重任。

  后来,李密在与宇文化及以及王世充的争斗中失利,队伍溃散,不得已投降了李渊建立的唐朝。
  此时李勣也跟着投降了唐朝,并以自己的举动赢得李渊的尊重。
  李勣做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把原本归属李密帐下的城市的地图包括户籍等资料一并呈现给了李渊,并且声明,这是李密的,不是我李勣的,我只是替李密转交而已。
  城市地图以及户籍对于皇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取得这些就能取得最后的统治权,而李勣明明可以把这些功劳归于自己名下,却拱手让给了李密,这让李渊对他刮目相看。
  如此忠臣良将,那就赐姓李吧!
  这样徐世勣就摇身一变变成了李世勣,而他的父亲徐盖也变成了李盖,别人是儿子跟着父亲姓,他家却是父亲跟着儿子姓!

  从此,李世勣就成为大唐王朝的一员战将,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不倒,成为大唐历史上的奇迹。
  在这期间,他也曾经有战败被迫投降的时候(投降窦建德),也曾有过猝不及防丢盔卸甲的时候(被刘黑闼打的只剩一人一马),但是他都挺过来了,成为李唐王朝最信任的战将之一。
  在唐太宗的贞观年间,他跟名将李靖一起出征突厥,最终让突厥颉利可汗最终无路可走,终于被唐军擒获,猖獗一时的东突厥被美国。
  在唐高宗时代,他利用高丽国内发生内乱,率军攻克高丽都城平壤,最终将高丽灭国,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三代皇帝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在李勣手上实现了。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曾不无骄傲的对众臣说,隋朝靠修筑长城防范突厥,而我只把李世勣放在并州防范突厥,结果十六年烽烟不起,李世勣就是朕之长城。
  国之长城,由此得名。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常数”,李世勣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在立功的同时小心翼翼,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保持着处世的圆滑。
  他的老领导李密伏诛后,他经皇帝李渊同意后,为李密收尸厚葬,并披麻戴孝;
  他的老兄弟单雄信伏诛时,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熟后喂给单雄信吃,以此表达兄弟同死之心,而在单雄信身后,他又奉养了单雄信的妻子和孩子。
  既坚持原则,又有处世的圆滑,既赢得了有情有义的声名,又保持了对李唐王朝的忠诚。
  贞观十七年,太宗李世民将有功于唐的忠臣良将画像凌烟阁,总共二十四人,李世勣名列其中;唐高宗李治即位,重新画像凌烟阁,当时的大臣之中,唯有长孙无忌和李世勣享此殊荣;武则天从昭仪升位皇后,长孙无忌等重臣被贬出京城,最后客死他乡,而李世勣却依然位列高位,恩宠不减。

  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恩宠不减的,唯此一人。
  其实,李世勣之所以能够恩宠不减,归根结底还在于他有一双洞察世态的眼睛,在伴君如伴虎的氛围下,这双眼睛尤为重要。
  唐太宗执政末期,太宗李世民开始寻找托孤重臣,在锁定大舅哥长孙无忌后,李世勣是他重点考察的对象,在这期间,李世勣受到的恩宠别人无法比。
  李世勣患病,需要一例药引子:胡须灰,这时李世民剪下自己的胡须,烧成了灰,用来给李世勣配药,李世勣无言,唯有叩头谢恩,一直叩出了血;
  李世勣与李世民闲聊,李世民说,我现在正在寻找托孤的大臣,在我看来,只有你了,李世勣闻言,两眼含泪,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生生把自己的指头咬出了血;
  李世勣参加宫廷宴席喝高了,躺在席上沉睡,李世民解下自己的黄袍轻轻给他盖上,此“黄袍加身”比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早数百年!
  恩宠至此,一般人都容易模糊双眼,而李世勣保持着清醒,他知道自己的地位,也知道自己的本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