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32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1-17 07:34:51

  一颗忠心凭谁问——褚遂良
  当唐太宗李世民不久于人世时,他的病榻前一直站着两个人,一个是他一直信任而且恩宠有加的大舅哥长孙无忌,一个就是以一颗忠心赢得他信任的褚遂良,相比于长孙无忌的“近水楼台”,褚遂良凭借自己的忠心和能力赢得了李世民的最终信任。
  褚遂良的身份是太宗托孤重臣,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初唐四大书法家。

  初唐四大书法家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由于初唐的政治是贵族政治,因此四大书法家之间存在着不少交集,而褚遂良与另外三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欧阳询是褚遂良父亲褚亮的朋友,一直对褚遂良很是看重,最终褚遂良没有辜负他的期待;
  虞世南是隋炀帝宠臣虞世基的弟弟,兄弟二人都是才华横溢,但是在历史上声名却判若云泥,由此可见,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基因虽然相同,却因环境而大不同。值得一提的是,褚遂良跟虞世南学过书法,因此虞世南也就是褚遂良的书法老师之一;
  至于薛稷,他跟褚遂良的关系更直接,他的书法正是跟褚遂良学的,因此他是褚遂良的徒弟。薛稷除了是书法家,还是褚遂良的徒弟,他还有另外两个身份,隋朝文学家薛道衡的曾孙,唐朝良臣魏征的外孙,名门之后。

  褚遂良最终进入唐太宗李世民的视线是因为书法,而他进入唐朝的官场则是因为他的父亲褚亮。
  褚亮在历史上的名头没有儿子褚遂良大,不过在贞观年间,他也是有来头的,他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样,他们都出自一个集团:十八学士。
  当初李世民在南征北战时不忘笼络人才为自己所用,经过他的笼络,先后有十八位当时能人归入他的帐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是其中名头最响亮的,而褚亮和另外十四人也是李世民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凑在一起,正好凑成了“十八学士”。
  后来李世民命大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是为《十八学士写真图》,而在每个人的写真图上,都有相应的评语称为“赞”,这些“赞”就是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写的,因此《十八学士写真图》其实也有褚亮的一份功劳。

  后来褚亮一直官至散骑常侍,这个官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主要负责陪伴皇帝,提出建议,另外还有顾问应对之职,品级从三品,副部级。
  从太宗李世民开始,“十八学士”的典故就流传了下来,后来唐玄宗李隆基也搞了一个“十八学士”,不过那个“十八学士”与太宗李世民的“十八学士”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一千多年后,一位华人世界的武侠小说大师将这个典故用在了自己的武侠小说里,这就是《天龙八部》里段誉提到的茶花品种“十八学士”,这位大师就是金庸。
  回过头来继续说褚遂良的故事,褚遂良跟父亲褚亮原本一起效力于割据势力薛举的帐下,太宗李世民将薛举父子势力铲平后,在乱军之中找到了褚亮,他早就听说褚亮的声名,现在他要把褚亮收为己用。
  褚遂良由此进入唐朝官场,从秦王府铠曹参军做起。铠曹参军是主管军事器械的官员,虽然官不大,但是也很重要,武则天的父亲就曾经在高祖李渊起兵时就当过这个官,这个官一般都用信得过人,官职虽小,但职责重大。

  进入贞观年间,褚遂良先是升任秘书郎,后来又转任起居郎。秘书郎是负责皇家图书馆收藏和校写的官员,而起居郎则是负责记录皇帝每日言行的官员,这个官职虽然只有从六品,相当于副处级,但是这是跟随皇帝左右的人,天子近臣。
  不过一开始,起居郎褚遂良并没有引起李世民的过多关注,此时一个人的辞世给褚遂良带来了转机。
  贞观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弘文馆学士虞世南逝世,享年八十一岁,虞世南的逝世让李世民非常悲痛。
  李世民曾经称赞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章,五、书法。曾经有一次李世民出行,属下官员准备给李世民带一些典籍以供有疑问时查阅,李世民摆摆手,不用,带着虞世南就够了!
  现在虞世南走了,李世民有些伤感,他对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这里的书指的是书法!)
  听话听音,魏征马上反应了过来,虞世南走了,不是还有褚遂良吗,他的书法也不错。
  魏征随即回应道:“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王逸少即王羲之)

  这句话或许改变了褚遂良的一生。
  听魏征如此一说,李世民马上征召褚遂良为侍书(御用书法教师),从此褚遂良走近了李世民。
  事实证明,褚遂良的书法造诣确实很高,不仅自己字写得好,而且还是鉴定王羲之字迹的行家里手。当时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字,从各地搜罗了很多王羲之的字,当然这些字真真假假,需要一个高手来辨认。此时褚遂良便扮演起鉴定专家的角色,结果真迹一一辨认而出,而假冒伪劣也没有了藏身之地。
  三年后,褚遂良由起居郎升任谏议大夫,同时起居郎的职责仍由他担任。起居郎为从六品,副处级,而谏议大夫则为正五品,正厅局级,由此可见,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对于褚遂良所做的起居注,李世民一直很感兴趣,他甚至问褚遂良,我能看看吗?
  褚遂良严肃的说,起居注自古就有,为的就是让君王避免做非法的事,从来没听说过君王看关于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接着问道:“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
  褚遂良正色回应道:“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这时黄门侍郎刘洎插话说:“就算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的!”(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
  李世民默然,他认同了褚遂良的做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