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31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1-16 09:33:20

  很快考验来了,贞观二十三年,太宗李世民病重,这时突然有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诏书:将李世勣贬出长安,出任叠州都督。叠州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当天晚上,李世勣的家人还在等他回来吃饭,等了许久还没回来,一问才知道,出差了,去哪?叠州!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
  为什么李世勣接到诏书连家都不回呢?因为他是个聪明人,他看出了这道诏书背后的杀机。
  在贬黜李世勣的同时,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李世勣的能力出众,而你对他没有恩宠,恐怕不好使用,我现在把他贬黜,如果他有片刻犹豫,你就杀了他,如果没有犹豫,你即位后将他召回来重用。

  这道诏书是什么?这道诏书是李世民父子给李世勣出的考试题,试一试李世勣是否是唯皇命是从,试一试李世勣是否将一颗心全献给了李唐王朝。
  幸亏李世勣聪明,没做片刻停留,也没有回家拿刷牙的牙刷。
  不然他就死牙刷上了!
  所谓君王恩宠,说到底是一张美女画皮!

  在太宗驾崩之后,李治即位成为皇帝,李世勣避李世民名讳,将“世”字收藏,更名为李勣。
  自此李勣成为李治的肱骨之臣,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
  这个关键时刻,就是武则天升任皇后的时刻。
  由于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的才人,朝廷内外都知道这个事实,现在李治想把武则天扶上皇后的宝座,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大臣们坚决不答应。
  这不符合礼仪!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反对武则天当皇后,一是因为礼仪,二是担心皇帝李治和武则天联手后会大大压制相权,这是长孙无忌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皇权与相权之争,古往今来一直存在,两者就如同弹簧,你弱他就强。
  就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拼命反对时,李勣已经看透了这个局,这既是在争皇后,也是在争未来的权力主体,说白了争的是权,这时他沉默了。
  当皇帝李治征求他的意见时,老到的李勣给出了这样一句话: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去问别人!
  窗户纸一捅就破,形势急转直下,主意已定的李勣力排众议将武则天扶上了皇后的宝座,而且将反对立后的褚遂良等人贬出长安,从此远离权力中心。
  对于李勣的立后中的表现,史家有很多指责,很多人认为正是李勣的纵容,才让武则天登上了皇后之位,后来还革了唐命。
  其实,李勣很明白,他知道武则天不是孤零零一个人,他的背后站着皇帝李治,即使他李勣不支持,自然有人支持,即使他李勣不说话,自然有人说话。他李世勣所要做的事,就是守好自己的本分。
  公元668年,李勣达到了一生的巅峰,他以远征军统帅的身份,率领远征高丽大军攻破高丽首都平壤,太宗李世民终其一生未能完成的任务被李勣给完成了,也算了了李世民的遗愿。
  这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皇帝李治在长安郊外祭祀天神,向天神禀告大唐攻克高丽的消息,而在皇帝李治之后,李勣作为第二个献祭的人,在儒家的思想里,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也是李勣一生荣耀的顶点。
  然而,即便如此,李勣的头脑依然清醒,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虚的,所谓荣耀,所谓富贵,都是虚的。
  一年后,李勣病重,他对自己的弟弟李弼说,我死以后,严管子孙,发现谁的思想危险,谁在外结交行为不端之人,一律先行打死,再报告皇帝。
  除此之外,李勣再不说话,直到病逝。
  关于他的年龄,《旧唐书》和《新唐书》打起了架,《旧唐书》说他享年七十六,《新唐书》说他享年八十五,总之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李勣算高寿了。
  在他身后,哀荣极盛,皇帝李治恩准他陪葬昭陵(太宗李世民陵寝),他的陵墓修筑的如同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表彰他攻破东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的不朽功绩,谥号“贞武”。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李勣曾作出如此评价:
  于李密,忠也;于单雄信,义也;于兵士,恤也;于唐朝,始终如一,灭之高丽,功至高也。
  此言不虚!
  遗憾的是,尽管李勣一生功高至此,谨慎如是,他还是没有想到,自己的数十年功业就毁于小小的一根肇事火柴!
  这根小小的肇事火柴就是他的孙子徐敬业!
  在徐敬业反武之后,李勣的所有官职被追夺,棺木尸体被毁坏,同时被剥夺李姓,改回徐姓,此时他应该叫徐勣了;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徐勣得到了平反,李显诏书曰:宜特垂恩礼,令所司速为起坟,所有官爵,并宜追复!
  后来在《旧唐书》里李靖、李勣列传中有如此评语:功定华夷,志怀忠义。白首平戎,贤哉英、卫。
  从徐世勣到李世勣,从李世勣到李勣,从李勣到徐勣,从恩宠到毁坟,从毁坟再到平反,生活对于李勣而言就是一张张票根,幸好他早有一颗驿动的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