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自己来说北京的落后——从吃开始》
第16节作者:
咕咚法师 老大下岗了,心里不痛快,他心里不痛快也就罢了,大儿媳妇和娘家一帮子又哭又闹,老大耳根子软,造反了,可气的是还勾结他爸爸的死敌们一起向他老娘开火。北条政子怒发冲冠(好象她不戴帽子)联合老爹北条时政组成十万大军征讨叛军。老大也不看看自己吃几碗干饭的,要没他老娘早就被家奴宰了,还活得到此刻。两军一交手,叛军大败。大儿子源赖家成了阶下囚。当见到老娘来审他,扑通跪在地上,抱着老娘的大褪放声号哭呀:“儿子不孝顺,儿子糊涂,儿子错了,妈你放过我吧,儿子再也不敢啦,今后儿子好好伺候您老,……”说着就象鸡吃米似的的磕头,鼻涕一把,泪一把的,那个惨呢,检讨的深刻呀。
北条政子看着脚下的亲生儿子,这个自己一生爱的结晶,眼泪夺眶而出,如泉喷涌,她仰天长叹:“赖朝夫君啊,请原谅你的妻子杀了咱们这个孩子吧,不杀了他,你的家业,你的威名都将被他败坏啦!”然后她把一碗毒酒放到儿子面前,看着他喝了下去。
杀了大儿子本以为可以安定地过日子了,没想到在剿灭大儿子暴乱中立有大功的自己亲生老爹北条时政也造反了。这老头也不知抬举,闺女让他当元老听政会首脑,他还认真上了,平时举举手,鼓鼓掌不就行了,他可能了,竖个竿子挑着床单,他居然就反了。最可气的是他改“赖朝”名号为“北条”了,亲爹造反比亲儿子造反还彻底,连自己丈夫的名号都废了,这还了得!恨上又加怒的是,老爹竟然把自己聘用为王的二儿子,也就是老爹外孙子源实朝给暗杀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北条政子怒大了去了,她绝不容许任何人染指丈夫的霸业,包括她自己的亲爹。她顾不上丧子之痛,立即起兵讨伐亲爹——北条时政。老爹同样不扛打,老爹也成了阶下囚了。老爹有了前边的经验,没有哀求,北条政子估计念老爹有什么老年痴呆什么的疾病吧,没杀了他,但也不能原谅。流放,流放到哪去?流放到当初源赖朝被流放的地方,也是老爹的来源地——伊豆,同时严令,永远不准重返政界,永远不准离开伊豆,否则杀无赦!斩立决!可怜老人家加着一裤裆的屎尿回原籍去了。
当她两个儿子都已死去,老爹也踏上流放的路途,周围再没有什么亲人了,孤独地她又一次在政敌们惊讶的眼光里挑起了镰仓幕府的统治权。并于次年用武力迫使后鸟羽天皇承认她的幕府女皇地位。源赖朝及其嫡系子孙统治镰仓幕府不过二十七年,便如同被她杀尽的平氏家族、源义经家族和源范赖家族一样都断子绝孙了。之后的镰仓幕府将军一职名义上世代由藤原氏和皇室担任,真正的实权却掌握在了世袭执权的北条家族手中。
1225年,爱一生、恨一世的北条政子终因操劳过度,一病不振。于当年七月找她丈夫去了,死了。在她十多年的统治下,镰仓幕府非但没有衰败,反而更加强盛。她穷其一生的努力,终于保持住了丈夫打下的事业,保全了一个统一的日本国。虽然后代史学家对她的厉辣手段有过种种非议,但就她对丈夫数十年如一日的爱情,和对丈夫事业的爱护来说,“专情女皇”一词,非北条政子莫属。
镰仓幕府在北条政子死后的50多年间,借助北条政子打下的基础和余威,在北条家族的统治下继续保持强盛,并于1274年和1281年两次成功抗击了元朝忽必烈皇帝大军的跨海进攻,也因为这两次大规模战争使得北条家族统治下镰仓幕府财力枯竭,随后倒幕运动乘机在全日本兴起,镰仓幕府分崩离析,北条家族日暮途穷,日本在告别北条家族统治后,走向了分裂——南北朝时代开始了。
在那个时代留存下来的一个词及其演变出的另一个词,让许多现代的人依然还能感觉到痛,这就是“神风”及其演变出的“神风突击队”!
大卫杜夫雪茄品质真的没的说,烟灰有一寸长了,居然没断,雪白的,很细腻。
英国诗人拜伦说:“给我一支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而马克思则无奈地说:“写《资本论》得到稿酬只够我抽雪茄的。”而《资本论》给他以后的人类社会带来的远不只是雪茄了,他改变了几十亿人的命运,了不得。
雪茄的力量到底还有多大呢,如果一天抽一支这样的雪茄,其费用和吸食海洛因差不多,真是罪过。
“那么如果日本不出现那个伊豆女人,也许早就分裂了,也不会有忽必烈进攻日本的失败了吧?要是忽必烈的军队占领了日本,凭他们凶残,大和民族还能剩下几个呀?”
“请不要问我这些庸俗而又过时的问题,好吗?
靠在柳树下,举头仰视,月亮架在柳枝间,卧在柳叶中,举在眼前的雪茄火头儿通亮,从火头儿上飘出缕缕的青烟,恍然点燃了枯柳,烤热了寒月。
日期:2007-10-17 15:31:57
出神入化缘自简约
送进嘴里的不一定都是食品
中国的饮食文化的精品在常人看来似乎总和奢靡、高贵、隆重紧密相连。商家不断地打出张家菜、李家菜以至皇家菜的旗号,大有不出名门就无中国菜的意思。在北京,更是满城尽带中华大地五千年帝王将相家食谱和酒幌子,百姓们的日常吃喝根本上不了台面,低档次的东西怎么能够代表我泱泱大中国文化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饮食文化呢,非有来头,非有来历,非出大宅门不可。
满大街的餐馆穷其所能把自己的根,死命的要和皇家或是贵族挂靠起来,才显其精贵,其实这种挂靠和现在满天飞的各种数百年的家谱一样,真的不靠谱;不单如此,文人们或出于社会责任心,或出于猎奇也竭尽搜罗各种餐桌上的奇闻,以表示奢靡在餐饮文化中的确真有其事,最为经典当属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声情并貌描绘的蜡烛为炊、人乳喂猪了。要说这个刘义庆也是贵族出身,不知道怎么品位一般到如此,写的一些东西也不知道是道听途说还是确有根据,咱们把他冠以“八卦”之父应该是不冤枉的,蜡烛为炊,现在使用天然气都感觉火力不足,蜡烛做什么饭呢?人乳喂猪?是以人乳做唯一饲料,还是偶尔为之?都没说清楚,实在不好评论了。不可否认,他的目的达到了,给奢靡指出了方向,定下了目标,即食客所享受的不是美食本身,而是追求美食的过程,更是看到无数他手下的人的忙活。据说,解放前四川有个大地主,就刘文采,奢侈,用100只鸡熬7粒小鹅卵石,人家不喝鸡汤,不吃鸡肉,用嘴咋磨石头里的鸡的鲜美,让鹅卵石入味,那要多大的工夫呀。为养这100只鸡,挑选合适的鹅卵石,再加上烹饪熬制得让多少人忙活起来呀。至于吃,那7粒鹅卵石含在舌头下能比现在一瓶子鸡精倒在嘴里还爽吗?当然,这道空前绝后的美味是刘文采开发的,还是当代刘义庆创造的就不清楚了。
不是有那句名言吗:我不爱瞧见我手下的人闲着。招待客人,让客人吃好、喝好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让客人听见厨房里炒勺敲的叮当烂响,手下的人穿梭似地上菜、撤盘子。全体手下的燕儿飞似的忙活,主人看了心里美,在客人面前表现出来也特有面子。这就是热闹,这就是排场,这就是人气儿,这就是兴旺发达的表现。至于那些手下的人都在忙活什么?就招待俩仨杂耍的至于的吗?有多少事,用的着那么都的人手吗?这你别管,大家有没有事都得动起来,不能闲着,一会儿完了事,大爷有赏。那手下的还想别的,动起来吧。把扫帚理理顺,把锄头上上色,实在没事了,把煤球沾上石灰变白了,显得干净、卫生。总之,大家都动起来了,不闲着就是规矩,主人特有面子才是最大道理。
百姓有大小,群众有大小,主人自然也有大小区分,最大的主人在大多数中国历史时间里是皇帝啦。在一般老百姓看来,皇帝的讲究、规矩更多,更豪华。加上过去信息不畅,新闻滞后,北京人不知道黄河什么时候发水了,更不知道淹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哪个地方官被处理了,一个不留神听到个朝廷重臣给发配了,也搞不明白犯了什么事,知道的是吃,自然关心的也是吃了。虽在京城,但紫禁城里的事都是国家机密,皇帝相貌,皇帝的衣食住行,都要结合风传再努力地想象,为此不知道想疯、想傻了多少俊杰英才,终于被草根文化的急先锋相声大师们想象出来点眉目,这是关于皇帝吃饭方面的,就是——满汉全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