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自己来说北京的落后——从吃开始》
第20节作者:
咕咚法师 怎么吃?要左手拿瓷勺,右手拿筷子,左撇子反之;先用筷子把包子放在瓷勺里过度一下,用筷子把包子弄破个小口,要注意喷射呀,这时包子里的油汁急着忙着的出来了,包子的香气弥漫开来,享受呀!下边,您就开始忙活吧,左手勺,右手筷子,时不常的蘸点醋,来口蒜,上点辣椒油,要喝酒的只能上吸管了。
餐桌上,法师就是不愿意看见客人闲着,即使是吃包子也要充分调动周身所有器官,最后各个都面脸通红,满头大汗地行动不便了。
以上只是法师一般的出手,猪肉的,入门级别的包子而已,如果法师情绪大涨,搞点什么手摘蟹子包子,手剃鲅鱼肉包子等等,那可不是一般费工夫了,简直就是一项工程了。
包子,从样子到内容直至受到的拥趸,真的让人迷惑。包子做为中国被接受最广的食品的原因,也许它既是快餐,也是糕点,还是小吃。它足以傲视天下八珍,占据盛宴的一隅,它诚以随手捏来成为家常享受,它可以精雕细刻打造成艺术品供贵宾把玩。
法师只是希望,希望,包子们能长久,为此,特别告戒——
是平常被遗忘别太在乎,无特殊得宠幸莫要张狂。
“老婆,我想吃包子啦,想吃包子啦,想死我啦”
“好的,一刻钟就得。”
“什么包子这么快,不会向街坊要的吧?”
“咱们家还没到要饭的地步呢,上个月买的,速冻包子。”
“我的天呀,我宁可去乞讨去。”
一家人都笑了,嘴根包子似的。
日期:2007-10-31 13:58:35
如果真能吃出嚣张和霸气来
说起饮食文化,一般都表述在色香味形器上,所谓色就是指菜肴的色彩搭配,和服装搭配有类似的地方;香是指嗅觉上的感觉,茶、酒在此方面讲究更多一点;味是指味觉的享受,满足舌头口腔上的欲望;形是指菜肴的造型,刚出炉的烤鸭推到你面前,应该因烤鸭时在鸭子身上刷上麦芽糖,呈枣红色,光滑饱满的吧,鸭子趁热片好,片出的鸭肉讲究片片有肉,片片带皮,大小均匀,薄而不碎。瘪瘪瞎瞎两脚蜷缩在肚子里的是扒鸡。当然,这有时比较容易留于形式,把菜搞的跟雕塑似的,显然又没有美院雕塑专业的水平,让人看不懂;器是指餐具,器皿,本该是陶瓷厂的事情,但厨师应该有结合菜肴适当选择器皿的经验和创造性。如果以上五样都有所掌握,再加上必要的礼仪知识,这个厨师,或这个家庭主妇就近乎完美了。
这里特别强调,所谓礼仪,也就是礼仪之帮的礼仪,并不单是指现在一般狭义上的礼貌、客气、谦虚的意思,其中包括更重要的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唧唧歪歪的:“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当然现在没那么严格的破讲究了,但起码的来客的民族、风俗习惯,尊卑长幼还是要有个说法的。不能让人家看出咱们没大没小的样,即使你看对方跟孙子似的,是明显属于找抽型的,你也要以礼相待,显得咱有文化,哪怕连自己的家谱都念不下来也没关系。
这不,现在有些厨师不比从前了,有学历文凭了,还把色香味形器与黄金分割联系起来了,学问大了去了。
现代人的文化进步,让我们餐桌上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了,这些多出来的元素有时是刻意添加的,以显示主人的品位和地位;也有自然形成的,为了烘托气氛,比如劝酒的方法:上鱼的时候:头三尾四肚五背六,就是头冲着你,你喝三杯。说白酒呢,啤酒是漱口用的。尾巴就是四杯,后脊梁冲着你,恭喜你,你中大奖了,喝六杯,下边,估计鱼你是吃不上了。
最绝的是婚宴,讲究太多了,每个讲究都充满了学问,其创造者估计都是硕士以上的文凭。一个村子,有这样的规矩,谁家办婚宴,只设六桌,全村五六百号人,随便来,进门先交份子钱,然后是一立两躺三倒的测验。就是用一个大玻璃杯,再拿盒万宝路烟,这烟是尺子,农民伯伯知道假货满街,不相信尺子、秤杆子,就相信这个烟盒,一立就是在玻璃杯倒立直烟盒深度的白酒,请来宾喝下去,喝下去了,可以享受老家的出面感谢;然后再把烟盒侧倒,倒如此深度的白酒,两下,喝下,可以享受新娘的敬烟;再然后,把烟盒躺下,倒如此深度的白酒,三下,喝下,在以上过程中,什么吃的也不给,就一根烟,三关过后,您要是还走的动道,那么请进屋入席,否则,抬出去!说是摆六桌席,根本用不了,屋里没什么人,院子里倒了一片,各个嘴里倒着苦水,猪娃子在其间寻摸着有什么好吃的分泌物,没有,一会儿,猪娃子也倒了,就这样达到了人畜的和谐了。
其实,这也怨不得人家,人家娶媳妇也不容易,结婚这是大事,置办家业可是要花不少的钱财,以后小两口还要买房子,生孩子,那样不需要钱呀,收点份子钱也是小意思,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来客怎么能以出了份子为由大吃大喝人家呢,为了以防万一,采取些必要的措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作为厨师必须学会应急方法,事前要制定应急方案。
这不,上次办婚宴的主人,上上下下都没经验,请了能请到的所有朋友到场,办了八大桌。上一道菜,盘子不落桌子就被勤快人接过去,每人均等一份分了,盘子撤了,凉菜上齐了,热菜上两道了,可桌子上还是空的,要等到上汤的时候桌子上还是空的,那笑话可大了。桌上空空,家里穷穷,以后小两口怎么过日子呀,散了婚宴,接着小两口就散伙了不是。战报传到厨师那里,命令上凉菜,什么拌黄瓜,拌鲜蘑,要多加盐,把敌人(这时的客人就是敌人了)的味觉摧毁。顷刻,来报,敌人来者不拒,桌子依然是空的。家里人都慌了,娘家人开始骂街了,新娘子眼圈都红了,小叔子要抄板凳砸场子了,大师傅的腿都哆嗦了,什么叫千钧一发,这就是千钧一发。
什么叫挽狂澜于即倒,谁最爱自己的女儿,父亲也!
“师傅,我在这里代表全家谢谢您的帮忙,今天来的都是客,都是朋友,一定要客人、朋友们吃好、喝好,吃的开心、喝的满意,师傅请按菜单继续上菜,再这里,我代表全家先谢谢了,请!”对厨师说完,对姑爷:
“孩子,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了,永远是一家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去给每一位客人敬酒,让每一个客人喝好!”随后,对自己女儿说:
“你大了,该抛头路面了,为每个客人上烟。”最后,对家里人说:
“咱们一定要把这婚礼办的快乐起来,和谐起来。”
顿时气氛热闹了起来,新郎酒打一圈,新娘烟点一遍,俗话说的好:酒挡菜,烟挡饭。要是不抽烟的,一口烟下去,估计只有吐的欲望了,就算是老烟鬼,老酒腻子,烟酒相加,食欲都跑到西印度洋去了。最后结果,后来的菜基本没动,饭基本没用,白酒基本没剩,份子基本都成了白送。
宴请的关键其实不在吃,是在气氛,酒在席间的作为就是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使人放松,使人麻丨醉丨,使人忘乎天地间的烦恼和约束,而使气氛不成为气愤,则是主人的责任和职责,主人不是光来付帐的,主人是组织者,是那一时刻的领导。失败的主人是出现喧宾夺主的局面。
历史上最著名喧宾夺主的场面出现在秦汉之交,这个场面被司马迁用他神来之笔记录了下来: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的情景,而出现角色转换的人物就是能吃能喝的樊哙,文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