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三名日军姓名已经查清,分别是上等兵由野、上等兵小村以及军曹麻里。在原本遭到焚烧的营房里找到了一本残缺的日记。其中没有完全烧毁的部分,有一些文字与语句中明显流露出反战情绪。而这间营房正是军曹麻里的住所。这一崭新的发现让村上原本沉重的心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心里对自己的料事如神更加地自我佩服了起来。看来自己的怀疑还是有根据的。单从中转站的防御方面来看,没有内鬼,打死他村上也不相信抗日军能如此轻易得手。这还真应了中国一句古话: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想到这里,村上会心地笑了。现在他还不能就此罢手,他还要进一步围绕这一点大做文章,想足办法把这事做成铁案,哪怕是采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也要使这事无懈可击。想清楚各个方面的问题后,村上一连往外拨打了好几个电话。自从他入伍后,一直非常注重为自己编织一张有用的人际网。经过长期努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与规模,现在也到了该动用的时候。
一切做完后,村上再次赶往宋家院子。既然已经放弃牺牲这些顺民的想法,那么为了日后能更好地统治这冷山地界,他村上也应该对宋家院子所遭受的苦难表示慰问。收买人心这事谁都会,关键要看能否把握住最佳时机。对此,村上自认很有心得。在他心里,着实为抗日军这一极为低级的错误而暗自开心。带着这等想法的村上在宋家院子好生表现了一番收买人心之举。
收拾好一切后,村上赶回了县城。全身心地投入到如何应对上级的责难中去了。事实证明村上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断桥是武田师团设在冷山境内的大型后勤中转站。大战将至出了这样一档事,造成极大的震动。武田师团长在接到报告的当天便一通电话把官司捅到了华南最高司令长官那里,并对身为冷山守备长官的村上进行了强力弹劾,甚至用上了处死之类的字眼。虽然中将司令长官对村上极为器重,但碍于武田师团方面的极力要求,不得不一通电话,把村上召回省城。好在村上早有准备,在遭受责难时,一气抛出了手头精心准备的铁证。再加上特高课朋友的证实,他把主要责任一把推回了武田师团本身。因为特高课所出具的证明表明,武田师团所失踪的三名军人都有强烈的反战情绪。尤其是军曹麻里,更是具有日本***的嫌疑。众多证据表明,虽然村上对此事要负相当的责任,但也应该是较轻的一部分。加上村上一贯的工作表现,中将司令只好采用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在狠狠地训斥了村上一顿后,便打发他回了冷山,并让他尽早消灭冷山抗日军。
匪地 二十七(4)
就在鬼子村上四处忙于消除断桥事件给自己以及日后对冷山统治管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时,山区里的陈癞子正敞开了肚子跟手下的兄弟们喝着庆功酒呢。断桥中转站太肥实了,肥实得远远超出了陈癞子的预料。要不是背后有冷山联盟做支持,单凭抗日军这点人马还真吞不下这么大一单买卖。想到这里,陈癞子咧开嘴笑了。
断桥一开张最直接的好处便是让抗日军的兄弟们统统换了一道装备。三八大盖全部换成了一水的崭新的骑步枪。刚开始陈癞子还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跟三八大盖比,这骑步枪也不就是轻那么点,短那么点嘛。可真上了手后,尤其是进了这大山里,这其中的好处便感觉出来了。不论从什么方面看,这骑步枪就是比三八大盖强。感受到这种种好处后的陈癞子心里多少有点后悔起来。早要听老油条的话就好了,怎么着也不该轻易就把一大半的骑步枪让给了自卫团。至少也得多分几箱子丨弹丨什么的才划算。现在后悔有点嫌晚。好在当初老油条的话他陈癞子听进去一半,那三十四箱迫击炮弹一发没少地全让他弄回了大山。尽管时下还没有迫击炮,可在陈癞子看来,那并不算什么困难的事。想当初,他不也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手里的力量会强大到如今的地步吗。所以凡事不能没心气。只要有炮弹在手,怎么也能钩出这炮来。到那时,不要说冷山了,就是这三省之地,怕也找不出几个人敢跟他冷山抗日军叫板。就连鬼子也不行。那日为了掩护大队人马能有更多时间撤出冷山,转移到邻省的万山山区。陈癞子可是亲自领着手下一半的兄弟在公路上伏击了一只由鬼子和伪军混合组成的队伍。在伏击中,冷山抗日军的强大火力不但让敌人死伤惨重,而且整个过程中,由头到尾都没看到被打惨的鬼子与伪军作出任何值得说道的反抗举动。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原因便是抗日军手里的强大火力。尤其是那十门小炮,第一轮就放倒了一大片鬼子与伪军。也是从这一刻开始,陈癞子对强大火力的渴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与冷山抗日军的喜庆场面相对应的还有自卫团驻地风林谷。说句不夸张的话,自打从断桥中转站缴获的大部分武器弹药被安全地转运到山谷后,这个风林谷简直能用沸腾两字来形容。照道理说,这事本不应该如此。打断桥中转站时,这风林谷的青壮年几乎全部有份参与,弄这么多的武器家伙,大伙也都十分地清楚。就这班热血满膛的汉子不会一直等到这会才想到庆祝。这事不能怪大家。一切都是赵大团长的指示。早在自卫团参战前,赵团长便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不论大家在行动过程中遇上了怎样的情况,都不准表现得过于失态。
用赵团长的话来讲:“没有完全确定真正安全前,任何一点人为的疏忽都将给整个行动乃至整个团队带来灭顶之灾。”老赵的这番话对许多人而言,并不是很上心。因为大伙也说不清赵志前的话里到底有多少在理。可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大伙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当战士应该具备的常识。那也是赵志前与教官们经常对大伙讲的,战士就该无条件地遵守纪律,服从上级命令。这一番话不但教官们经常讲,就连在赵志前来后,主动让出团长位置的蒋孝仁也不时对大伙提此要求。也正是这个原因,赵志前的话才能在自卫团里得到完全执行。不然就冷山一向对外地人的看法,估计有点悬。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自打这赵志前与教官们来到自卫团后,这自卫团的面貌也就一天一个样地变化起来。抛开心里原有的那些狭隘的地域观念,自卫团的兄弟们也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群由外乡人组成的教官给自己带来的崭新感觉。除去平时训练时,教官们个个显得严肃认真外,平日空闲时,可没有丝毫自以为是的做派。不但主动跟大伙谈心聊天,还处处透露着真心实意的关爱。这让大伙都十分受用。冷山人大多都有一股子相同的脾气。对这种跟自己掏心窝打交道的朋友,大伙都会对他客气尊重。凡事也都会把他放在心里。一来二去的,整个自卫团的爷们自然而然地便把老赵他们划到了冷山人的范畴里。抱着冷山人自古常有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传统,很快老赵他们便在众人心里建立了较高的地位,同时也为令行禁止打下了好的基础。
看着大伙在回到山谷后才完全显露出压制多时的兴奋情绪,赵志前跟他的战友们也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多日辛苦的如愿以及断桥中转站所带来的巨大成果,都让老赵他们不由自主地一块投入到这欢庆当中去了。
欢快的时光总是那样快得让人怀念。出于对这支正一步步不断走上强大的抗日武装负责,赵志前用极大的毅力把自己与战友们从欢快中抽离了出来。带着愉快的心情,重新投入到自卫团前景的规划中去。
打下断桥不但让整个冷山抗日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有了这么大一批武器弹药的注入,冷山自卫团可以说是完全具有与鬼子进行斗争的能力。因此,这日后将往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便一下子摆到了各位面前。说句实话,断桥行动的成功不但让老赵看到了冷山抗日美好的前景,也让他从中看到了日后巨大的责任,同时也有一丝担心。
匪地 二十八(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