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天的山路跋涉,陈二与李询终于在预定地点跟冷山宗院联盟预先派遣到瑶山地区建立补给点的人员接上了头。有了整个冷山在背后大力支持,这瑶湾的情况远比陈二跟李询事先预计的好上许多。不但先行建立起了比较便利而且隐蔽的补给点,还初步架起了一定的情报网。在取得瑶湾大宗院的一定支持后,对日后的各种行动都将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一句话,目前瑶湾的总体情况对抗日军是非常有利的。
借着这个有利时机,陈二跟李询除了着手挑选并建立好多处落脚点外,便把所有时间统统用到对瑶湾地形环境熟悉上面去。既然想要在打击鬼子的同时又完好地保护住自己,那就必须对环境非常熟悉。毕竟对这个只有五十人枪的小武装而言,跟鬼子硬碰硬可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虽说瑶湾是整支小队中大多数成员从未来过的地方,但因靠冷山较近,全境多山,这对整日里在大山中转悠的汉子们来讲,这环境熟悉起来太容易。
等大伙对山区内部的道路与沟沟岭岭都摸得胸有成竹后,在李询的建议下,陈二开始领着众家兄弟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山区外部跟周边村镇的线路上去。尤其是把所有鬼子兵驻守的区域环境特色更是一摸再摸。这样一来,时间溜溜地过去了两个半月。
每日不断重复的日子,可是把这些原本抱着要来瑶湾跟鬼子大干一场的兄弟们给憋坏了。一月半月倒无所谓,虽说有些不情愿,压压也就过去了。可时间已经超过两个月,眼看都该朝仨月上奔,大伙这心里要说不着急,谁也不相信,可再急也得忍着。陈二让大伙干啥,大伙还都得老老实实去干啥,毕竟有规矩管着。别看这支队伍里的人大多年龄都比陈二大,有好些人论起辈分来也比他陈二大,可愣是没人敢在陈二面前摆这谱。说得也是,陈二是什么人,大伙心里可都透着亮。先不去说他是整支小队伍的领头人这事,单凭人陈二在以前心里树立下的威信,就足以把这一班子心高气傲的汉子镇住了。枪打得好不说,光死在陈二手下的鬼子就有好几十个,这还不算他炸大桥时干的那单子猛票。不然这数字后面不知要加几个零。整个抗日军说到打鬼子数功劳这块,他陈二自称老二,估计就没人敢跳出来称老大。这一条不但在抗日军里有效,在整个冷山也是能算数的。对于这样一号靠杀鬼子出了大名的小后生,又有几个人敢在他面前摆谱呢。抗日军的新二把头风标可是一出名的手黑心狠的主,就他也从来都没在陈二面前摆过架子,哪回见着陈二不客客气气的啊。连风标都如此,其他人就更别提了。所以尽管大伙心里都憋了满肚的火气,也没有几个人敢往外说。对于整个小队中的异常情况,陈二在日常的一些小事情便多少有那么点察觉。此刻的陈二已远非一年多前的陈二了。长期的武装抗争,让这个半大小子渐渐成熟了许多。在很多方面,想法并不亚于成熟的汉子。可他有一毛病,明明清楚自己肚子里有理,但就是不知该怎么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这毛病的养成时间并不长,打老杆子死后,陈二才慢慢变成这个样子的。想想也是,旧仇未清新仇又添,再加上长期的血里火里的滚爬,对于一个年龄只有十八岁的少年来讲,他想不变成这样也不可能。沉默寡言这还是比较幸运的,这要是换一个意志力差点的,还不知道会成什么样。
匪地 三十(3)
好在这种情况在近几个月有了改观。李询的出现对这个正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少年来讲,无疑是一个喜讯。跟陈二短短接触了几次后,李询在内心对这个少年充满了怜惜和同情。如果不是为了报这血深似海的国仇家恨,这孩子也不会生生地把自己逼到这般田地。要知道,对于一个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在成长期的少年而言,这中间所隐藏的危险是巨大的。他在不断杀戮鬼子的同时也不断伤害着那原本应该健全成长的心理。这种以损害心理健康成长为代价的报仇方式,对陈二来讲是极为危险也极为不公平的。当一个孩子在心里背负上过多的仇恨看过太多的血腥后,其日后的心理状态一旦定型后,必然会有极大的负面阴影存在。可国家的现实又让许多跟陈二一样大的孩子不得不扛起枪炮,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付着失去正常人性的代价,为民族,为国家,为了日后子孙的尊严与幸福而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生死决斗。这是人之常理,不是他李询一个人能改变的。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陈二这个可怜的孩子,使陈二能最大限度地摆脱心理阴影。
也幸亏是遇上了李询,陈二这才慢慢地转变了许多。虽然已经无法回到昔日的无忧无虑,但总算是能从他那紧绷的脸上看到几丝笑意。因为这个原因,在短时间内陈二就跟李询产生了深厚的友谊。清楚交流并非自己长处的陈二,干脆把这个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了李询,自己闷头钻研瑶湾地形环境与鬼子兵力分布去了。有了李询这个专攻人思想工作的专才在一边全力配合,陈二的小日子倒也是过得十分惬意。
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根据分兵前他跟风标与老油条事先商量好的,到新地盘顶多三个月就得一起动手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内搞出点动静来。这首战并不去想能捞着多少好处,关键得打出气势跟威风来。想想也是,三个地方几乎连着块地闹起动静来,这在当地能造成多大的反应。鬼子头痛不头痛先暂时不去管他,对这三个地区的老百姓所产生的震动那绝对不会离大伙想的差太远。别看这三个地区自被鬼子占了后就一直风平浪静的,可隐藏在表面下的力量究竟会爆发出怎样一个场面,这谁也说不好。但有一点大伙是一致同意的,那就是只要有一点血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心甘情愿地任凭鬼子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没有反抗并不代表永远就不会反抗。大多数的国人是因为没遇上有人教他怎样抵抗或者干脆站出来领着他们去抵抗。而冷山抗日军出兵三地的主要目的,便是来这三地担起教导指挥抗日的重担,并点燃熊熊烽火。这也对日后冷山抗日武装的大队人马的到来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出于这个目的,在分离时,陈二他们才达成了这个口头协议。以三个月时间为限,各自选定好各自区域内的首次打击目标。然后相互通好气,争取在同一时间同时在三地发起攻击,力保一击得手。这样才更加容易造成大的影响。
时间是最容易消失的,特别是在忙碌的时候。这三个月的期限很快就到了,在心里仔细地估算了一下日子,陈二觉得到了该选定目标的时候了。不然等风标、老油条都确定好目标,自己却还在选,那脸就丢大了。这事他陈二可不愿意去做,而且光丢他陈二的脸还没什么,顶多以后见面让那两人笑话笑话也就算了,反正他俩都比自己大,这也不算啥事。关键这是冷山出兵外乡的首战,成败与否将直接影响许多方面。要在这关键时刻闹出点啥丢脸的事,估计陈叔能把他的脑袋给活生生地拧下来。这人丢在冷山内部也就算了,可不敢往外乡丢。想到这里,陈二强迫着自己静下心来,仔细比对脑子里的目标来确定首次打击目标。
匪地 三十(4)
照道理这事说难并不算太难,只要有了正确的情报作为基础,这事要定下来也是容易的事。但事情偏生这样邪门,也不知道这瑶湾地区的鬼子守备长官脑袋是否让门板夹过,安排出的守备阵形简直是团乱麻。乍一看,好像挺有章法。可再往深里仔细琢磨,那就成了一锅糊糊。该守的地方守了,不该守的地方也守。弄得处处是目标,处处也不是目标。这话听着有点绕口令的意思,可道理不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