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书:血之约》
第5节

作者: 海琳娜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天子要与乌孙联姻,共抗匈奴,这可是第一等的国家大事。这事原本与小户人家拉不上关系,但事情坏就坏在联姻上。其时,卫皇后的三个女儿――卫长公主、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均已出嫁,不能许配乌孙。何况以帝女许与西方夷翟之族,似乎也是不妥。于是,宫中下旨,在宗室中择端庄者为公主,嫁于乌孙。乌孙与长安相距何止千里之遥,再说,乌孙的生活哪里能与繁华的长安相提并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乌孙去受苦,刘氏诸侯都是一千个不情愿,各家未嫁的女孩更是日夜啼哭。各路诸侯可是皇帝的亲戚,宗正卿谁也得罪不起,何况他收了不少财物,自然是要替人消灾才是。他想一会儿,便有了主意。宗室中常有诸侯因各种原因被罢黜或是处死,年幼的翁主们常被赦免。这些落魄的贵人们没有靠山,血统偏又高贵,送去和亲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细君正当妙龄,容颜娇美,正是妥帖的人选。谁也没有想到,这位生活民间多年的女孩儿突然便成了公主,不久便要嫁往乌孙了。

  细君自从入了宫,日夜啼哭,难以自抑。钱氏虽然不说,但每次见过细君,总是唉声叹气。皇命难违,所有的苦痛只有悄悄地藏在心里。大殿里的歌舞努飞扬,黄原却没有半点的兴趣。他靠着柱子,漫无目的地四处张望。离他不远处,一个男子起身离开了筵席,他仿佛醉了,跌跌撞撞地扶着长廊的柱子向前蹒跚而行,数次几乎跌倒。黄原见状,便走了过去扶住这人。这人穿着胡服,长得颇为俊美,一身酒气扑鼻而来。他嘴里嘟哝着胡语,一看便知是进宫朝贺的胡商。

  旁边几个人见着,拍手笑道:“述衍兄,你向哪里去?”大家都有些醉了,全不顾宫中的礼仪。不过,陛下宽宏,已经下旨善待入宫的胡人。
  叫做述衍的胡人含混不清地比划着指向大殿外,大意是要入厕。几个人轰然笑着,又将几上的酒杯掺满。汉宫的美酒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品尝到的。
  述衍挥了挥手,甩开黄原,径自往前走去。胡人不懂汉室礼仪,黄原也不在意。
  歌声越来越远,人声越来越小。述衍小心地避开驻守宫禁的士卒,他现在看起来已经完全清醒了。走了一会儿,他在一处殿墙前停下了脚步,那里有一扇小门,门是虚掩着的。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花了不少银子才让这门为他留着。
  他推开门,又轻轻将他掩上,巡逻的未央卫兵一时还不会来到这里。这是一处小院,中间有一小殿,他从窗户翻了进去,小心地打亮火摺,在积满尘土的东西里翻找着。他终于看到了这样东西,就盛放在一个绿松石的匣中。他将东西塞在怀里,灭了火摺,离开了小殿。
  他重新回到了欢宴的大殿,他摇摇摆摆,酒意正浓,加入到那欢呼大汉皇帝丰功伟业的人群中。他的眼角余光小心地扫视着殿中诸人,不知他刚才的举止是否让人起疑。那个搀扶他的年轻人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喝着闷酒,心事重重。

日期:2009-10-15 8:47:00

  继续更新:
  渭河水在城墙外静静地流淌着。这一年并不是个如意的好年头,战争是汉武年间常有的事,年初汉庭的军队讨伐西南,斩首十万,血流成河。人祸虽了,但天灾又起。到了秋季,大旱和蝗灾纷至踏来。渭河的水远没有平常年份多了。
  马蹄急促,在城门外停了下来。来者共有十数人,都是锦衣宝马,煞是威风。为首者是一青年男子,他看起来身份尊贵,气度不凡。
  “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行进城!”守城的士卒见来人气势,不敢无礼。此时已经宵禁,城门不会轻易打开。
  “此乃蜀郡长平君,奉旨入宫见驾。途中有所耽搁,所以晚到了些时候。还请这位军爷开门才是。”长平君的一位年轻随从朗声做答。

  “这位大人还请见谅,城门夜不开禁,是朝廷的法度。大人不如在城外稍歇,明日一早,小的立刻开门相迎。”长安军防甚重,守城的军士无论如何也不敢擅开城门。
  随从正待发怒,被长平君抬手制止。他是看起来本该是个富贵人家里一位俊美潇洒的青年公子,只是人有些不寻常的冷漠,外人见了,心下总有些忐忑。他骑在马上,握辔环顾,长安的城墙在月光中只剩下暗暗的一抹轮廓了。若不是出了些意想不到的事,他早该在两天前就抵达长安了。
  “也罢,今夜就在城外休息吧。”他说。
  众人来到城外驿馆,将马送进厩里,又命人收拾上房,准备晚餐,驿馆中人本已安睡,这时见了许多人,又是一位贵人,忙不迭地起来招呼。不一会,便将饭菜送了过来,但那青年公子似乎并没有什么味口,只是勉强吃了两口,便将筷子放了下来。
  “君暠,难道那东西竟然在宫中不成?”一名老者陪坐在他的旁边,问道。老者是长平君的老师,号良翁。长平君名暠,众人称其为君暠,以示敬重。
  “当年高祖皇帝攻入咸阳之时,与民约法三章,又封秦之遗物以待霸王项羽。那样东西被藏入阿旁宫中。项王入咸阳,焚阿旁宫,大肆抢掠。据说,封存的物项又被宿卫送至景华宫。汉兴以来,建未央宫,景华宫留存至今,仍然在宫禁之中。最近得的消息,说是那些东西这些年便收藏在景华宫中。说者也不是十分确信,但却有七八分的把握。”

  良翁点了点头。他们所说的这东西关系重大,若是被心怀不轨的人得了,便要弄出极大的祸事。难怪长平君要星夜兼程,赶往长安。
  夜色愈发的浓了,乌云遮月,天空里竟然下起了雨。这雨来得又急又猛,渭河水声变得急促起来。驿馆里,长平君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似乎那黑夜之上,有一种东西在悄悄地蔓延。宿夜的人听见内屋的人睡不安生,颇为惊讶,不知是何等的事情能让长平君如此不安。

日期:2009-10-15 10:01:00

  更新中。。。
  宴席还未散,黄原悄悄地起身离去。满殿之人欢笑宴乐,庆祝公主细君的婚期将至。想到这点,黄原心里就别有提多难受了。出得殿来,他整了整冠带,缓缓沿着夹巷向宫外走去。正走着,听见后面一人叫他。
  “黄大人,请留步。”来者是一位内廷侍人,看服色,似乎是皇后宫中的。那人满脸带着笑容。他手托着一个长匣,匆匆赶上黄原,说道:“我刚去大殿寻大人,听人说黄大人走了,这才赶来。”
  黄原见是皇后宫中的侍人,便知一定与公主细君有关。他躬身作礼,连称“不敢当”。自从公主细君入了宫,他就被赐了爵,一是追述他祖父辈随高祖征讨的功绩,另一项便是表彰他家里一心守护幼主的功劳。爵位虽然低,但身份却不同了。可以出入宫禁,隔着帘子和公主说两句话。虽然有侍女在旁侍立,隔着帘子听听细君的声音也可聊慰相思之情了。

  “这位大人贵姓?不知有何吩咐?”他说。
  “哪里称得上大人啊!免贵姓张。小人怎敢在黄大人面前放肆。大人是公主的乳兄弟,又是新封的贵人,日后自然有飞黄的时候。到时候,小的还指望大人抬举呢!”这个姓张的宦官打着哈哈,甚是殷勤,”这是细君公主赐给黄大人的东西,才刚让小的送出来。”
  黄原一听是公主所赐,心中欢喜,从怀中好不容易摸出点银子,塞在来人手中。那人笑着收了,连声谢着打赏。
  回到家中,家中还没点灯,一片漆黑,母亲钱氏还没有从宫中回来。黄原想着细君,便点了油灯,取出细君所赠的长匣。木匣长两尺,宽五寸,木纹暗红,看起来有些年代了,里面没有什么金银珠宝,只有一把破旧的黑鞘剑。那剑鞘有些残破,上面模糊地刻着些东西,但看不清楚。剑柄也是漆黑,镶着一块石头,都蒙在一层灰里。这盒东西看着并不值几个钱,但是细君所赠,黄原倍加珍视。他握住剑柄,剑柄触手有些冰冷,轻轻一拔,刺骨寒气出鞘,油灯突的闪动了一下。黄原一惊,真是把难得的宝剑!他低声赞了声”好剑”,目光立刻便被通黑无光的剑体吸引。剑刃如漆,扣击无声,其布满花纹,蜿蜒勾勒,纹路前所未见,甚是奇异。黄原仔细检视了黑剑,终于在剑柄一处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了两个纹符,似乎是剑的名字。但这字十分古怪,他一个也不认得。

  “好冷!”他正看着,门推开了,钱氏方才服侍了公主回来,一进门就被这寒气惊了。黄原见是母亲,立刻收了长剑,为母亲倒了碗水。
  “这是个什么东西,冷的古怪。”钱氏说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