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妇(一个世纪老人的故事)》
第12节

作者: 园田梦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1-20 16:18:22

  6、在人们的期待和忙碌中,已经到了大年三十的这一天,辛苦一年的庄稼人终于可以歇歇了。
  一年劳碌辛苦过,大年三十盼团圆。
  去岁言罢心犹苦,来年期盼又重现。

  “回回”家照例是不过这个年的。他们不贴门对,不烧香祭祖,不拜年,不走亲访友,甚至不换新衣服,一切照旧(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回民春节时的习俗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老李家在年三十这一天,一家人照例是要聚一聚的,不是因为过年,是李家认为这是一年的开始,照旧要安排一下明年的事,所以,自打上一辈自起,大家每年三十晚上都要到老掌柜这里来。
  今天,堂屋里照例多点了几盏灯,明亮亮的。八仙桌两旁坐着老掌柜李宝生和妻子刘氏,厅堂里还摆放着五把椅子,分坐着李家的五个儿子。玉娇和小翠没有坐,站在了刘氏的身旁。那老大、老二、老三已经有了妻室,他们的媳妇就立在了自己丈夫的后面。玉娇一下子见来了这麼多的人,心里怯怯的,头也不敢抬起来了。
  只见那李宝生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说:“托‘真主’的福,今年我们老李家生意还算顺利,地里的收成也不错。特别是黄河滩里的那十几亩旱地,种的花生足足收了两大囤,很喜人啊!这都得说是老大的功劳。虽然说活大部分是把式们干的,可没人管也不行。再就是老二的皮货行,生意也可以,比去年经营的好。可老三经营的肉铺相比可就差了些,到底是什么原因,你一会儿要给我详细地说一下。”

  “是,爹。”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年轻汉子应道。他就是李宝生的三儿子李贵清。
  “还有一件事,我要给大家说一下。不管平时地里的活和生意上的事多忙,作为穆斯林,我不要求你们‘五时不脱’,但你们一定要礼‘主麻’,不要让别人说我们老李家没‘教门’,该礼拜时礼拜,该封斋时封斋。”
  (穆斯林规定,每天须做五次礼拜,叫‘五时不脱’。每星期五正午过后于当地清真寺举行集体的礼拜,叫礼‘主麻’。遵循教义、教规好叫有‘教门’)。
  “是。”几个儿子、媳妇一起应道。
  李宝生突然别过头看见玉娇,说:“这是你们新来的弟妹,叫——”
  “她叫玉娇”,老三媳妇王氏接口道,“我们前几天过来看她,她刚好出去了。”
  “对,她叫玉娇,是我和你母亲为年儿定下的童养媳。以后你们就在一起共事了,所以认识一下。过来,去向你那哥哥嫂嫂见一下礼。”李宝生指着一位三十多岁,有些瘦弱的男子说,“那是你大哥!”
  “大哥好!”

  “弟妹好!”老大李贵堂欠身说道。
  “那是你二哥!”李宝生指着一位三十岁左右、面色红润、颧骨高耸的男子说。
  “见过二哥!”
  “弟妹好!”二哥李贵洪也笑着回礼。
  “我就不用介绍了,刚才父亲已经提过我了!”李贵清笑着说道。
  “见过三哥!”玉娇照例向三哥问好后。李宝生说道:“这老四年儿和老五平儿,你已经早就熟悉了,就不用见礼了。我们爷儿们还有些事要商量,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是!”几个儿媳妇应道。她们互相看了一眼,就同婆婆一起来到了厨房,今天晚上,大家照例是要在这里聚餐的。
  玉娇随着婆婆和嫂子们来到了厨房,王妈早已迎了上来问:“太太,饺子馅我已经拌好了,菜也洗净了,现在可以做了吧?”

  “不,你不用管了,今天是大年三十,你回家去吧!你那女儿还等着你呢!虽然我们回回家不讲究过年,但毕竟和汉人住在一起,和他们一起高兴一下也未尝不可。还有,你把那饺子馅和炸好的丸子给女儿带走一些。还有前院的几个把式,也把饺子馅给他们挖一些。哎!这些人离乡背井的也怪可怜的。”
  “多谢太太。”王妈这里解下围裙准备离开,那里,大嫂已经在准备王妈带的东西了。
  玉娇这几天跟着王妈学做饭,对这里的事情也知道了不少,正当她拿起围裙,准备着做饭的时候,婆婆刘氏对她说:“玉娇,今天晚上我们不按常规做饭,你几个哥哥、嫂嫂来了,我们也学一下汉人,包饺子。你恐怕还包不好,就跟着嫂子们学赶饺子皮吧!”
  玉娇答应着,抬头望着几个嫂嫂,只见大嫂穿着一件毛蓝镶边的偏襟棉袄,向后梳起的发髻上别着一个翠绿色的簪子,长得温柔秀气,一笑两个酒窝挂在腮上,说话慢声细雨的,玉娇一看就喜欢上她了。二嫂则打扮得有些出众,碎花的高领棉袄紧裹在她那修长的身体上,两只金耳环左右摇摆,衬托着她那白白的,有着高鼻梁的脸。三嫂却与那两位不同,长的粗粗胖胖的,身上的哪个零件都好像比别人大一轮,说话声音也大,五官倒也端正。她笑着把身上那件格子布的棉袄袖挽起来说:“我是个粗人,只会赶面皮,我和弟妹就赶皮吧!你们等着,我去和面。”

  “也好。”婆婆说道。一会儿,厨房里的几个女人就开始了包饺子。玉娇拿起赶杖眼瞅着三嫂,慢慢地也学的有些样子了。
  要说那边男人们在开会,要女人回避,可这里女人们也在开会,刘氏要在这个时候趁这个场合安排一下明年女人们的事情。
  “除了各房管好自己的事外,明年我们还要按常例把全家的单的、棉的预备好,该纺花的纺花,该织布的织布。”刘氏说:“现在虽然有了‘洋布’,好看又省劲,可我们这一大家子费用太大,该省的就省。二房孔氏心里一动,想说什么,看看玉娇又忍住了。
  “另外一件事,过了正月十五,年也完了。老二、老三还要到镇子上做生意,不在家。你们那里的锅就停了,还是到这里吃饭。这做饭嘛!还是轮。玉娇刚来,年纪也小,叫她跟你们一阵子再轮到里面。”
  “不是我嘴快!太太这是偏心了吧?我刚来的时候也不会做饭,太太不是照样让我论着做!她不会,可以让王妈帮她一阵子吗!现在听说不是王妈和她一起做的吗?”三媳妇王氏拉下脸说,“我那时候,连个帮手也没有,难为我哭了几次呢!”
  刘氏气得想说,你来时多大了?反过来想了想又咽了下去,回她道:“你倒是想得周全,就按你说的办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