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36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9-11-21 09:49:12
永徽四年,长孙无忌的权力达到巅峰,这一年,他编织了一张“谋反”的大网,将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绍的儿子柴令武、高阳公主、巴陵公主、名将薛万彻统统装了进去,除两位公主被勒令自尽外,其余人一律处斩。
而在处斩前,李恪的官位是司空,李元景的官位是司徒,他们与长孙无忌一起位列三公,现在,长孙无忌只是略施小计便把位列三公的司徒、司空装了进去。
这是长孙无忌的世界,这是李治与长孙无忌甥舅联手的世界。
自己栽的树,自然要自己乘凉,此时的长孙无忌是春风得意的。
在吴王李恪被处斩之前,不甘心的李恪在天地之间播种下了自己的诅咒:长孙无忌窃取权柄,陷害忠良,用不了多久就会灭族!
一个诅咒的生效期会有多长?
不长,六年!
三年后,长孙无忌在空气中嗅到了不祥的味道,这一年原本应该是永徽七年,没想到在这一年的正月七日,李治宣布更改年号为“显庆”。
“显庆”?庆祝什么?
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正月初六,皇帝李治废黜了原来的太子李忠,因为李忠是庶出。新立的太子叫李弘,李治和武则天的大儿子。
此时,长孙无忌已经意识到,自己遭遇了此生最大的对手——武则天。
其实那时的武则天并不叫武则天,“则天大圣皇帝”是武皇退位后儿子李显奉上的尊号,因此后世的人都称她为武则天。
不过不称她为武则天又不知道该称呼她什么,武曌是她称帝时给自己起的名字,武媚娘是相传李世民给她起的名字,看来还是得顺从习惯,还是叫她武则天吧!
其实武则天与长孙无忌的较量从永徽五年就开始了。
永徽五年,后宫争斗进入白热化,李治倾向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他想寻求舅舅长孙无忌的支持。
李治和武则天为了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专门御驾前往长孙无忌的家中,不仅将长孙无忌小妾生的三个儿子全部封为从五品的朝散大夫,而且还格外奉送十车金银财宝。
皇帝和武则天都下了血本,长孙无忌却岔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频频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长孙无忌帮助,长孙无忌不点头;
礼部尚书许敬宗在武则天的授意下频频游说长孙无忌,然而却屡屡遭到长孙无忌的驳斥!
长孙无忌在抵抗,他在维护皇室的尊严(武则天其实本来是李世民的才人),他在维护传统的礼法,他多么希望外甥李治能够明白他的苦心,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
李治已经长大了,羽翼丰满了,他不再像以往那样仰视舅舅,甚至没有平视,他已经恢复了一个帝王惯有的俯视角度。
这场争后风波,武则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武则天要的是皇后的名分,而李治要的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手中的权柄。
皇权才是普天下最大的权。
永徽六年,武则天得偿所愿,原来的王皇后被废黜,与萧淑妃一起被打入冷宫,不久死于武则天之手;
李治同样得偿所愿,褚遂良被贬出长安,长孙无忌被敲山震虎。
该来的,是躲不掉的!
显庆四年,也就是吴王李恪在天地间中下诅咒的六年后,长孙无忌的悲剧扑面而来!
对长孙无忌下死手的是许敬宗,他的背后站着武则天!
许敬宗向李治奏报:长孙无忌意图谋反!
李治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他不明白舅舅为什么会谋反,怎么自己的运气这么差,先是姐姐高阳公主和姐夫房遗爱谋反,现在又轮到了舅舅。
许敬宗不断开导着李治,他的意思很明白,即使是舅舅,该杀时也是要杀的,汉文帝的舅舅薄昭也曾经有功,最后还是被赐死。
其实,长孙无忌究竟有没有谋反,李治比谁都清楚,这个一手将他扶上皇位的舅舅如果要谋反早就反了,何必等到六十岁以后?
然而李治还是将错就错,尽管他对舅舅感恩,但皇权面前没有父子,遑论甥舅!
显庆四年四月二十二日,长孙无忌被剥夺太尉职位以及采邑,发往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正一品待遇保留。
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隐约看到人生路的尽头,他知道那个女人不将他至于死地是不会罢休的。
三个月后,长孙无忌在黔州被逼自杀,此时距离武德九年已有33年,距离他追随义军渡河已有42年。
42年的马拉松,终于自杀收场;
三十三年长红的奇迹,终究没能延续。
公元674年,李治下诏恢复长孙无忌官爵,命长孙无忌曾孙长孙翼继承长孙无忌的赵公爵位,同时恩准长孙无忌灵柩运回长安,陪葬于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此时距离长孙无忌冤死已有十六年。
如果真的存在异度空间,那么长孙无忌和李世民见面,该是怎样一副景象呢?
盖棺终于定论,《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赞曰:赵公右戚,两朝宣力。功成不去,竟逢鬼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