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38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9-11-23 09:46:11
果不出魏征所料,李密兵败如山倒。
原本李密以为自己兵力占优,大米占优,直到面对饿红了眼的王世充,李密才明白,穷寇勿斗,然而一切都晚了!
要么饿死,要么战死,王世充的士兵选择了后者,当他们抱着“早死早托生”的信念冲向李密阵营时,双方的士气已经不是在一个等量级之上。
李密败了,去向成了问题。
经过再三考虑,李密决定投奔曾经与自己有过书信往来的李渊,此时的李渊已经在长安登基称帝,那里或许还有李密发展的空间。
作为李密的随从,魏征跟着李密投奔了李渊,魏征和李密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投便投出了一个千古良臣和一个孤魂野鬼。
千古良臣是魏征,孤魂野鬼则是李密。
在投奔李渊之后,魏征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由于李密不受待见,魏征也跟着受牵连,在长安待了很久,依然没有起用的迹象。
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得想想办法。办法很快有了,魏征上书李渊:愿为唐朝招降纳叛。
很快,李渊有了反应,即日授魏征为秘书丞,前往黎阳招降徐世勣。
魏征的机会来了,多年研读的“纵横”学说派上了用场,他把自己的游说对象锁定了徐世勣。
魏征给徐世勣写了一封信,信中替徐世勣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话里话外都传达了一个意思:投降李渊,很有前途。
其实徐世勣也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他认清了形势,火速投降了李渊,这让魏征高兴不已,在魏征的心中他在期待着第二个徐世勣,第三个徐世勣。
遗憾的是,他没有机会了。
就在魏征准备继续施展“纵横”之术时,不速之客来了。
不速之客名叫窦建德,此时正在与李唐王朝争夺天下。窦建德来势很猛,徐世勣镇守的小城黎阳无法抵挡,结果魏征就跟徐世勣父子一起落入了窦建德的手中,魏征又得换东家了。
还好,窦建德是个爱才之人,他把魏征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并交给他一项重要的任务:做起居注。
起居注专门用来记录皇帝的言行,皇帝一天说什么重要的话,做什么重要的事都要有记录,而魏征便是给窦建德专门做记录的人。此时的窦建德已经自称夏王,他的目标是一统天下,如果窦建德成功,历史上将没有李唐王朝,取而代之的是窦建德的大夏王朝。
大夏王朝还是失败了,他们遭遇了能征善战的李世民。
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灰头土脸的回到了长安,此时的他已经不再苛求受到李渊的重用,他对自己失望透顶。
跟随李密,李密败了;
跟随窦建德,窦建德也败了;
怎么这么倒霉呢?
就在魏征自怨自艾时,有一个人悄悄的找上门来。
找上门的是太子李建成,他早早听说过魏征的声名,眼下魏征灰头土脸成了丧家之犬,这也正好给了李建成机会。
下一站,东宫!
在李建成的东宫,魏征出任太子洗马。
“太子洗马”并不是真正给太子“洗马”,而是东宫的一个官职,这个职位相当于东宫图书馆馆长,在替太子管理图书收藏典籍的同时,还有太子顾问的功能。
很快魏征就成为李建成的死党,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斗争中为李建成出了很多主意,如果李建成最终成为皇帝,那么魏征…...
遗憾的是,李建成也败了,他死于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
树倒猢狲散,魏征的心再一次受伤。
雪上加霜的是,他落入了李世民的手中,按照历史上的惯例,等待他的不会有好的结局。
李世民铁青着脸问道:“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魏征居然从容不迫,他不卑不亢的说道:“皇太子如果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日的祸事了!”
回答口吻与劝韩信谋反的蒯通一脉相承。
如果换作一般皇帝,杀掉魏征连手指头都不用动,然而李世民不是一般的皇帝,皇位来路不正,他却倍加珍惜,他在心中暗暗发誓要做千古难求的好皇帝,要用行动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个皇位。
杀掉魏征?太容易了!
如果留下魏征呢?
齐桓公与管仲不是也有过一箭之仇吗?齐桓公不也包容了管仲,君臣联手完成了一段君臣际遇吗?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留下魏征呢?
发誓成为好皇帝的李世民就此留下了魏征,也就留出了一个千古良臣。
从贞观元年开始,魏征开始了自己与李世民长达十七年的君臣际遇,两个人都是聪明人,他俩都知道,他们彼此被对方需要。李世民需要魏征做自己的一面镜子,能够在众口一词的背景下唱唱反调;魏征同样需要李世民做自己的一面镜子,照亮自己通往千古良臣的路。
一个进谏,一个纳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既是君臣际遇,这同时又是一场政治秀,一场配合默契的政治双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