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第9节

作者: 张港
收藏本书TXT下载
  1335年,起义刚三年的朱元璋得到了几十支火龙炮,“势若飞龙,洞穿层革”,威力很大。朱元璋看后十分高兴,觉得如果军队装备上这样的火器,则“取天下如反掌”。于是,下令如果战斗中大炮有效果,就封这些炮为大将军。从此,火炮就有了正式的封号。
  大清康熙年间,国库充实,铸炮数量大增,种类繁多,皇帝也经常赐给炮“将军”的封号,比如制胜将军炮、威远将军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神威将军炮、武成永固大将军炮、神功将军炮等等,每年秋天,朝廷还派大臣到卢沟桥祭祀大炮。八旗军出征,要在前一天推大炮到军帐前,陈列牺牲供物献酒于炮,领军主帅还要亲自向大炮三次揖拜。战斗获胜,则为大炮披红,以鼓吹迎之,然后上奏请赏给“将军”封号;如果战败,大炮也要受到惩罚,少的打棍子一百或八十,多的要打八百至一千。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设立了“炮兵部队”——火器营。
  《黑龙江外纪》记:“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皆有炮。曰神威无敌大将军,齐齐哈尔、黑龙江各四位。”“然则今日库贮炮具,皆平定罗刹故物也。”“其雅克萨城所获罗刹炮三位,乌宁克尔、珠尔亨等处获罗刹炮二位,并残毁。子母炮一百九十五位,行营炮四位,皆齐齐哈尔库贮,永远不动。”
  1682年,远征罗刹(俄罗斯)的红夷大炮抵达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县城),1684年调驻齐齐哈尔,在齐齐哈尔设置了火器营,设参领一人,协领三人,佐领、骁骑校各16员。1685年,200门大炮从齐齐哈尔运到雅克萨前线,参加反击战争。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4月清廷命都统彭春、副都统郎坦、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水陆军3000余人由黑龙江城(今爱珲)出发,5月22日进围雅克萨。24日,清军用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红夷大炮等火炮从三面轰击,杀伤城内100多人,摧毁所有城堡和塔楼。第二天早晨,清军又在城下三面积柴,声言要火攻。托尔布津招架不住,乞求投降,率600余人撤往尼布楚。被沙俄侵略军窃踞长达20年之久的雅克萨重返祖国。

  俄军撤回尼布楚后,又拼凑兵力,同年八月再窜进雅克萨,在旧址上筑起城堡,四处烧掠我边民,无恶不作。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6月,清军2000余人和福建藤牌兵400人再次进抵雅克萨城下,用神威无敌大将军等火炮日夜向城内猛轰。鏖战四昼夜,800俄军只剩下百余人,托尔布津被击毙。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夏,俄军残部退回尼布楚。

  两次雅克萨战争结束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在齐齐哈尔为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建设了炮库,雅克萨战争后运回的四门大炮安放在库内。
  嫩江县科洛站老人,从先人口述中得知,当年运送大炮,每门炮用12头牛拉,炮车的辙有二尺宽,车轨宽六尺多。大车走后,车辙长出三溜白草。

到底是谁烧了圆明园

  前些年,有个相声段子。
  老师问:“圆明园是谁烧的?”
  学生答:“不是我烧的。反正不是我烧的。”
  老师向家长反映了这事儿,学生的娘说:“肯定不是俺家孩子烧的。这事可不能往俺们身上赖。”
  学生的爹说:“烧就烧了。多大个事儿!不行俺们赔!”

  这段相声说明,一、“圆明园是谁烧的”是学校老师经常要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二、许多人真不知道圆明园是谁烧的。
  圆明园是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败走。法军首先展开抢劫行动,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法国作家雨果曾经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咬文嚼字》于2007年1月16日向社会公布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文史知识常见的错误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肆意践踏中国主权,其时圆明园已是废园。
  著名大作家的《千年一叹》竟然也写出了:“何况在时间上,敦煌藏经洞发现前的八十天,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华文明刚刚蒙受过奇耻大辱。”可见,“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错误认识之“深入人心”。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是1900年的事,而1860年圆明园就被英法联军烧了,差了40年。

台湾的日本“神宫”的开始到毁灭(1)

  日本靖国神社里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屠杀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甲级战犯,但是,人们很少知道在我国台湾曾经有过一个类似靖国神社的“台湾神宫”。
  日本有大大小小无数的神社,神社是分等级的,供有众多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全国性的大神社,而供奉天照大神与天皇的则称为神宫。
  1895年,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将我国台湾割给日本。日本派两支部队侵入台湾,一支由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带领;另一支是近卫师团,由皇族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带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明治天皇的堂弟,时任陆军中将近卫师团长。近卫师团登陆后,攻占了台北和新竹,一路实行焦土政策,所过之处被夷为平地,血流成河。
  日本的残暴并没有削弱台湾爱国军民的斗志。1895年5月底,近卫师团在新竹大肚溪畔,遇到黑旗军和当地百姓组成的义军拼死抵抗。日军死伤惨重,无法渡河。相持到10月28日,身为师团长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蜷缩在大肚溪畔的磺溪书院里,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渡河良策。终于,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坐不住了,他不能忍受日益增加的伤亡数字,冒着危险亲自去寻找渡河点。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到河边察看,这时,从河对岸飞来的一发炮弹不偏不倚就在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身边爆炸。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身受重伤,不久便一命呜呼,时年49岁。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历史上首位在侵略战争中阵亡的日本皇族。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死后,日本政府宣布日军近卫师团司令官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因疟疾死于台南。依日本政府的说法,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病死在台南,但他的墓志铭却说他死在东京。
  但台湾父老却都否认日本政府的说法。
  有的说北白川宫能久亲王骑马在义竹围林投巷渡河时,被埋伏在路边丛林里的义民军,以长竹竿之端加绑镰刀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从马上砍下。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头颈受伤严重,伤及血管血流不止,弄至台南就医,但因流血过多,半路就死了。
  台湾史学研究者黄荣洛花了两年的时间,寻找文献考据,发现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确实在新竹中弹死亡。在台北的桦山总督接到恶报,认为如果实情泄露,日军颜面尽失,决定采取保密措施。桦山总督为了隐瞒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之死,决定以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弟弟伏见宫为替身,继续南下,伏见宫到了彰化,也差一点被炮弹炸死,到了虎尾又受到义军猛烈攻击险被义军杀死。在驻军嘉义时,伏见宫因义军刺客用长柄采槟榔镰刀勾颈而落马受伤,被担架抬到台南。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杀后,日军展开大报复,陷入疯狂状态,不论男女老少见当地人就斩杀,尸体抛入河中,一时血流成河,估计数千人被杀。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死亡的日期为10月28日,被日本人定为“国祭日”,全台湾放假一天。日本政府还决定在台湾建立神社,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作为神来祭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