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问题又来了,一没有人会造地雷,二缺少造地雷的器材、原料。这个时候,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吕正操想到了科学家,他找来了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的张珍。
张珍原名张学渊,曾在辅仁大学化学系当过教师,他认识不少北平、天津的爱国技术专家。张珍接受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命令,秘密潜回北平,找到他的辅仁大学同学孙鲁,动员他和自己一起寻找、动员科学家到抗日根据地工作。孙鲁回到天津老家,在英租界找到熊大缜(熊大正)。孙鲁向熊大缜介绍冀中情况,熊大缜找到导师叶企孙。
说到地雷战中的科学家,首先得说一说叶企孙。
叶企孙,名鸿眷,字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举人,国学造诣很深,对西方现代科学也颇有研究。叶企孙,1907年入敬业学校,1913年入清华学校,1918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学习,192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6月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通晓英语、法语、德语。考察过欧洲高等教育和科研。
叶企孙先生是中国物理学事业的铺路人。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吴有训、熊庆来、周培源、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李政道、杨振宁、赵九章、彭桓武、王大珩、陈芳允、邓稼先、朱光亚、黄祖洽、周光召、唐孝威等,都曾受过叶企孙老师的培养。
1929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叶企孙担任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叶企孙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担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1948年叶企孙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院系调整,他离开清华大学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磁学教研室成立后,他担任室主任,为新中国磁学研究队伍的组织和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成立,叶企孙任副主任委员和兼职研究员,协助竺可桢先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自然科学史研究机构,培养了不少优秀科学史研究人才。“文化***”中,叶企孙受到迫害,1977年1月13日在北京含冤逝世。终年79岁。
而1977年的叶企孙教授之死,竟然也与冀中地雷战有关。
吕正操司令员派张珍到北平时,叶企孙先生正在天津养病。熊大缜是叶企孙最看好的门生,也是他的助教。这时,叶企孙正准备让熊大缜去德国深造,熊大缜也正准备完婚后远行欧洲。
熊大缜听说八路军准备开展地雷战的事,兴奋异常,觉得这是科学工作者为抗日战争直接出力的好机会,决心放弃出国机会、推迟婚期,到冀中抗日炮火中去。
熊大缜虽然决心已定,但是还得听老师的意见。他向叶企孙老师讲出冀中根据地要开展地雷战,急需科技工作者,但没有说出自己的决心。叶企孙老师听说抗日需要制造地雷的专家,又从学生的话语中听出熊大缜的想法,毫不犹豫地说:“国难当头,国事为重。”支持熊大缜到战斗前线去。
虽然说得轻松,但话说出后,叶企孙心中沉重异常。自己的得力助手,刚刚25岁的熊大缜,是自己这么多年才发现的一个好苗子,这个熊大缜如果深造,将来在学术上的成就不可限量,对国家的贡献难以预测。可是,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这个时候,什么都不能说了。不但让学生上前线,叶企孙还暗暗下决心有一天自己也去抗日战争第一线的决心。
地雷战中的科学家(2)
在叶企孙的鼓励、帮助下,熊大缜决心到冀中抗日根据地去。熊大缜的行动带动了一大批北平爱国热血青年学子,好多人跟熊大缜一起去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冀中根据地。请记住这些名字:
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汪德熙
清华大学机械系实验员胡达佛
清华大学物理系实验员阎裕昌(门本忠)
清华大学生物系实验员张瑞清
清华大学地学系学生李广信(李琳)
清华大学经济系学生祝懿德
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葛庭燧
清华大学物理系职员何国华
燕京大学物理系学生张方(李度)
北平大学电机系毕业生刘维
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林风
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生李猛(朱南华)
熊大缜通过北平地下党关系进入冀中军区根据地后,立刻受到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员的赏识重用。不久之后,他被提升为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着手筹建技术研究社,以开展烈性丨炸丨药、地雷和丨雷丨管以及无线电研制工作。
吕正操将军的回忆录中写道:“熊大缜任职后通过关系和各种渠道,购买了几十部电台的原材料。将十二个丨炸丨药筒埋在铁轨下,在几百米外接上引爆器埋伏下来等待。一会儿,敌人先从沿铁路一侧的公路上开过一辆巡逻车探路,又从铁路上开过一辆压道车清道,然后才是满装军火的列车开过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车头便飞上了天。接着是车上的军火接二连三的大爆炸,火光冲天,震耳欲聋。这次行动之后,他们又多次出动,炸火车,炸桥梁,炸碉堡,炸得敌人惊恐不安,交通线经常遭到破坏。”
技术研究社研究有了成果。
在熊大缜、汪德熙的领导下,冀中根据地的丨炸丨药厂也不断壮大,到后来竟建成了一座拥有2000多工人,能制造大批量地雷、手榴弹、复装子丨弹丨、掷弹筒弹,能修理各种枪械的大型兵工厂。
熊大缜、汪德熙多次受到吕正操司令的嘉奖。1938年底,在唐县北大悲村,聂荣臻司令员接见了熊大缜。对技研社和丨炸丨药厂大加赞赏,并嘱咐要尽力扩大规模,争取更多的知识分子到根据地参加工作。在一次反“扫荡”中,贺龙司令员带一支8000人的部队援助冀中。贺龙看到熊大缜的业绩很感兴趣,带了他的总供给部长亲自到技研社参观学习。
美国派观察组到冀中考察,看到熊大缜后惊叹地说:“你们真有本事呀!和美国的火箭一样呵!”吕正操回忆说:“他们在外国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他们美国的技术中国的晋察冀都有了。晋察冀这样搞,其他兄弟部队打电报要求支援。”
后来,汪德熙因工作需要离开根据地到昆明去,张方全面负责丨炸丨药厂的工作。张方把研制丨炸丨药的经验写成书面材料,散发到各抗日根据地。朱德总司令所在的晋冀鲁豫根据地也办起了子丨弹丨厂,但是造出来的火药不好用,子丨弹丨厂生产不出子丨弹丨。朱总司令亲自下令请张方到晋冀鲁豫根据地传授技术。张方到后一个月,子丨弹丨就可以源源不断供应了。张方原本只懂物理实验方法,对化学是门外汉,全靠汪德熙临走时留下的一大本英文《火药学》,自学成了火药专家。一次试验中,张方右手的三个指头都被炸断了。当时根据地生活艰苦,普通战士每月一元津贴,朱总最高也只是每月五元,而张方每月十二元。朱老总说:“张方为了丨炸丨药残疾了,得特殊照顾。”
八路军搞到一批氯酸钾,着手试制丨炸丨药,但是用的是传统的翻晒方式,在屋顶上干燥,曾出现过连人带屋顶都炸飞的事故。在当时的条件下,防止丨炸丨药自爆成了难题。熊大缜多次潜回到天津,请教老师叶企孙。叶企孙听说熊大缜领导的技术研究社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时,不顾身体不好,非要亲自到冀中根据地了解情况,由于弟子们的再三劝阻才没有成行。叶企孙对根据地造地雷的事放心不下,他马上让自己的实验员阎裕昌前往冀中。阎裕昌化名门本忠秘密进入冀中抗日根据地。
门本忠本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勤杂工,叶企孙见他对科学有特殊兴趣,又聪明能干,破格提他为实验员,做自己的助手。由于多年的教学实验,门本忠对丨炸丨药有丰富的知识。门本忠一到根据地,就解决了丨炸丨药自爆问题,还设计出根据地特定条件下可以生产的电丨雷丨管电路。
地雷战中的科学家(3)
这时,叶企孙先生又派学生从天津冲破日军封锁线运来电表、白金丝等必要物资。汪德熙、林风、张瑞清、熊大缜、葛庭燧等人,也经常装扮成传教士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日本封锁线,进入北平、天津,为冀中军区购买丨雷丨管、无线电元器件等紧缺军用物资。叶企孙设法筹集款项购买急需的军用物资运往冀中,为当地抗日事业解了燃眉之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