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听小朱说过,她母亲比她爸小十几岁,她爸爸是局级干部,就她一个宝贝女儿。小朱叫我坐下后,她妈妈端来了茶。
“朱妍早就和我们说过你了,喝茶”她母亲将茶放到我的面前。
母亲走了,小朱陪我坐着,我把我从老家带来的一些土特产拿给了小朱。我们又相互问了一些最近的情况。
喝过茶后,小朱带我去楼上她的房间。
说实话,这次来我也很大方,把我的全部家档200多元都带在身上,我要好好补赏一下小朱以前对我的情意,我打算除了车费外全部作为礼金送给小朱。
“你朋友做什么的?”我问她。
“是街道一个厂里的厂长”她说。
“你自己谈的?”我问她。
“我妈妈的朋友介绍的”她说。
“哦,肯定不错,不然你不会同意的”我说。
“人长的还可以,家境还好,就是学问不高,”只要人好就是了。
“都马上结婚了,还有什么选择呢!”他好象有些不满。
“对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我也不知道买点什么给你,你自己买点八”我把那两百元还用了点红纸包了。
小朱笑笑说,我知道你家里困难的,我不会要你花钱,说完她拿出一个带喜字的红纸包说:“你来之前我准备好了,这里1000元我对我妈说就是你送的。你把这收起来吧。
我不知道怎么说,不知不觉我的眼睛溢出了泪花......
56)
小朱的这种行为让我感到非常吃惊,也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她拿出自己的钱说我送给她的,这个戏是演给她父母看的,难道她他们很在乎礼节的多少?除了感激小朱之外我还有一分的失落。小朱啊,也许我当初没有选择你的正确的,你家就你一个宝贝,你对我说可以到你家来招亲。凭我这柔弱的性格肯怕没有好结果的。
我们村就有一先例,当时有个常州知识青年(一家人都来的,那女子姓杨,特别漂亮))下放在我们村,嫁给了一老实巴交的叫喜的青年。他们婚后的确很幸福,后来在农村住了一些年,女子还是经不住城市的诱惑,将喜和儿子也一同带到了常州,,后来听说喜过的日子并不好,甚至有点悲。惨到什么成度我在这里就不说了,人家的事情我不管。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还是问小朱。
“不为什么,就是为我的面子吧,当初我把你的为人和我父亲说了,”她说。
“你抬举我了,”我说。
“我想本该我嫁给你,我也愿意,但我妈妈怎么也不愿意把我去那么远的地方”她又说“后来我妈妈也被我说动了,可是你.......”
“对不起”我说。我不知道小朱那时侯有那么大的决心,我心里压根儿就没有那个想法。谁知道她是先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再和我接近,想不到碰了一鼻子灰。
“都过去了,现在说了没有意义了,随便嫁个好好过日子就行了”她眼睛红红的。
“只怪当初我父母为我定了表妹,不然我也许会结受你的爱。”我把事情推到我父母身上。
“我正因为看到你这一点,比较安分,我才喜欢你的。”她说。
“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你要知道,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我们现在做朋友不是很好吗?”我安慰着她,又接着说,“我们家弟兄三个,你嫁给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不想让你去受这个罪”。
“那倒没有什么,人不能一辈子都会苦下去的,再说我父亲也只有我一个,他们不会看着我太苦的”。她还在遐想我们的以前。
“我更不会依靠你父母的,你把我看做什么了?”我不高兴地说。
“说说而已了,现在都这样了还有什么说呢,不说了,”小朱的心此时也很难过。
“晚上我带你出去走走,看看我们这里的风光”她换了话题。
“嗯,我会去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苏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我说。
“你男朋友会来吗?”我问她。
“管他呢,我才不理他”她好想很牛。
“你不怕他生气?”我有问。
“他如果生气就好了,我是熬不过我妈妈”看来她还是很听话的那种。
晚饭的时候,她父亲回来了。一眼看去,就是很老成的干部模样。小朱看到父亲来,就用两只手挂在她父亲的脖子上,“爸,我同学来了,就是和你上次说的夏。”
“大伯,你好,,我是夏威夷”我先问侯他父亲。
“好好好,今天来的?”他很热情。我们的事他爸爸是没有意见。
吃饭的时候小朱拿出她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交给了他母亲。厚厚的一叠。相当于现在的一万那么厚。她母亲说,“来玩玩就行了,还要你破费。”
我此时真想找个洞钻进去,惭愧加面愧。说,“我的一点心意”我没有多说,配合她演戏而已。
“工作了?”她爸说话了
“大伯,是的,在母校教书”我回答他。
“很好,很好,”她父亲给我递来一支烟,带把子的。
“我不会抽,大伯”我说。
“年轻人不抽好,”说完,他自己也没有点。
我在高兴和尴尬中吃完了晚饭,小朱就带我出门了,还和她母亲说了声“妈,我出去转转,回来迟你不用担心。”
“你们去吧,路上小心点,车多”她妈叮嘱我们。
“你也真会演戏,我都羞死了。”我对小朱说。他拉着我的手拐过一个角,向枫桥边走去。
“让老人家高兴一点不好吗,其实你不送任何东西我妈也不会说什么的。”小朱终于说了实话。她绝对给足我的颜面。
苏州的夜景和省城就是不一样,看不到高楼大厦。夕阳的余晖映的大地一片通红,街道两旁的香樟发出青秀阵阵清香,路上来往的车辆有秩序的走着,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一对对男女在悠闲地散步,在这古建筑的街道上行走,仿佛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题外话:以上一节为56)
第一次上论坛,第一次写作。呵呵,不能叫写作,叫它叙事吧,好一些。错字很多,句子也不连贯。有时豆号,句号都分不清楚。人老了。拼音是会的,打字就不行了,你知道吗?我是少林寺下来到方丈-----一指禅呢。
有时有很多话想说却来不及打,有时愣半天打不出一个子,既然大家都抬举我,我也想把自己好的一面给大家,不要说我是个窝囊废。这里自己又不能编辑,只有看错心叹!
看到这么多朋友的回帖,我不能再一一回复了,但又有些朋友的回帖,使我不得不回。我把最最真实的一面奉献给大家,也是我多年来的心愿,绝对不是炫耀,我没有这个资格,只是想社会的变化勾起了我对人生的思念,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当我回忆到少年时代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一件一件,清清楚楚,就连母亲对我说什么话,父亲怎样教育我做人,我到现在都能记忆犹新。我父母亲吃的苦,比我三辈子还要多不知多少倍。我清楚地记得我父亲去世的前一年(我母亲还健在)我回去看望他。近80岁的人还下地干活,我不忍心想去帮他,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跟在他后面干活的。他却说,不要你做,你吃不了这个苦了,他把一百多斤的粮食往家里挑,我却挑不动。2004年他在临走前的几天我陪伴他左右,看看他衰弱的身子,只要他自己能走,绝对不让我扶他一下。后来终于走不动了,我抱他上床下床的些天,他摸摸我的头,“我要走了,我什么都舍得,就是舍不得这一家人。”44岁的我像个孩子,眼泪从横。我不是个孝子,我没有做到孝子的责任,但我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思念过他.........安息吧,爸爸。
57)
我们走在大街上,我又想起了我们在学校时那次去看长江大桥的情景。现在还是我们这样走着,心情完全不一样的。那时候有着美好的向往,这时候却是见面的友好。小朱带我来到了枫桥边。
“多美啊!”我说。
“那你就就看几天吧。”小朱说。
“再美我也要走啊,时间不允许我的。”我说。
“请几天假就行了,我带你把苏州好玩的地方走一遍。”她对我说。
“呵呵,以后会有机会的,我没有向学校请假”我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