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40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9-11-25 07:45:44
牛角挂书——李密
说完魏征,就不得不说一下李密了,因为李密是魏征的第一个伯乐,如果不是李密慧眼识珠,魏征可能还长期徘徊在那个叫做元宝藏的小山头。正是李密将魏征从小舞台提携到了大舞台,因此魏征一辈子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其实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密。
在中国大历史上,翟让和李密被定格在历代起义军首领的名单上,给人感觉李密就是跟翟让、陈胜、吴广一样的粗人,其实恰恰相反,刘邦和项羽是不读书的,而李密却是一个读书人。
关于李密的好学,其实在历史上还留下典故。
在历代读书人的脑海里,有六个读书人给人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这六个人联手给后世读书人留下了刻苦学习的范例。
负薪挂角,悬梁刺骨,囊萤映雪,三个成语的背后,是六个刻苦学习的读书人。
“负薪”说的是西汉名臣朱买臣,他做官前家里很穷,每天要靠打柴为生,即便这样他还是坚持读书,不仅休息的间隙在树下读书,而且还在挑柴赶路的同时把书放在担子上,这就是“负薪”。后来朱买臣时来运转,做了汉武帝跟前的高官,那个曾经嫌弃他离他而去的妻子想要回来跟他一同享受荣华富贵,结果朱买臣端来一盆水泼了出去,然后对前妻说,如果你能把泼出的水收回来,我就让你回来,这一幕就是后来戏剧里经常演的“马前泼水”。
“悬梁刺骨”的是两个人,将自己头发悬在梁上防止自己打瞌睡的是汉朝的孙敬,后来成为当世大儒;用锥子刺自己的骨头让自己保持清醒的是苏秦,后来以“合纵”红极一时,最红时身挂六国相印;
“囊萤映雪”的也是两个人,两个人都是晋代人,“囊萤”的是车胤,“映雪”的是孙康。“囊萤”就是把萤火虫抓起来,放在一起,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光来看书;“映雪”就是在夜里利用雪的反光来看出,都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苦学,笔者在上初中时也有过借着月光看书的经历,当时也曾为自己的苦学精神所感动。
接下来说的是“挂角”,“挂角”的主角便是李密。
有一天李密骑着一头牛赶路,一边赶路,一边将《汉书》挂在牛角上,就这样李密一边骑牛,一边在牛背上看书,好学精神跃然牛上!这一幕正好被当时的高官杨素看到,杨素对这个书生很是好奇,便骑着马一路尾随李密。
等李密到达了目的地,杨素才叫住了李密,“你是哪里的书生,怎么如此好学?”
杨素不认识李密,李密却认得身居高位的杨素,李密赶紧翻身下牛,给杨素行了礼。
杨素问到,看的什么书啊?
此时李密却撒了一个谎,回答道:《项羽传》。
明明看的是《汉书》,为什么要撒谎说看的是《项羽传》呢?可能是《汉书》在那个时代是一般读书人都读的书,而《项羽传》则是有性格又有些特立独行的读物,李密撒谎说自己读的是《项羽传》,为的就是表明自己与众不同。
撒谎还是有效果的,杨素回到家跟儿子们谈起李密,对儿子们说:“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这就便是李密给后世留下的“挂角”典故,综合来看,“负薪挂角”,“悬梁刺骨”,“囊萤映雪”都是苦读,精神可嘉,方法不可取,包括笔者借着月光看书,都很伤眼睛,不科学,不可取。
其实李密的苦读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志向,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受到了一个人刺激,这个人就是隋炀帝杨广。
李密家族世代为官,他的曾祖叫李弼,西魏的八柱国之一,与李弼并列为八柱国的还有宇文泰以及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等人,李弼后来做到了司徒,位列三公。
李密的父亲李宽在北周以及隋朝奋斗的也不错,官至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公,从一品。
到了李密这里,他借助祖上的余荫走上了仕途,关于他起步时担任何种职务,《隋书》和《旧唐书》发生了矛盾。《隋书》说他被授予亲卫大都督,而《旧唐书》则说他被授予左亲卫,不过无论哪种职位,他都没有做多久,便辞职而去。
《旧唐书》里描述的辞职过程很是有趣:
李密被授予左亲卫以后,曾经出现在隋炀帝的仪仗队里,仪仗队里那么多人,杨广偏偏看到了李密。
活动结束后,杨广便问亲信宇文述,“仪仗队左边一个长的比较黑的年轻人是什么人?”
宇文述回忆了一下,对答道:“哦,他是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名叫李密!”
杨广说道:“这个年轻人眼神有些异常,以后别让他参与宿卫了!”
一句话,杨广觉得李密的眼神中充满了风暴,这样的疑似危险分子还是不留在身边为好!
不久宇文述便去做李密的工作,告诉他当兵是没前途的,还是回去读书吧,想要继续祖上的辉煌还得靠读书,而不是刀枪!
李密当场谢过宇文述,便以有病为由辞职而去,就此开始了苦读的生涯。
宇文述尽管很有艺术的将李密辞退,但李密心里知道,自己这个样子是不受皇帝杨广待见的,既然此处不留人,还是到书中找留人的地方吧!
不过,从此以后,李密与杨广结下了一个死结。
时间走到隋炀帝大业九年,李密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机会。
这一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发动叛乱,矛头直指皇帝杨广。与杨玄感一向友善的李密听到起兵的消息后,不请自到,他要跟杨玄感一起做这件大事。
然而起兵造反不是振臂喊口号那么简单,杨玄感这个公子哥喊口号可以,起兵造反却是十足的外行。李密给杨玄感出了三套方案:第一方案,占领涿郡郡城所在地蓟县,堵住杨广从高丽回军的咽喉;第二方案,直扑关中,攻取首都大兴;第三方案,占领洛阳。
李密的三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最险,同时收获也将是最大,三套方案,风险依次降低,收获也依次降低,目光短浅的杨玄感选择了第三方案,然而即便是第三方案他也没能实现。
前后不过数十天,杨玄感的谋反刚开了头便收了尾,自知不妙的李密赶紧脚底抹油开溜,然而还是在过关隘的时候被官兵给抓住了。
等待他的是皇帝杨广的严惩,如果被押解到杨广面前,他将死无葬身之地。
李密眼睛一转,计上心来,他说服同行的囚徒拿出金银贿赂看守,每天只求酒肉管够,承诺他们死后所带金银将全归看守所有。
看守见财起意,每天给李密他们提供酒肉,于是李密与囚徒们天天晚上喝酒,一喝就是一晚上。
连续数晚如此,看守懈怠了,李密的机会来了。
就在一个深夜,李密和其他囚徒像鼹鼠一样在墙上挖了一个洞,然后从洞中天地穿过,就此扬长而去!
从此,书生李密从世界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起义者李密。
在这之中,李密开始在各路起义军中寻找机会,然而,理解他的人不多,看重他的人寥寥,艰难的时候,李密当过私塾的书生,靠学生交来的一点学费维持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李密还啃过树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