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41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9-11-26 07:10:08
几年过去了,李密辗转来到了翟让为首的起义军。
在李密到来之前,翟让的起义军其实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李密来了之后,草莽部队有了文化气息,而李密很快就用一场胜仗让翟让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让李密一举成名的是隋朝剿匪将领张须陀,这是一个狠人,张狠人手下还有一个罗狠人,后来的唐初名将罗士信。
张须陀剿匪很有一套,而罗士信每次剿匪前的表演更是让各路起义军闻风胆寒。
罗士信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先出阵杀死一名敌兵,然后将敌兵的首级割下,然后驱动战马高速奔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将敌兵的首级抛向空中,然后一举枪,恰到好处的正好用枪尖接住,然后恶狠狠的向起义军阵营中一指。
这一指,胜过万语千言!
以往遇到张狠人和罗狠人的剿匪大军,翟让还很有办法,而且屡试不爽!
一个字,跑!两个字,快跑!四个字,撒丫子跑!
翟让还想如法炮制,李密抬手给阻止了,这一会咱不跑,咱让他跑,最后还让他跑不了!
李密火速进行了部署,他给张须陀布下了四面埋伏,不经打的翟让作为诱饵将张须陀引入了埋伏圈,进入了埋伏圈之后,张须陀才发现,这一次与以往不一样了,对手居然会四面埋伏了!
原本李密的埋伏圈没有困住张须陀,他拍马冲出了埋伏圈,然而令李密没想到的是,张须陀居然又杀了回来,他不愿扔下自己的士兵自己逃生!
杀出,又杀入,杀入,又杀出,张须陀在李密的埋伏圈里三进三出,为的是拯救自己的士兵。
然而,事不过三,但张须陀第四次杀进包围圈的时,他没能返回,这一次冲杀是单程!
一将战死,一将功成,战死的是张须陀,一战成名的是李密。
取胜之后,翟让分出一支队伍,交给李密独自率领,这支队伍号称“蒲山公营”。
在日后的发展中,李密爱兵如子,“蒲山公营”火速发展壮大,如此同时李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迅速超过翟让成为这支起义军最有号召力的领袖。此时翟让也表现出自己的大度,推举李密为盟主,尊号“魏公”。
自此,李密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瓜分隋朝的大旗上,分明写上了一个“李”字。
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起义军领袖组合一样,翟让李密的组合很快就度过了蜜月期,双方迅速陷入了无边的龌龊之中。
翟让的身边围绕着一些人,李密的身边也围绕了一些人,翟让和李密之间或许可以做到肝胆相照,然而肝胆相照的范围并不能普及到他们身边的人。
事实证明,古往今来,“双核”技术只能用在电脑上,用在起义军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分崩离析。
共苦易,同甘难!
九个月后,李密先下手为强,以“张弓为号”将翟让砍杀在宴席上,赴宴之前,翟让还是一个活人,饭还没有吃上,却已经是个死人了!
从此之后,“双核”消失了,领导这支起义军的是“单核”李密。
此后的李密,陷入了没有尽头的恶战,他尽管占据了洛口仓这个庞大的国家储备粮库,但是正因为有洛口仓,又让李密寸步难行。
洛口仓里的大米是李密唯一的法宝,手下的士兵之所以愿意听命于李密便是因为他的手里有米,由此,吃饱饭的起义军士兵不思进取,争夺天下的目标太远,吃饱饭的目标却很实际。
再加上李密手下的将领和士兵多数是关东人,对处于关中的都城大兴城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愿意待在洛阳附近,而不愿意长途跋涉,去占领更有战略意义的都城大兴城!
手中有米,心中不慌,手中有米,李密的心中很彷徨。他也想去攻取大兴城,但是他一个人无法左右手下的数十万人,他知道,一旦离开洛口仓,失去了大米这个粘合剂,他李密就是彻底的孤家寡人。
洛阳,就洛阳吧,如果能攻占洛阳城,至少也是半壁江山!
然而,即使是半壁江山,也是李密无缘!
他先是遭遇了从扬州杀来的宇文化及,这个弑君的将军想要抢李密手中的洛口仓,因为他缺粮。
两人的队伍在洛阳郊外进行了一天的恶战,宇文化及的队伍损失惨重,悻悻离去,而李密损失同样惨烈,主力部队基本打光。
李密毕竟手中有米,心中还是不慌,赶走了宇文化及之后,他又将矛头对准了洛阳城内的王世充,假以时日,王世聪的队伍必将溃散,因为洛阳城里已经无米下锅了。
在这个时候,李密的亲信邴元真提出了一个“天才”计划:以洛口仓的大米换洛阳城内的绸缎。
大米换绸缎?听起来挺合算!
李密开始并不同意,可是架不住邴元真不断游说,他还是同意了,毕竟洛口仓的大米有的是,换点绸缎未尝不可。
实际上,这是一个馊的不能再馊的主意,大米是战争时期的必需品,而绸缎不是,人可以不穿衣服,但不能不吃饭。
显然这个换货计划对于王世充有利,那么身为李密的亲信,邴元真为什么会同意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可以拿回扣!
经过“大米换绸缎”,王世充的士兵吃饱了饭,从此开小差投奔李密的情况基本绝迹,这时李密才明白过来,叫停了“大米换绸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