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42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9-11-27 08:38:40
此时的李密如果选择持久战,还是会将王世充消灭殆尽,因为毕竟他的米有的是,而王世充的米吃一粒少一粒。
虚假的敌我对比蒙蔽了李密的头脑,他拒绝了魏征等人的建议,选择了与王世充决战。
在决战的那一天,李密的队伍再次掉了链子,起义军的业余本性暴露无遗,本来李密准备趁王世充大军渡河到一半时发起攻击,兵法上这叫“半渡击之”。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密派出的探马居然脱离了岗位,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王世充大军渡河。等脱岗的探马向李密报告时,王世充大军的刀锋已经逼上了李密的大营。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本李密还有机会与王世充决战到底,没想到王世充耍了一个小花招。
他居然找了一个跟李密长的非常相似的人!
就在李密大军与王世充大军杀的难解难分时,王世充将李密的“模仿秀”押上了高台,向还在抵抗的李密士兵高喊:“看,抓到李密了!”
王,被擒了;
兵,败如山倒!
李密败了,彻彻底底的败了,此时纵然他还想收拾心情进而收拾残局,然而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往何处去?
李密首选投奔镇守黎阳的徐世勣,手下人摇摇头,你忘了你的手下曾经在徐世勣的脖子上砍了一刀?
黎阳去不了了,还是去长安找“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李渊吧,毕竟以前还通过信,再说,我手里还有一批依然听命于我的城池呢!
去长安的路上,假象还在持续,梦想还在延续,李渊派出迎接李密的使者络绎不绝,这个刚走,那个又来。
这是重视的表现啊!
在李密的心中,他自比比东汉的窦融不差,以他所带入长安的近两万人,再加上手中那些城池,在李渊的朝廷里做一个宰相级的高官是不过分的!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你得不到却又想要的东西!
现实是什么?现实是你已经得到了,却不想要的东西!
进入长安,李密知道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他的理想是宰相级的高官,然而李渊却只委任他为光禄卿。
光禄卿,从三品,副部级,主管宫廷膳食!
理想是位居宰相之位,管理国家大事,现实是位居光禄卿位,主管宫廷膳食。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同瀑布,一落千丈!
两个月后,不甘心做李渊皇家饭店大堂经理的李密选择了出走,出走的理由是替李渊前往山东招降旧部!
李渊是睿智的,也是狡猾的,他明知道李密是想出走,却装着一无所知,然而暗地里他已经为李密安排了一条路——死路!
李渊先是命令李密将所属部众一分为二,一半带走,一半留下,留下的这半其实就是走了那一半的抵押。
被留下当抵押的人知道李密将一去不返,他们不甘心,于是便有人给李渊上书:把李密追回来吧,他要跑!
李渊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下诏让李密一个人返回,而此时李密率众已经走到了稠桑(河南灵宝市)。
皇帝召回,而且只召李密一个人,这个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药名只有一个:凶多吉少。
李渊的诡异诏书逼反了李密,不敢回长安的李密随即举起了反唐的大旗,他要召集旧部,重新与李渊争夺天下。
一切都晚了,尽管李密“声东击西”,宣称前往洛阳,却掉头前往襄城郡(河南汝州),然而他的意图已经被唐军猜中,在他必经之路上,唐军已经扎好了口袋。
穿过三门峡,翻过熊耳山,李密以为就此逃出李渊的手掌心,走上阳光大路。
阳光大路是别人的,不是李密的,他的路分明写着两个字:不归!
熊耳山下,李密“如约”走进了唐军的口袋,队伍被拦腰斩断,首尾不能呼应,魏公李密就此陨落于乱军之中。
在他死后,他成为别人的投名状,他命赴黄泉,而别人却加官进爵。
这一年,李密仅仅37岁。
他给世间留下了两个成语,一个关于勤学,一个关于罪恶。
关于勤学的是“负薪挂角”,关于罪恶的是“罄竹难书”,后者无偿赠送给了隋炀帝杨广。
《旧唐书》里,《李密列传》独立成篇,而同样曾经与李唐王朝争夺过天下的王世充和窦建德却挤在一篇里,两人挤一个房间,而李密则是单间。
《旧唐书》赞曰:乌阳既升,爝火不息。狂哉李密,始乱终逆。
李密一辈子活了两字:乱、逆。
时代,胜者为王的时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