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分文走中国 豁出去“再活一次”》
第10节作者:
徐大力 日期:2009-11-28 10:46:13
九、关于策划。
商业电影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拍出来的,而是策划出来的。拍摄之前就要对观众情况、同类电影情况、票房情况等一系列因素做详细的分析研究,一旦确定了产品(电影),还要知道怎么销售。这里除了院线关系,最重要的是宣传炒作,如果一部电影拿不出一千万以上的宣传广告费,或者没有相当于价值一千万以上的系列炒作,就别想将该片告知全国观众。你的电影再好,当观众不知道有这么一部好电影时,怎么去影院看啊!看看国产那些叫座的电影,有几部是真正靠艺术吸引观众的,都是靠宣传炒作把观众拉进去的。观众看后方知上当,但投资方已经在笑着数钱了。所以,电影拍得好不如宣传炒作得好。在电影拍摄之前,整体宣传炒作方案就要出来,而且要能够落到实处,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宣传炒作准备,最好不要投拍。
事实上,所有的电影都是做了策划的,看他们的PPT做得多好!但严格说来,那不叫策划,那叫文案。因为里面除了抄来、借来的文字,没有新的思想,没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真正的策划是从市场、从智慧中来的,而不是照搬照抄的PPT。其实,就策划人这个圈子而言,也符合二八定律,八成标榜为策划人的人都只不过是写文案的,拿了别的模板修改一番,就成自己的策划案了。影视公司凭着这样的策划案操作,怎么可能赚钱!
说到策划不能不多说几句。商场上一个好的策划,永远只有少数人能够领会其中的奥妙,只有当这个方案实施成功后,人们才会将它作为策划的典范;战场上一个好的战略战术,永远只有少数人能够认可,只有当打了胜仗之后,人们才会夸赞他的足智多谋;棋坛上一步好棋,永远只有少数人能够想到,只有当他取胜之后,人们才会回过头去夸赞。作为一个策划人,我常常感到困惑,不是我策划不出好的东西,而是如何能在一个平庸的脑袋中安装一个智能插件,让他读懂我的策划?
我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很多人知道我善于炒作,我帮着出主意,试想,如果你那电影的剧情、演员、剧组等各方面都没有预埋好炒作的料,谁有本事炒作起来?就像一个魔术师到你家里做客,没有一点准备你却要他变出一只兔子来做菜,怎么可能啊!所以,在准备拍一部电影之前,必须将这些全部策划好,要做就要有必赚的把握,否则,匆忙上阵去博那5%的成功几率,岂不太傻!
日期:2009-11-28 11:45:30
十、题外话。
中国人毕竟是聪明的,没有办法在票房上赚,就想办法在投资人、赞助商身上赚,事实上很多电影人赚的就是这些钱,愿打愿挨,无可非议,但这样的做法对电影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却是大大的不利,势必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某个公司想真正做强做大,就必须咬着牙做出一部树品牌的作品来,有了这么一部好作品,以后就财源不断了。
说到小投资,都会提到《疯狂的石头》,也想做出那么一部类似的电影,其实,当你去沿着别人成功的路线追寻时,本身就是个错误,成功是创造出来的,不是跟风跟出来的。其实《疯狂的石头》也还是有不足,就这样的好片,如果宣传炒作得好,票房是要过亿的,可惜了。
日期:2009-11-28 20:18:53
忧心忡忡。昨晚下班后跟老板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整个公司连老板只有10个人,日常管理的是个没文化的外行,其余1000元月的是摆设,仅仅是为了显示公司有人,确实,在北京,拿千月月薪的不是垃圾是什么?由此也可以看出老板的实力很弱,但他确实想把事情做好。他也知道公司就我跟他两人在干活,但我难受的是,一,那些人在消耗工资,二、管闲事影响我的心情咯工作。一个人如果没有能力却有权力,他就肯定会管瞎事。其实老板很精明,他什么都知道,对我是既要用我的才能,又要控制我,让我遵守所谓的制度,真实目的是使我不至于到他管不了的程度。站在老板的角度,我可以理解,但站在我的角度,这是在影响我更好的发挥,我希望借助这个平台,通过我的努力,助他成功,同时也成就自己,如果最终看不到希望,我会走人的,5000的月薪满足不了我的胃口,更重要的是,如果项目做不成,没有进账,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不出工资的。
谈业务是我的强项,我希望借助他的人脉关系,通过我的努力能谈点钱进来,我跟老板说,不在乎公司实力大小,只要现有的开支情况下能维持半年,我绝对有办法帮公司赚到钱。我所有的策划都不是要公司出钱,而是如何进钱,也就是如何空手套白狼,我已经有成熟的计划,但愿这些计划能顺利实施。但愿那些做摆设的人不来干扰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