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逐流》
第52节

作者: 言无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怎么啦?”王玉生在后面问道。
  “凯南县里的领导来接书记了。”曾思涛赶紧回头说道。

  吴俊毅慢慢把车靠到路边,王玉生见这大热的天,就这样晒着,赶紧招呼大家赶紧上车,王玉生第一次做主官,在地区又受了李国光的气,看到县里的领导来接,嘴上说着不要搞这套,看样子,心里还是很高兴。王玉生招呼着县委书记于志木坐他的车,可能要谈些事情,曾思涛赶紧识趣的到老梁的车上。
  一行人直奔县城而去。
  PS:23:40左右还有一更

第六十章 于志木

  到凯南县成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庆东的规矩是无酒不成席,不过,由于下午还要听取汇报,中午就是简单的吃点饭,没喝酒。
  吃过饭,休息了一会,王玉生就在县委招待所的会议室听取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汇报。
  党建、组织工作、经济等等,王玉生了解得很详细,不过,曾思涛知道他重点还是在经济上,曾思涛一边记录着,一边也在观察着凯南县里的领导的,凯南县里的领导班子还是比较正常,是谁分管的,谁就负责发言,分工很明确,汇报起来很有条理,这于志木看来还是有两刷子的。
  王玉生一直就是专注的听汇报,还不时在本子上记着,只是一直到汇报会结束也没有表态,曾思涛知道他是想实地看一看,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后,再发表看法。
  汇报会完了,中午没喝酒,这晚上自然要喝酒的,县里的主要领导和王玉生一桌,曾思涛、老梁和县委办副主任以及县委的几个秘书一桌,虽然曾思涛人在这桌,曾思涛随时关注着王玉生,见他兴致不错,县委书记于志木和县长张克建敬的酒,他都喝了两杯满的,曾思涛担心他喝醉,曾思涛悄悄向县委办主任易云柯打了个手势,示意王书记大概两瓶啤酒的酒量。

  王玉生和桌子上的每个领导都干了一杯,已经过了两瓶了,又敬了桌子上所有人一杯后,王玉生说不再喝了,王玉生把曾思涛叫过帮着他给县里的领导敬酒。曾思涛知道这酒席才开始不久,王书记不喝了,桌上的县里的领导不好再喝,也就冷场了。
  啤酒曾思涛喝着只是肚子胀,喝个十瓶八瓶不再话下,这领导有命,曾思涛反正就喝,只要不喝醉出丑就成。曾思涛挨着一个一个敬着,这气氛一下又热络起来,于志木这人倒是不错,随时关注桌王书记不说,还不让曾思涛觉得别扭,曾思涛下午汇报会时对他印象就不错,这样子更让曾思涛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曾思涛敬了一圈桌上又回了一圈,一来一往,曾思涛也差不多喝了四五瓶啤酒了。
  晚饭后,县里还安排,找了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同志,安排了舞会,不过,王玉生谢绝了,说今天累了,要早点休息。
  从王书记屋里出来,于志木和张克建笑着说肚子撑得难受到曾思涛房里坐坐,曾思涛知道他们两个的心思,领导身边的人,总是要结交的,处好关系,不过,曾思涛对于他们两个印象都不错,这种时候,于志木能让县长跟着一道,说明两个人的关系处理得焊好,不像地区里,专员不管自己的事情,跑去管书记的事,专员的事情书记还要操心,都乱了套。

  曾思涛和吴俊毅招呼两个人坐下,于志木和张克建东拉西扯,也就是说着闲话,拉近关系,吴俊毅挺有眼力劲,估计两个县里的领导有话要同曾思涛说,说他到老梁那里去看看。
  吴俊毅出去后,于志木委婉的问王书记这次来主要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下午王玉生听取汇报后,没有说什么,就只是听,一直没表态,虽然王书记晚上吃饭的时候看样子兴致不错,但他们两个还是心里没底,想来打听打听点消息。
  曾思涛笑着说:“两位领导,王书记出门第一站就到你们凯南,你们有啥好担心的?”
  这第一站就到凯南,曾思涛这是王玉生暗示对他们的重视,帮着王玉生笼络人心。
  见他们问起王书记此行的目的,现在全国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很快,庆东发展速度太慢,已经落后了,跟不上全国发展的形势,王书记对现在庆东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是太满意,要进一步加快步伐,凯南在地区里发展算比较好的,走在全地区前面,所以王书记专门抽时间在全地区经济工作会议前到凯南实地调研了解。见曾思涛这么说,两个人倒是面露喜色。这些事情王玉生曾经暗示过曾思涛,所以曾思涛在他们面前倒也没什么好顾忌的。

  曾思涛笑着让他们把经济发展的事情多花点功夫多整理几分材料出来,最好是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等王书记走的时候交过来。
  “曾秘书,王书记也休息了,走走走,我们去下面吃点宵夜,喝点夜啤,咱们好好聊聊。”于志木一听这话,就笑着叫道,曾思涛让他们准备这些东西,那肯定是好事。
  “那把老梁也叫上,两位领导好好把情况给他好好摆谈摆谈。”
  曾思涛沉吟了一下,这倒是个机会,想由两位主要领导介绍会更直观清晰一些,这样老梁的文章写起来也会更顺手一些。
  四个人就在招待所下面的小餐厅里,让厨房搞了一点小菜,一边喝酒,一边谈着,老梁去了报社,在外面跑新闻,身上原来文化人的酸腐味也去掉了不少。

  听他们两个介绍,凯南这几年发展比较快,县里是做了不少工作的,当初也遇到不少阻力和困难,全靠几套班子团结一致,才打开了局面,谁的功劳就是谁的功劳,没有把其他人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于志木谈得最多的不是他个人如何如何,而是整个领导班子的努力和付出,这让曾思涛很欣赏,一把手就要有这样的气度,能把整个班子能凝聚到一起,带领大家一道前行,那就是他最大的功劳。

  几个人谈得很投机,又喝了不少酒,老梁笑着说,听了两位领导的话,文思泉涌,得赶紧回去写一段,曾思涛看时间也不早了,大家明天还要陪王书记去转转,就笑着说散了散了。有机会到了庆东大家再好好聚聚。
  PS:抱歉,晚……了点

第六十一章 建议

  王玉生要求到下面去调研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凑,主要是考察凯南县下面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乡镇和企业,每到一处看得挺仔细,问得也很仔细,曾思涛猜测他是不是六十年代的“浮夸风”给搞怕了,那时候“放卫星”,粮食亩产上万斤,也怕凯南的人弄虚作假,糊弄他。
  实地考察比汇报更直观,更有说服力,凯南县里的领导没有言过其实,王玉生也很满意。
  曾思涛看了一圈下来,觉得凯南发展得不错,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政府直接投资的信贷规模有些偏大,有的企业的投资周期太长,对第三产业的重视也不够。还有就是除了信用社对农副业和一些小企业有贷款外,几大银行几乎只对公家贷款,对非公经济的贷款极少。
  跑了一天下来,王玉生也有些疲倦,吃过晚饭,就要休息,曾思涛出门把于志木和张克建送走之后,曾思涛还是折回王玉生的房间,明天一早他还要和凯南县里的人座谈,王玉生毕竟刚调来,对于经济也不大熟悉,曾思涛想提醒他一下。
  王玉生已经准备休息了,见曾思涛又敲门进来,知道他肯定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曾思涛建议王玉生要提醒凯南县里的领导,政府投资要注意控制,要倾斜在重点项目上,要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参与经济,还有就是要和银行协调,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开展针对非公经济的中小规模贷款。政府对于一些前景比较好,信誉比较好的在政策和信贷上予以一定的扶持,这样比政府直接投资的压力要小,发展也会更快一些。曾思涛知道政府投资的国营和集体企业,包袱重,弊端多,特别是一些县级规模小的企业,最终是顶不住非公经济的冲击,与其到时候忍痛破产或者变卖,还不如现在就倾斜在非公经济上。

  另外凯南县里的领导对第三产业的重视不够,曾思涛估计和他们的地方保守主义思想有关系,发展工业可以卖到外面赚其他地方人的钱,凯南没有旅游之类可以吸引外来人口的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基本上就赚本县人民的钱,反正都是自己人口袋里的钱,搞起来没什么意思,就是让他们自由发展。
  工业的发展意识本身容易产生直观效益,还能带动很多相关的产业,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工业,曾思涛估计在王玉生的观念里对于第三产业的重视一样也不够,给王玉生谈起在现阶段第三产业并不需要政府有多大投入,一样可以繁荣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等问题,这些相关的产业发展配套,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对其他两个产业能有很大补充和带动。

  王玉生显然是听了进去,要了一支烟,曾思涛忙给他点上,一边抽着,一边思考着,好一会才抬起头来,笑着说,你这些想法很好,我们地区穷,光想着靠国家投资不行,现在地区有钱的人还比较少,办企业让他们出大头,再在银行贷一些,这样结合很好,穷就要靠这样不花多少钱,却能多办事情的办法。这些事情地区可以出台政策、可以找银行协调,银行也该换换脑子了,曾思涛见王玉生接受了他的建议,也准备起身。

  “你去把于志木他们叫来,这事咱们好好聊一聊,议一议,看看有没有可行性。”
  这样具体的事情王玉生不好在会上讲,曾思涛知道他今天有些累,迟疑了一下,问是不是今天休息,明天会前再找于志木他们谈。王玉生摇摇头。
  几个秘书要赶材料,也在招待所开了几个房间,于志木和张克建还没回去,在那边看着秘书们赶材料,见曾思涛又来叫他们,忙问什么事情,曾思涛笑着说,王书记有些想法想和你们聊聊。
  谈这些事情都要抽烟,在屋里谈熏人,王玉生喜欢比较开阔的地方,曾思涛让他们找一个开阔透气的地方,于志木一指楼顶,张克建笑着说他去安排。
  四个人坐在那里,他们谈,曾思涛主要就听着,帮着添茶送水,王玉生先是肯定了他们的成绩,然后才逐步谈到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王玉生笑着说,凯南基础比较好了,起步比其他县早,这是个好机会,要抓住这个好机会,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然后才逐步谈到曾思涛提出的一些建议上,于志木有些赫然的说,他们工作还做得不够,思路还是不够开阔,还没想到这么多,感谢王书记的批评指正。

  王玉生继续说,要进一步领会南方谈话的精神,不要做裹脚的女人,迈不开步子,要有开拓精神,思想要更开放一些,要敢于打破原来的一些条条款款的束缚,有什么拿不准的多请示,出了事情上面有他顶着,有什么困难向上面多反映。于志木和张克建也直点头,只是有些为难的说银行方面的事情,可能有些难度,王玉生笑着说,有难度就要办法克服,地区里他也会和地区银行里的领导打招呼。

  王玉生的意思是有些东西让凯南先试,效果好再在全地区推广。还笑着说,就让凯南做他的实验田,语气透着亲近,有点自家人的意思,于志木和张克建也是笑着直点头,要王书记经常到凯南来指导工作。
  曾思涛细细体会着王玉生的谈话的技巧,心里想为什么领导都喜欢提拔自己的秘书,除了秘书接触时间多,比较亲近外,还有秘书基本上都是领导言传身教,算是领导的徒弟了,秘书的身上或多或少打下了领导的烙印。提拔秘书也能从秘书身上看见他们的影子……
  第二天座谈会后,曾思涛随着王玉生就到两平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