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逐流》
第53节

作者: 言无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两平县的经济条件仅次于凯南,也算是地区条件比较好的县,但是两平是李国光的根据地,李国光就是从两平县委书记的位置上调到地区的。曾思涛不明白,王玉生为什么选择要到两平县考察……
  PS:今天还是三章……

第六十二章 惴惴不安

  王玉生昨晚睡得晚,上车后不久就睡着了,曾思涛忙示意吴俊毅开慢一点,
  两平县毗邻凯南,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在庆东这样丘陵多山的地方是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农业发达,是庆东的粮仓,庆东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粮食基地也在这里。
  两平县由于地势平坦,县里的公路比其他县好得多,还有一二三国道穿县而过,和大洲地区相邻,虽然县里没火车,但距离大洲火车站也只几十公里,交通条件非常便利。
  由于两平盛产粮食,粮食多,和粮食挂钩的企业也就比较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是县兰亚啤酒厂。产品多次获得省优部优产品称号,虽然不是地属企业,却是整个地区的明星企业。
  由于这些年普通老百姓也逐渐接受了啤酒,啤酒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多,啤酒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两平县啤酒厂的啤酒一到夏天就供不应求,啤酒厂效益好了,前两年地区工业局打起啤酒厂的主意,开始是想在庆东再办一家啤酒厂,不过被李国光给否决掉了,地区工业局后来又想把兰亚啤酒厂升格为地属企业,这啤酒厂是两平县里好不容易养起来的金娃娃,就这样白白的把啤酒厂交出去,那比挖了县里领导的祖坟还难受。两平县里的领导是死活不依,跑到李国光那里磨着,最后李国光还是偏向两平县,啤酒厂依然归两平县。

  曾思涛闭着眼睛,假寐着,一边回忆着两平的一些基本情况,想着王玉生为啥要深入虎穴。难道是要打啤酒厂的主意,和李国光斗气?不过曾思涛这些天和他接触下来,觉得王玉生不至于这么小肚鸡肠。曾思涛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王玉生到底是怎么想的,想着想着也睡着了。
  直到快到两平县境内,吴俊毅轻轻叫了他一声,他才醒了过来。曾思涛回头一看,吴俊毅叫他的时候,王玉生也醒了过来。
  不管上面的情形如何,下面的人该做的规矩还是要做足,两平县县委书记刘玉田和县长蒋成峰还是到两平与凯南的交界处来迎接王玉生一行。
  吃晚饭的时候,王玉生只是象征性的喝了一点酒,也谢绝了两平县里的其他活动安排,说有些累了,直接就休息了。
  曾思涛还得熬夜,帮着老梁先把王玉生在凯南的活动和讲话整理出来,协助老梁把凯南的事情先搞个稿子出来,想尽快先把凯南的事情先报道出去,至于王玉生的报道,王玉生的意思是他这圈转完了,到时候发个通稿。
  两平的交通比较好,上午到乡镇快中午就回来了,最后一站是啤酒厂,在啤酒厂简单的吃点饭后,王玉生也不休息,兴致勃勃的在啤酒厂参观,还不时的询问啤酒厂的周厂长,看得很仔细,也问得很详细,只要能进去的地方都去看了。在啤酒厂考察完,就在啤酒厂的会议室听取两平县里领导的汇报,王玉生一直听着,对于县里的工作一直没做表态,只是在考察时到汇报会结束,一直强调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步伐。

  曾思涛也是全程跟着,两平还是做了一些工作,不过和凯南比,还是有一些距离。听完汇报,王玉生也谢绝了吃晚饭,下午就离开了,在车上,王玉生对于啤酒厂显然很感兴趣,问兰亚啤酒厂生产都忙不过来,能不能在其他县也搞一家啤酒厂?
  曾思涛这才明白,王玉生果然还是在打啤酒厂的主意,啤酒厂的效益很好,他看来估计也很动心,不过他不是想把啤酒厂搞成地属企业,而是想另起炉灶,另搞一家。
  曾思涛估计王玉生的意思是地区有李国光,要搞估计他会反对,那就在其它县搞。
  曾思涛也明白,有竞争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这符合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规律,但是再搞一家不大符合现在庆东的实际情况,踏实不大赞成再搞一家的。
  啤酒太笨重,运输的成本在产品的成本中占了很高的比例,所以啤酒厂的辐射半径有限,公路运输一般也就是几百公里范围以内,再远成本就太高,没有竞争优势,要想继续发展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在各地开分厂,以节约运输成本。

  兰亚啤酒的辐射半径基本上就是庆东和大洲两个地区,其他县再开一家啤酒厂,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短时间没有能力走出去,前期肯定是抢夺兰花啤酒的传统地盘,再在其他县开一家,短期内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是估计到时候是两家啤酒厂打架,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两家都吃不饱,两家都饿不死。
  最关键的是,曾思涛认为这不符合啤酒行业的发展规律,啤酒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要上规模,越上规模,优势越大,啤酒行业是典型的大鱼吃小鱼的行业。即使两平县啤酒厂现在效益不错,但规模和大的啤酒厂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就这样固步自封,要不了几年,一些大品牌、资金实力雄厚的啤酒企业一旦开始扩张,兰亚这样的啤酒厂最终也逃脱不掉被别人吃掉的命运。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就是兰亚啤酒在庆东设立分厂,庆东有便宜便捷的水路运输,地区酒厂用的水源也很不错,有适合酿造啤酒需要的比较优质的水源,加上兰亚又是部优省优产品,已经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技术比较成熟,质量能够保证,在现在啤酒行业竞争还不太激烈的时候,立足庆东市区向沿江上下游两岸城市扩张发展,先把规模做大做强,先把自己做成一个区域性的大品牌,这样才有机会去吃掉别人,才有机会真正做出一个大企业出来……

  曾思涛知道他这样的说法是倾向于不再搞一家啤酒厂,这也许不符合王玉生的初衷,并且兰亚啤酒厂算是李国光的政绩工程,曾思涛这样的想法有些帮倒忙了,不过,既然王玉生要他做参谋型的秘书,那总得把这事讲透。至于怎么选择,那是王玉生他的事情了。
  曾思涛说完后,王玉生一直没说话,曾思涛悄悄向后瞟了一眼,看见王玉生闭目养神的样子,心里也有些惴惴不安……
  PS:零点左右还有一章,大家收藏支持下吧……老言很努力的在码字……

六十三章 贫困县

  王玉生一直没说话,曾思涛向后瞟了一眼,看见王玉生闭目养神的样子,心里也有些惴惴不安。
  过了好一会,王玉生才说道:
  “……如果是这样,那真要办成了倒是一件大好事。”
  王玉生这样说,曾思涛才稍微松了一口气,这忠言逆耳,有时候还真不好说。
  从两平出来,下午快五点的时候,就到了云洁县。
  要去的云洁和青阳都是国家级贫困县,王玉生没让曾思涛通知云洁县的领导他什么时候到。刚进入云洁不久,王玉生看见路边一个岩洞住着人,忙招呼吴俊毅停车。曾思涛忙下车。

  一家老小几个人正在吃饭,曾思涛估计他们这才是吃中午饭,农村吃晚饭没这么早,一家人都穿得破破烂烂的,身上的衣服是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曾思涛前世也听说过有的贫困县有的家庭出门只有一条好一点的裤子,这回亲眼看见了。
  王玉生打着招呼,问他们怎么这么早就吃晚饭了。
  那老年人回答说,一天就两顿饭,肚子都快饿贴背了,再不吃不行了。曾思涛看了看他们碗里的东西,吃的也很简单,就是麦子糊糊,里面混着土豆,上面一点咸菜。那小孩也不怕烫着呼哧呼哧的喝着,看样子吃得很香,这情形看得曾思涛眼睛有些发酸。
  王玉生问他们生活怎么样,那老年人说饿不死,没吃的了,国家有时候还是会救济的。日子比前些年还是要好过一些,王玉生看他们的样子,有些不好受,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曾思涛也从自己口袋掏出钱,一起送了过去。轻声说这是地委王书记给小孩的,小孩正在长身体,给他买点好吃的。
  路过几处人多的地方,王玉生又让吴俊毅停车,下车和老百姓攀谈一会,了解到的情况是大家的生活都还不是很好,日子过得还很艰难。
  之后王玉生的心情显然不怎么好,在车上坐了好一会,才很忧虑的说道:
  “……以前也就是认为贫困县比较穷,但老百姓现在至少还应该能填饱肚子,要不是亲自下来看一看,真还不知道还有人这么贫困……这都改革开放十几年了,庆东还有这样贫困的老百姓……这还算是好一点的县,偏远一点的不知道是什么模样?”
  庆东地区九县一市,一半是国家级贫困县,除了云洁,青阳,还有乌口、山雾、河梁,乌口和山雾是革命老区,更是偏远,自然条件比云洁和青阳还要差很多。

  “这些地方人多地少,土地贫瘠,老百姓光靠种庄稼是不行的。国家的扶贫资金也有限,只能解决一些最困难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国家现在也在逐步调整扶贫政策,逐步由救急式的扶贫转移到输血式的扶贫……不过,最终要解决问题,还得靠老百姓自身……”
  “思涛啊,这些东西你怎么张口就来?”王玉生微微有些诧异的问道。
  “书记要下来考察,我总得先做点功课,熟悉熟悉。不然书记问起来,我什么都不知道,那书记您该批评我了。”
  “恩,不错不错,看来你准备得很充分,值得表扬。”
  这些东西都装在曾思涛脑子里,他那里用准备什么,王玉生对曾思涛能有这样的表现很满意,心情似乎也稍微好了一点。

  “书记,我原来在乡里锻炼的时候,组织过农民去打工,效果还是不错的,第二年很多家庭生活都个到了很大改善。一家人要是有一个人在外面长期打工,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像云洁这样比较闭塞,人们的消息来源很少的县,需要政府帮着联系……省团委今年也开展过这样的活动,就是不知道这些县开展过没有……”
  “恩,我们庆东地区人口人多,富裕的人员人多,完全可以多组织些人出去,这老百姓的生活实在太苦了……要从根本上实现脱贫,主要要发展经济,还要从多渠道,多方面来解决。人物很艰巨啊,不过,我相信办法总要比困难多……”
  王玉生位置不一样,看问题也就不一样,比曾思涛这样单打一的想法全面多了。曾思涛的看法是当官想往上面爬,有点心眼,耍点手段没什么大不了,但心里总得有老百姓,能体谅老百姓的不易,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好事。王玉生今天能有这样的想法和表现,曾思涛也觉得跟对了人。
  到云洁县城的时候已经快晚上九点了,县里虽然不知道王玉生是先到云洁还是先到青阳,还是做了准备的。几个人都没到过云洁,不知道县委招待所在那里。吴俊毅慢慢开着车,想找有人的地方问一问,车往前面开了一段,曾思涛看见路边有车亮着灯,正准备下车去问的时候,车上有人下来过来问是不是王书记到了,原来是县委办的主任邱艺华。说他们县委书记和县长不知道今天到不到,在县委招待所里等着。邱艺华赶紧领着两辆车到了县委招待所。

  曾思涛想起陆宣华教导他的,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吃一口吃,这云洁贫穷落后的情况要改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王玉生看见云洁的状况心情不好,曾思涛也怕他发急,一到地方就训人,趁着王玉生洗漱的时候,赶紧对云洁的县委书记龚运来说,饭菜尽量简单点,酒也少上点,千万别搞一大桌。龚运来赶紧让邱艺华去安排。
  饭菜安排得喝合适,菜不多,有荤有素,搭配得还好,王玉生显然比曾思涛境界高,吃饭的时候没有训人。可能路上颠簸了有些累,还喝了点酒。
  吃完饭已经比较晚了,工作的事情得明天谈了。曾思涛想王玉生今天没训人,他估计明天王玉生还是得批评县里的领导的。
  PS:晚了,晚了……对不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