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的深圳爱情故事:我的电筒到哪儿去了?》
第18节

作者: Balkan_Dancer
收藏本书TXT下载
  “肯定不会。我对父母很孝顺,风子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她和我爸妈关系也很好,有时候我们家里有什么事情,我妈就直接打电话给风子了,都不告诉我。我和风子说,你这是和我争宠来了吧。风子爸妈也很开明,比如说,他们对我来深圳工作就很支持,说年轻时候应该多为梦想奋斗。其实我们两个家庭背景挺相像的。风子和我都喜欢大家庭生活,我们还商量着以后把双方父母都接到一起来生活。不过我觉得他们可能还是喜欢在老家。”小蛋的坦诚也让我进入了状态,我们的对谈和真心话大冒险似的,我担心小蛋问出什么让我为难的问题来。“平时一个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要找个人陪你,或者有没有羡慕过别人快乐的家庭生活?”

  “恩,家庭背景相像这个很重要,门当户对,这个我记下来了。当然有啊,但是对每一个男人都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不敢给任何一个任何许诺。我觉得我是怕了,每次想到婚姻,我妈的不幸就会无可抗拒的出现在我脑海。甚至我看到别人家庭的快乐,我也会觉得,那只是表面而已吧,关上门,还不是一样的不幸。我也觉得这样不对啦,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这些念头。”小蛋的心理很矛盾。“风子和你之间,维系感情最重要的是什么?包括以后维护婚姻最重要的是什么?”

2009-12-12 09:36:00
  “这个……这个问题很复杂哦,让我想想。恩,我觉得最重要是相互的感情,风子总是说她在我面前是最快乐最轻松的,我也是这样,我觉得风子有让人欣赏不尽的东西,在她面前,我可以表现的最真实。不是有句话说嘛,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在你面前我是谁。”说这话时,和风子在一起的很多情景又涌到记忆中来。
  “还有呢?”小蛋追问。“还有啊,孩子很重要。我们一结婚,肯定就会要孩子。孩子将是我们共同的作品,我们各自都是别人的作品,但是我们会有一个共同的作品,这个很重要。”
  “收入不重要?家务也不是问题?还有忠诚?”小蛋显然是有备而来,她看着笔记,又抛出了几条维护婚姻的重要因素。忠诚,小蛋终于提到我一直想回避的问题了。对啊,我忠诚吗?我已经动了心思了,我已经忘了我的电筒了!
  “收入还行吧,风子和我工作都还稳定,我们也不太追求豪华的物质生活,所以这个不成问题;家务嘛,我们早说好了,如果我们自己能做,就分担着做,如果工作太忙,就请阿姨做,总之没有觉得非得谁做家务。恩,还有忠诚。”我呢喃着,不知道怎么往下说。“……忠诚,风子对我肯定无二心,我也会对风子好的。”对她好?我只能说到这了。因为我知道,我的内心世界,已经不再完整的属于风子了。我能保证的只有,风子还是完整的在我心里。

  “你这个问题太长了,我太吃亏了,我也得问个狠点才行。”我打算抛出小北了,“既然你不打算结婚,小北现在对你那么好,你们也住在一起了,那你打算以后怎么办?”
  “这……”小蛋有点为难了,她咬了咬嘴唇,“其实你说的对,你说男人也有很多内涵值得品读。”小蛋说的是那天晚上她醉酒后我劝慰她的话,“其实我不需要太多男人,只要读懂一个,我就能看到很多风景了。你不是有个电筒理论嘛,我把你的电筒借过来了,我以后只专注这一个。”小蛋说的很认真,但我听了却有点不是滋味,我忘了自己的电筒,小蛋却拿起了自己的电筒。
  小蛋接着说:“小北很细致,很宽容,而且很容易沟通,我从他身上完全看不到我爸的影子,跟他在一起,我有时候可以忘掉曾经的阴影。其实我和小北说过我的态度。小北说,他是很希望能够跟我结婚,但是他会慢慢融化我的心,等到我答应的那一天,就算已经老去。这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婚姻只是一个形式,小北给了我家的感觉。家庭和婚姻是不一样的,家庭是相互依赖,婚姻是相互承诺。我害怕承诺,但是我需要依赖。也许有一天我会嫁给小北的,但是我得先走出阴影。”说这段话的时候,小蛋语速很慢。

2009-12-12 10:21:00
  承诺与依赖,是啊,小蛋说的这两个词可以回答我对她和小北关系的疑惑。婚姻是一种承诺,家庭是一个依赖。承诺是形式,依赖才是精神实质。尽管是非常稀少的案例,萨特和波伏娃一起走过一生,相互依赖,却从未结婚。还有一些人,一生里走马观花似的很不同的人在一起,他/她们也许给不出承诺,但是他们依然承受不了孤独,依然需要寻求依赖。
  有人可能会感概宗教生活的清苦,其实不然,他们可以在同门和师徒之间相互依赖,似乎很少有和尚、道士、喇嘛、修道士、修女等等一个人独自修行的,几乎所有宗教修士都是聚居的,相互依赖。也许正是依赖,使得他们可以将清苦的宗教生活进行到底。
  但是很多人却因为不相信承诺,或是对承诺感到恐惧,因而排斥婚姻,顺便也把家庭给抛弃了。这就像是为了倒掉洗澡水,把里面的婴儿也倒出去了。没有了依赖,他们的生活也许比清修的道士还要艰苦。

  只是,真的能够将承诺和依赖分离吗?家庭婚姻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繁衍后代,父母为了保护子女,所以组成了家庭,因此人类社会是先出现家庭,然后才有婚姻,婚姻是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才存在的。也就是说承诺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对依赖的信心。
  小蛋不需要承诺,但是她需要依赖,刚好小北能够理解她,并且他们现在只是两个人,还没有涉及孩子的问题,这个小“家庭”相对而言更容易维持,所以他们的关系可以比较稳定,不需要用婚姻承诺来保证。但是如果时间久了,小北发现自己对小蛋的依赖更强烈了,害怕失去小蛋;或是他们有了孩子,两人想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将来;再或者,由于他们各自父母的催逼,使得他们觉得如果要继续维持关系,他们就必须考虑相互承诺的问题了。

  这是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承诺和依赖,如果从爱情的角度来看,可能就另有一番逻辑了。爱既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文化。作为天性的爱很好理解,那就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吸引,现在观念已经发展到不要求这个两个人一定是异性了。
  对于作为文化的爱,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讲,可能难以理解,如果从群体角度来看,就会清晰一些。例如美国人对爱的理解和中国人对爱的理解就不同。有一个调查结果是,中国人有一半以上认为爱就是一种朦朦胧胧的好感,这种好感其实距离天性不远;而美国人80%以上则能准确的将爱定义为一种契合性,也就是两人是不是合拍。
  这种对爱理解的不同与文化背景有关,因为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说,千万不要想着谈恋爱,书中自有颜如玉,你成功了,自然就有人喜欢你了。但是美国人的教育不同,美国人会告诉他们的孩子,你要看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他/她,你们是不是来电,如果来电,那就大胆去追;追不上,就等着下一个来电的再追;如果追上了,那就走着瞧,不合适再分手。中国完全是禁欲式教育,禁的结果是,只剩下欲了;而美国搞得是实践式教育,所以爱情观比较具体。

  但是也不能说美国教育就完美了。实践的结果是感情泛滥了,可能是因为美国人没有听过中国的古训,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搞清楚爱是什么,对谁来说都不容易。所以美国的离婚率要比中国高出一大截。不过如果要算家庭幸福度的话,估计中国和美国差不多,毕竟“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009-12-13 07:27:00
  那天晚上,我很想向风子求婚,让她嫁给我,我想马上回到她的身边去,去过那种可以一眼望到尽头的生活。风子和我将来的婚姻和家庭,没有任何引起破坏的因素。小蛋在问我的那些问题,就好象是一个主持婚礼的牧师在询问我,愿不愿意娶风子,所有的回答都是“愿意”。快乐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吗?都是一切都契合的家庭吗?
  但是若姐呢?那天晚上在天桥上,我没有向左走,不是因为我的理智说服了我,也不是因为我的情感影响了我,也许仅仅是因为,我的心有点累了。若姐的他说的对,海不是用来思念的,心没有那种容量,要么就面对,要么就忘记。明天就去找若姐,那天晚上,我这样下定了决心。

  “小成,我要去非洲。”晚上回到家里,风子已经给我留言了。
  “非洲?风子,今天不是愚人节吧?”我不相信。
  “我是认真的。非洲中部发现了一个公元前八世纪的古城遗址,很多国家的考古人员都在一起工作,我也报名了,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最少要去一年。”风子不是开玩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