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57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2-18 10:27:35

  公元758年的春天,五十八岁的李白开始了自己的流放之路,从浔阳前往夜郎,幸运的是,此时他依然名满天下,于是沿长江一线就出现了奇异的景观,沿途的官员纷纷出来迎接囚犯身份的李白。
  从浔阳到夜郎,李白走了一年半,走走停停,倒不是很仓促,沿途因为有官员们接待,境遇还是不错的,只是他的胸口一直有一块巨石,压的有些难受。
  前面就是奉节,又称白帝城,也就是三国时刘备兵败之后托孤的地方,再往前,夜郎也就近了。
  这时好消息从天而降,皇帝大赦天下,死罪改流放,流放以下的罪改为无罪释放,如此一来,大诗人李白无罪了,不用再去夜郎了。
  于是李白掉转船头,顺江而下,一日千里,欣喜之余还写下了千古名篇《朝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既写实,又写意,既写的是沿江美景,又写得是看风景的心情,其实风景一切如故,变化的只是看风景的心情。
  心情大好的李白此时居然有了从军的念头,他的一生不仅酷爱剑法,而且还有一颗侠客的心,在他的诗篇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文字: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在李白自己的诗篇里,从文字来看,他似乎杀过人,但是究竟杀的是什么人,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出手,又语焉不详,于是后世的人也弄不清楚,李白究竟有没有杀过人?或许李白地下有知,会悠悠地回应一句:我吹牛B呢!
  任侠的李白怀着从军的梦想,却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了,再残酷的征兵条例也会将你排除在外的。
  被拒绝的李白很是失望,于是又写下了一首诗: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六十岁的李白终于承认,自己的文章享誉四海,而剑其实一般般。
  其实李白也不需要惭愧,毕竟他已经占了唐朝的一绝,该知足了。
  后世的唐文宗认为唐朝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三绝之中有李白的一绝,何必还要苛求剑法呢?再把剑法占了去,还让不让裴旻活了?
  此后,李白的足迹又涉足过浔阳和金陵,在金陵的日子,他的生活已经难以为继,靠朋友的接济度日,为了喝酒,他最后把宝剑卖掉了。
  宝剑陪伴了李白人生大半辈子,现在宝剑卖掉了,似乎宣布李白的四海遨游结束了,剩下的时光,他将选择难得的定居生活。
  李白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安徽当涂县度过的,当时的当涂县令叫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李白去投奔他,便是为了有一个照应,没想到,当涂就是他人生最后一个落脚点。
  李白病了,病的很严重,由此产生的花费很大,他终于病的再也起不来了。
  在李白人生的最后时光里,有一个朋友始终在惦记着他,这个朋友几次在梦中梦到他过世了,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于是就写下了诗篇《梦李白》。
  这位朋友先后写了两首《梦李白》,其中一首为李白的一生定了调: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朋友的名字叫杜甫。
  关于李白的人生最后结局,不同的书籍有着不同的记载:
  《新唐书》: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旧唐书》: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唐才子传》: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新唐书》的说法大约是病逝,《旧唐书》的说法是饮酒过度醉死,《唐才子传》的结局最为浪漫,酒醉后入水捉月,沉于水中。
  第一种结局最平实,第二种结局符合人物性格,第三种结局最是浪漫,这便是大诗人李白,单单一个人生结局,竟然让后人有着三种猜测的选择。
  至于哪种结局最真实,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总之那个冠盖满京华的诗人已经去了,后世留下的是他那九百多首诗篇。
  时至今日,四川江油市和湖北安陆市展开了“李白故里”之争,如果李白地下有知,该作何感慨呢?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