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56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9-12-16 10:33:39
经过李瑒的游说,李璘同意了,开始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同时延揽社会名士为自己所用,大诗人李白便是在这个时候被永王李璘招入帐下。历史教科书说,李白参与永王李璘叛乱,其实是诬蔑,李白参与的不是叛乱,而是创业,如果李璘功成,李白不就成了开国元勋了吗?
五十步笑百步,李亨和李璘同为皇子,都有不臣之心,谁也不用说谁,只是成王败寇,谁让李璘最终兵败,因此创业便成了谋反,而李白也成了参与谋反的人。
其实在一开始时,李璘的创业还是有几分模样的,而李白则跟李璘一起见证了初始的火红场面。
李白从隐居的庐山出发,进入李璘的幕府,得到了相当高的礼遇,在李璘东巡长江的楼船上,大诗人李白参与了高层才能参与的军事会议。
沿途,李白看到了民众对于永王的欢迎,这让他诗兴大发: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二帝指的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唐肃宗李亨”,既然二帝巡游未回,不救河南之地,那么贤王李璘远道而来收拾残局有何不可呢?
诗人总是浪漫的,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踩上了高压线。
不久,远在宁夏灵武的李亨发布诏书,下令李璘返回蜀地,回到老爹李隆基的身边,然而李璘拒不理睬,他要前往金陵开创属于自己的基业。
然而开创基业并不是说说而已,常年身居宫城,未曾经历过风霜的李璘并不是一个适合创业的人,而他的儿子李瑒更是眼高手低,有纸上谈兵之嫌。更关键的是,李璘和李亨的较量是皇族的内战,李璘手下的士兵其实也是唐朝士兵,这就注定了他们左右摇摆不定,反正都是皇子,给谁当兵不是兵呢?
形势很快急转直下,在北方安史之乱烽烟正盛之时,南方一场皇族的内战也在同步进行。
公元757年二月,永王李璘在丹阳郡(今江苏镇江)与李亨的部队遭遇,从未有过沙场经验的李璘一看对方的阵势,顿时慌乱了起来,而他手下的将领们在这时也动了心思。
将领们对比了一下双方的实力,发现永王李璘的胜算还是没有已经称帝的李亨大,而如果一旦李璘失败,将领们就将变成乱臣贼子,与其这样,还不如趁没打之前开溜!
就这样,仗还没有打,手下将领已经有很多开了小差,李璘在气势上已经输了一招。
随后,李璘在胆量上又输了一招。
李亨的队伍在夜间对阵时燃起了大量火炬,以壮军威,李璘的队伍不甘示弱,也在军营中点起了火炬,以示对抗。
本来是势均力敌的以火炬对抗,没想到素无作战经验的李璘却理解反了,他看到军营中的火炬,居然已经是李亨的部队已经打进了自己的军营!
就这素质!
随即李璘带着家属紧急撤离,连夜逃出了丹阳郡。
天亮后一打听,原来自己的军营还在,是昨晚看错了,李璘这才又带着家属回了丹阳郡。
然而此时丹阳郡已经守不住了,由于昨夜李璘连夜逃跑,动摇了军心,属下士兵大量开了小差,剩下的只是一帮残兵,用这些残兵守城,那是天方夜谭。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李璘带着残兵逃出了丹阳郡,沿江东下,没想到还是被追上了。李璘的儿子李瑒率军抵抗,被一箭射落马下,死于乱军之中。
李璘收拾残兵,准备南下岭南,然而来不及了,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派兵搜捕,将李璘捉获,随即在驿站之中将他诛杀!
不过皇甫侁的马屁拍马腿上了,得到奏报的李亨反而认定皇甫侁私自诛杀陷自己于“杀弟”的不义之中,将之免职,永不录用!
这就是永王李璘的“谋反”,其实,只是开了个头,都没来得及收尾,他只是有一个割据江东的梦,只可惜梦很快便破灭了。
李璘梦碎,那么身为幕府的李白又该怎么办呢?
他跑了!
日期:2009-12-17 10:18:14
然而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等李白跑到陶渊明曾经做过县令的彭泽县时,他还是被抓了,一甩手,被关到了浔阳的监狱中,这一年大诗人已经五十七了。
回想几个月前尚在庐山时,夫人就反对他出山投奔永王,而他却偏偏踏上了永王的楼船,这一踏,再下也就难了。
在浔阳的监狱里,李白前后呆了一年的时光,在这一年里,他面对的是糟糕的伙食,糟糕的监狱环境,更让他难堪的是狱卒居然以戏弄这个名人为乐,哎,虎落平阳。
幸好,五十七岁的李白或许什么都不剩下了,剩下的都是名气,朝野上下知道他的人太多了,想要伸手救他的人也有不少。
御史中丞宋若思就是其中的一个。
宋若思带兵平叛,路过浔阳,听说李白就关押在这里,于是便决定把李白给捞出来。然而李白深陷的是谋反大罪,皇帝李亨轻易不愿意点头,即使宋若思不断求情,李亨还是没有点头。
狱中的李白能做的只有等待,然后就是假想,他甚至假想自己是宋若思,假想自己正在给皇帝上书,于是就有了《为宋中丞自荐表》。
在这封自荐表中,李白写道:
臣所荐李白,实审无辜。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伏惟陛下大明广运,至道无偏,收其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
见过擅长自我表扬的,没见过这么能自夸的。
不过《自荐表》写完也是白搭,没有人愿意担着血海干系却为一个参与谋反的人送信,等待李白的只有无边的黑狱。
难道这就是我的归宿吗?
李白有些不甘心。
这时,有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的出现让李白的牢狱生涯有了转机。
多年前,当这个人还是一个小兵的时候曾经犯过一次错,而因为这次犯错,他将被依照军法处斩。
千钧一发之际,李白碰巧出现了,他看这个人相貌不凡,眉宇之间有并非凡人之志,或许这是个人才。
爱才的李白跟这个人的上司是不错的朋友,于是便抬抬手把这个人给救了,后来李白把这件事都给淡忘了,而被他搭救的人却一辈子把李白这个名字刻在心里。
现在,恩人李白落难,到了自己出手相救的时候。
这个人跟皇帝李亨求了情,皇帝最后还是买了他面子,卖给他这个人情,因为皇帝知道,这个人对于大唐王朝有再造之功,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这个人就是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
在郭子仪的斡旋下,李白逃过了死罪,然而死罪已免,活罪难逃,浔阳不用呆了,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
流放夜郎在我看来,或许是皇帝和他的智囊的刻意安排,全国那么多地方可以流放,为什么偏偏把李白流放到夜郎呢?或许便是因为有“夜郎自大”的典故。
汉朝时,夜郎国王不知天高地厚的向汉朝使节问道:汉与我夜郎国,谁大?
谁大?地球人都知道,就你不知道,只看到井口瓦蓝瓦蓝的那片天。
这便是“夜郎自大”,而你李白也曾经不知天高地厚,跟着那个夜郎自大的永王李璘,还想割据江东?不自量力!
五十八岁的李白出狱后,带着满腹的惆怅溯江而上,过去发生的一切如同戏剧,让他云里梦里,此去夜郎,是否还有返程的那一天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