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性纪——一个寻找爱寻找美寻找自由、启悟生命真谛的故事》
第8节作者:
吴光磊 裳儿啊,此时我也才明白了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仅是孔夫子站在山上指着河水喟叹的事实发生,更是他的一个巧妙设喻。而他要表达的岂只是一个对时光流逝的比喻或惜时的感慨,流动的岂只是时间,他是要给你指出那永恒的万象的流动,进而让你发现那流动背后的真相。
可是穷尽我们所能看到的解释,都是在以世人浅薄的认识误解圣人,完全失却了那话里本来的意义与对世物更深刻的洞见。你想,“时光如流水”是任谁都说得出来的,又何以贵为论语。
裳儿,描述了这么多声音的美妙,是要告诉你一个修行入手的方便,那就是——聆听。不要看轻啊,要知道它可是观音菩萨修行成道的法门,“观音”的寓意正是观照声音。“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楞严经里,观音菩萨就是这样曝光说自己是先深深地、彻底地“沉醉”在声音里,以致于都“入流亡所”——找不到了自己,而渐次深入,“能觉”的自己与所觉的客体都没有了,终至寂灭现前,才了悟实相,顿然超越的。
这也正是念佛法门,以耳根心底倾听佛号的接引方便。
日期:2009-11-16 18:52:39
明天就进入第五章茗心了。细心地感受一下吧,整个儿第四章一口气连着读下来,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故而整个再贴一边——
(4)聆听
晨风托出松香的澄明,以天边那片绚丽的玫瑰海,带给我感动。年轻的小草风中窃窃私语,他们在赞叹、在热议花的妆容。没有谁了解一只鸟的快乐,勃然的喜悦也许早充溢了身体,要不它怎么会在枝间一直舞蹈,传情一样地叫个不停。
雄浑的山脉啊,为你的静谧而哭泣,那感动泊泊地涌自心底。当白云变换身姿与蓝天恋爱的时候,山色也如宣纸上泼洒的水墨,浓淡相宜。
大群不知名的紫色小花,与脚边的灌木,被清晨的阳光镀上金子或者亮银。在细软拂面的风里,晶晶莹莹地闪烁,等待像我一样多情的知音。
一只鸟,箭一般飞入密林深处,在她的体内栖息。而心水之畔,在那柔软而温润的地方,停靠着我到彼岸的舟楫……
裳儿,如果你住在山里,浸泡在大自然里,以你的心与周围所有的事物做最亲密的接触,你会被不断激发而最终敏感地发觉,事实上,万物自己就在不停地表达。以她们各自独特的方式与姿态,不停地向你宣说天地隐秘的性情与奥义。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他只要做一个敏感的接纳者,忠实地去接受外在馈赠的美妙与内心自然涌生的感动,再把它直白地描述呈现出来就可以了。
他最需要的是忠实的臣服,臣服于大自然的奥妙不可思议。他最需要的是足够的敏感,而敏感源于那无人空谷所涤荡、赋予的——内在的宁静。
当一个人的宁静足够深的时候,会触碰到他生命的核心,会自然区隔出身体里面那寂止的中心与流动的外在。风在吹,树在摇,万物在生长,小鸟在鸣叫,身体因为昨天劳做而不断浮现的酸痛,脑海中从未间断的滚滚念流……如是,随时随地,整个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感受的一切都是一场伟大的流动,也就正在成就着一场最轰轰烈烈的爱情——你与这正在发生的一切,你与这所有“被感受”间的互动、交流,我管这叫做“自然的性”——是你与“存在”的结合。
如果你因平静而使得“心”足够的敏感,你一定会感觉到这“现象的河流”——那本自流动却又无法被抓住的一切,它可以就这样一直不辍地荡涤你,解构你,为你说法,让你终有一天猛然醒觉“万象”这熟视无睹的流动性,从而让你省察、洞见到“自我个体性”的虚妄,——一切事物都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一切无非相互因果、互为作用、永恒变动不居的无限一体。而我们却拘闭于事物表面的、“概念与相状”的藩篱,陨落、失明于一个个“个体”的窠臼,忽略了它们本质上那伟大而永恒的神秘属性。
如果你这样愈来愈深、愈来愈敏锐地观照、体会下去,带着深刻的觉知去观察每一样事物以得出真正的认识——格物致知,你会发现究其实质真的“没有自我”——“自我”只是一个虚妄的错觉。如是,你的体察与彻见会让你那与生俱来龟壳一样固执而坚硬的“自我”渐渐瓦解、消融、崩溃,分崩离析,会让你最终找不到一个桎梏与捆绑自己的理由。你的心会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暖和,自我越消逝,你会越感知你存在于某种广大而独一的融合里。融入“自然”、朝向“唯一”,像拥满爱情的新娘,像一滴水重新汇入无限的并因之永不枯竭的海洋,得到彻底的释放、自由、与完美的合一。
裳儿啊,其实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终极幸福与归宿就是一种被强烈地爱着的合一感。而千真万确、幸运无比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生来就本具这完整的结合,这始终如在子宫的被呵护感,这天赋的爱与幸福。只是我们失忆了,我们忘了我们究竟是谁。
我们被蛊惑,被另一个生来附着的东西——“自我”——剥离。我们深深地被它禁锢着,如厕砖垒垒,僵化、臭硬而顽固,一出生,“意识初成”便做了它死板的囚徒。多少人,由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拖着一身的疲惫,背负一颗苍老、麻木的心。那麻木不是坚强,只是苦毒、僵硬与垂死的表征,是当真地误认了“自我”,而被“自己的经历、际遇与相应的情感执著”囚闭的结果。
但是,当你以超然而宏大的视角去观看这整个的万事万物,却会发现,很奇妙,“自然”本身却是活的、活泼泼的,它无实——没有固定不变的实质,任运——只是放任、任意、自然地流动着。也正因如此,它的流淌如此新鲜、跃动而充满永恒的生命力。你简直可以说它是富于韵律的,井然有序,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运作。而事实上,未来你将了知,它本即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生命——“道”是永活的生命。它“顾爱”着每一众生,在你不自知中,潜移默化,不断以各种或温柔或暴烈的方式——你生命的境遇,化导你,引领你,去粉碎你对事物虚妄的错觉——那断裂而固执的“自我个体性”认知。它是要给你最极的智慧与最完满的爱,欲要使你与之相亲、与之相契、与之合一,与之花开荼蘼。
奈何我们这般呆钝,只是些懵懂的愚鲁人,只是不解风情的莽汉,只是一群急匆匆想要在梦里寻着真幸福的失心疯——枉负它亘古而今的盛情!
夜晚在山洞里静坐,有时会进入很深的寂止,让我仿佛安住于明净无垠的虚空,而一切的生命迹象都已终止,只有杳冥惚恍的虚无,坐于其中,心无余念。
有时关注的焦点又自然转归内在,明澈的自心清晰可见,是那样的的确确、历历分明。
而更多的时候,疏朗的声音会雁过长空般在世界里生起又复飘逝,带着它们各自的表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