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性纪——一个寻找爱寻找美寻找自由、启悟生命真谛的故事》
第20节

作者: 吴光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私下想,就这么回忆都能让他如此兴奋,他一定是被震撼了,怪不得他刚才不起兴,相比之下,我这真是小儿科了。
  琴我合一已举世罕见,琴他合一,闻所未闻。我有点不信,可观察周朴又的确不是那种信口开河,浮夸虚张的人。
  后面周朴又说了一句话,更是让我好逞强不服气的老毛病立码白骨精一样现形了。他说:“我只和他聊了一次,就觉得儒释道他都很通的。”就是这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我就易激惹得像个神经衰弱的病人似的。
  裳儿,我得说我原来根本不这样,是最谦虚随和的那种人。可是,正应了那句老话“没本事的时候还好,越有本事脾气越大”,自从觉得自己悟到一些东西,有了某种秉持之后,“我慢”却悄悄滋长出了巨大的阴影。骨子里居然不知不觉有了一种平常人都不入眼的骄傲,以致等闲根本触及不了它的痛处。于是,它乔装打扮,高姿态地使我这表面经常表现得更加谦和了,可其实都是假的,自己都觉察不到。非是遇着高手,一下才激起潜伏了的逞强甚至嫉妒的心,也才使我更加洞然明淅,心里的一片明空无论多么愉悦,智慧与悲悯的境界无论多么层出不穷地涌现,也还只是假象,也还是建立在“自我”之上的感觉而已。修养是在不断地改善,却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就像老泡说的,那个根子——自我的根子还没拔除净尽、彻底斩断,它还没有完全地死掉,还占据着它的王国,深深地扎根在我生命的土壤,并且窥伺任何适合的机缘随处蔓延。

  “是在大理吗?有时间我一定去讨教讨教。”当时说是讨教,心里却早有了几分不忿。周朴把他捧得那么高,想我走南闯北,说实话,除了老泡我心服口服,儒释道三教从根儿上敢说通达的我还没见过呢。
  大学里的“叫兽”基本上是信口胡言,执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沿袭而来的极左范本,错解连篇。至于说心得、心悟之类的出版物也大多忽悠大众,等于在一大群盲目人面前跳舞,博个响亮的名头儿、糊涂的掌声。
  比如说到庄子,都是给你描述一番庄子如何如何洒脱,如何如何逍遥,却说不出庄子怎么着了、或者凭什么就能如此洒脱。“诸方圣贤宁有种乎?”别以为庄子生来就是个贵种,天生爹妈就给了这么个好性格,我可不这样认为。 我认为庄子,老子,耶酥,佛陀这样的尊者,生来与我等无二,天生“贱种”,天生是被“自我”附着的贱人。可是,他们一定是发现了什么,发觉了什么才引生了某种蜕变,以致活得心无挂碍,逍遥自在。

  “他做什么的呢,以何为生。”
  “他卖字为生,我是在大理僻静的小街上认识他的。”
  出乎意料,我途经大理的时候,也在大街上见过一些卖字的先生,难不成那里面就有这高人的身影。
  “噢,你还记得我那里竹书的那幅‘对子’吗,那就是他的手笔与创意。”
  怎么不记得,那幅“对子”、那些“对子”着实让我很是艳羡。

  这时候,水快开了,他去泡茶了,这当儿,我给你说说这幅“对子”,以及我怎么认识周朴的吧,颇有传奇色彩。

日期:2009-12-02 12:06:54

  (五)
  说来话长,那还是我刚来鸡足山一个多月的时候,尚且暂住在半山腰的迦叶殿。那里当时只有三位师傅,住持演德师是个和善的老和尚,未说话便总是先笑咪咪地点头,仿佛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能先答应下来似的,与梦中的我爷爷倒很相似,虽然我连我爷爷根本都没见过。
  一日,随众早课后,闲来无事,我向老和尚请问这鸡足山可有什么神奇的方物,或者有没有详尽介绍这里的书籍。老和尚笑咪咪地操着浓重的川音问我:“啥子算神奇嘛。”像个参禅的话头儿似的抛过来,我还真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老和尚看我也咪咪地傻笑地对着他,就自顾自转身向内院走去。我追着他,一路上向他解释说就是比导游图更详细点的资料也行,他还是笑而不答。到得一处禅房,我抬头一看,哟!上书藏经阁,两边的联语颇有意思:问无始劫来,是从何日数起;观百千亿佛,都向这里庄严。横书的匾额四个字——大千只眼。
  待得打开门,你猜怎么着,这里居然是一个图书馆。可不仅佛教书籍啊,文史哲以及其他宗教的什么闲杂图书都有,我居然还找到几本小说,当然年代都比较久远,近的也要落伍个一二十年。原来,十几年前,这里有发心的居士出资,要办个佛学院,于是重修了殿宇,三进院落,成了目前鸡足山最大的庙子。条件设施都具备了,师资生源却总也凑不齐,后来也就半途而废了。只剩下如今这三位老僧(其中还有一位编制是行脚挂单暂住的)保守着这辉煌如新的祖庭。

  老和尚在印制过多散置角落的书堆上随便拿了一本,掸掸日久而蒙在书上的灰尘,递给我,我一看——《鸡足山志》。谢过,回去一翻,哈哈,正合我意,如获至宝。
  看到上面记载着:“山之高,自麓至巅九千四百丈,周围四百里,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宛然鸡足之形。其中分见之山,四十有奇,峰十有三,崖壁三十有四,洞四十有五,溪泉一百余所。至于冈岭壑涧,林谷峡石,亦有不可胜数者。虽山中深隐积修之士,未易遍览,而况土大夫来游者,暂至倏还,又安能周知其胜,使山无遁奇哉!”

  午饭后暗自思忖,想来即使逍遥如霞客徐弘祖者,也曾慕名两次登临,并盘桓数月,亲自撰写游记,誉之奇观胜景海内第一。
  我虽非纯粹搜玄探胜之辈,但对里面提到的一些山形水景也颇为好奇,尤其是山洞。“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洞,洞里有个和尚讲故事……”打小我就会背这支童谣,过份的薰陶再加上武侠小说看多了,让我总是对深山老林心向往之。从小就总爱发白日梦,隐隐地觉得自己将来有一天一定能在某个野旷无人,足迹罕至的深山里找到某个幽玄的古洞,发现些许神异隐修之人或者珍禽异兽,灵芝仙草之类的宝贝。

  你还别说,这《鸡足山志》上就提到了很多,比如“金华洞,释南松,得兹洞,结草为衣,不火而食数十年……。”、“仙鹤洞,洞前多松,鹤巢之,傍产灵芝、松菌、奇香异草。身如洞窄,伛楼趋入,秉炬回环,幽奇叠见。其中有深潭,神龙潜焉。”、“媵蛇洞,中有异书及法华经,故灵蛇为之守护。”、“玄鹿洞,当良夕芳辰,玄鹿呦呦……洞之奇,浑非人境……”、“玄玄洞,洞高千仞,窥鸟翔入其内,其幽奥矣……崖竹遮蔽,萝木交阴。”唉,真是越看越勾起我无穷睱想。就想,这是清人的记述,离现在很近,且如正史般严肃,即使有演绎的成分,也不会像那种野鸡之书那样过份夸张失实,遥不可寻到凭空捏造。反正也无碍清修,不妨在经行的时候往山深处走一走,兴许有什么意外的收获,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

  不几日,赶上我从县上采办日用品回来,住在祝圣寺。听人提起附近有玉龙瀑,可以观览,而且顺流而下有好多隐修者的茅棚,就决定第二天拿出一整天,先把这周围寻游个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