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2-28 11:23:00
58、
----我们需要用最高速度航行吗?按照这个星球的直径是地球的20倍计算,周长应该是80万公里左右,如果我们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飞行,绕这个星球一周只需要4个多小时,那么我们到达议会需要多少时间呢?
----当然是以最高速度飞行,我们到达议会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地球时间
尽管飞行器高速飞行,但是由于缺少参照系,飞行器的下面似乎是海洋,水天一色万里无云,我实在是感觉不到飞行器的速度。我们一直是背向太阳的方向飞行,大约飞行了1小时,我看到了美丽的极光。在视线的正前方,五色斑斓,色彩艳丽。我知道这是因为这颗星球的大气环境和地球几乎没有差别,红色和绿色的极光是氧原子受到太阳风的轰击造成的,而其它颜色的极光是氮原子造成的。在地球上我还没有亲身感受过这么真实的极光,只是在图片中看到过,而现在似乎是在极光中飞行,那种感觉真的十分美妙,无法用语言来具体描述。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关于电离层的问题
----地球文明对电离层的认识准确吗?还有磁层的描述,出了在通讯方面的作用,电离层还有别的作用吗?
----高层大气的分子和原子,在太阳紫外线、Χ射线和高能粒子的作用下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形成等离子体区域被称为电离层。地球文明对电离层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包括对电离层变化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还有在现阶段,地球的无线电通讯、航空航海及地面雷达定位、无线电导航需要借助电离层。
----那么现在在你们的星球,通讯当然无需无线电,导航也应该早就脱离了无线电的方式,你们这里又是如何实现这一切的呢,比方我们现在的飞行,还有我在你家里看到的电影,应该也有新闻类的“电视节目”看吧,这一切又是凭借什么来实现的呢?
----通过意念流束,你可以想象无线电信号是什么样子吗?是一束电信号,意念流束也是近似于这样的一束信号。所不同的是无线电信号是一种电波,而意念流束则类似于光的特性,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一种波也具有粒子的特征。
----就是像爱因斯坦描述光的波粒二象性时所做的结论:对于时间的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对于时间的瞬间值,光表现为粒子性。是这样吗?那么如何理解时间的平均值和瞬间值的概念呢?
----这么给你打个比方吧,你开着一辆越野车在颠簸的路面上前进,整个前进的过程类似光在传播时的“纵波”状态,这个前进的过程可以是平均值,光的平均值是指在时间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光表现为“波”的状态。当你在遇到过不去的墙的时候,你就会把车停下来,倒车,然后从边上绕过去。停车的时候时间并没有停止,只是一种瞬间车辆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这个就可以理解为时间的瞬间值状态。这个时候对于光的传播来说,由于有障碍,就会在障碍的后方留下光影,这个就是光的“粒子”状态。时间的瞬间值可以理解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暂停的一个状态,就像你停车的状态一样。
……
博客的人气真的很淡啊,哈哈!大家去帮我顶一顶吧!
百度《外星文明启示录》,找到我的新浪博客!谢谢啊!
日期:2009-12-28 13:46:00
59、
----宇宙的起源真的是源于一次大爆炸吗?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1929年,哈勃发现河外星系视向退行速度v与距离d成正比,即距离越远,视向退行速度越大。换言之,离太阳系越远的星系退行的速度越大,由此,哈勃得出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结论。既然宇宙不断膨胀,那么在更早的时候,宇宙是不是相对集中呢?宇宙源于大爆炸的理论就是以哈勃的这一观测为基础提出的。
但是大爆炸理论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不断遭到质疑。现在地球上的许多高能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发现的要在大爆炸后形成现在的宇宙至少要满足24个条件,而且这些条件十分苛刻。否则就没有今天的宇宙,第一个是强核子力的常数,如果这个强核子力的常数比现在稍微大一点,就没有现在的氢了,如果没有氢的话,就不会有生命存在;如果这个强核子力的常数比现在稍微再小一点,就只有氢而没有任何别的元素。第二是弱核子力常数,如果在大爆炸前弱作用力的核子常数大一点,就会把所有的氢变成氦,以致于星球就会产生太多的重元素,如果小一点,那么大爆炸产生的氢就太少,而导致无法形成现在的星球。如果引力常数比现在再大一点,星体就会太热,就会太快太不均匀地完全烧尽,如果这个引力常数比现在再小一点,就永远不会发生核子的溶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