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性纪——一个寻找爱寻找美寻找自由、启悟生命真谛的故事》
第37节

作者: 吴光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1-05 11:46:30

  他的身子契合在扁担一起一伏的优雅舞姿中,木桶里清亮的河水映衬出静婉、澄湛的天空,那桶大的蓝天,随着韵律和谐地激荡,偶尔盛开出一朵朵白色晶莹的“杏花”——出墙,跌落在深沉的土地上……——一切这么美,而我锁闭在自己扣问灵感的心绪里。
  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庭院,猛抬头,看见那幅书法的对子,而周朴也走得正欢,身子已完全自在地随着扁担悠起来,甚是洒脱。我的脑海里突然对应着出现了“颠张醉素”自由奔放的草书,哈,答案果然自己跳出来了,抱朴——让人联想起东晋葛洪写的道家著名的《抱朴子》,而这“草书”,嗯,自然可以对应那以狂草闻名于世的唐代书僧——怀素。
  我一边往缸里倒着水,一边把这个对子说给周朴听,没想到他沉吟片刻,打趣儿说:“我看呀,抱朴,怀庆,还是对你的名字‘怀庆’比较好。”说着,收拾了一下水缸四周的杂物,打声招呼,就进他的茅棚静修去了。
  我细细一想,也有道理,抱朴就已经是朴素之意了,怀素还是一样,可怀庆就不一样了,是怀着欢庆、庆祝的喜悦之情。如此,上联,抱朴有返朴的平和,下联,怀庆则是归真的喜悦。抱朴嵌合了他的名字,而怀庆是我的名字,呵呵,有意思。
  这一寻思可好,没想到这事还没就此打住,更绝的东西出现在了我梦里。
  老泡师父教过我一个神秘的祈梦的方法,叫做孵梦。你只需预设你的问题,临睡前再经静心集中注意力,聚焦一般,通过专注的意识放大它的影响力,那么一般情况下,你的梦境就会以隐喻的方式传递出答案。
  裳儿,这个方法很有意思,我为什么总是跟你提到写诗呢,其实除了我们都喜欢诗歌之外,诗意与梦境都是以隐喻的方式传达的,它们也都关乎直觉的表达。而无思维状态的直觉就是得见真道的钥匙。

  有一天,当你接受了直觉的邀请,打通了这个性灵的管道,你会感到这个世界充满诗意,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自然生命的一个隐喻,一个迷幻的梦境。
  没想到吧,写诗、解梦与悟道竟然是相通的。呵呵,从这封信开始,将有越来越多你想不到的事情呢。
  话说那一次,我虽然没有特地“聚焦”设置什么疑问,但可能是白天借了周朴的启发,挺着重地想了想“怀庆”的喻意,于是夜晚,在我的梦境中,便给出了我好多美妙的解释。早晨,我赶紧把梦象记下来,拿给周朴看,他也十分惊异,由此更进一步展开了话题。
  我的梦很简单,就是有三个人,都穿着我从电视剧得来印象的那种古装。我虽然看不清他们具体长什么样,但心中很确定地知道,他们分别是老子、庄子和孔子。他们各自以他们的经典思想化为一句古语来解释怀庆抑或我名字“余怀庆”的深意,让我大感震动,如雷贯耳。
  先是孔子,印象中他表现出的是一派温和恭谨的状态,静静地坐在那里,令人肃然起敬,望之俨然。
  孔子曰:“余朝闻道,怀夕死之心,庆快平生。”
  接着老子以他掘若槁木、遗世独立、游心物外的姿态,站在那里,尘风烈烈,而他自岿然不动,言简意赅。
  老子曰:“丧余,素怀,阴阳相庆。”
  而庄子的出现最让我惬意,他是宽袍大袖,御风而来。以那用了几千年的竹筷子,敲着一个文丨革丨前后最常见的、印着红色“为人民服务”的白色糖瓷缸子,黑色大氅大笑着出场。
  庄子曰:“余怀庆祝之心以俟死,余怀庆幸之心以存生。”
  周朴看罢,沉默了半晌,说了一句话,我们就开始盘了起来:“朝闻‘道’,‘道’是‘法身’(法身是佛法中对于本体的通用说法)啊。”

  “正是。”
  “我看依孔子那样的人,肯定是一闻即得——一听说就得‘道’了,一般人可就不可能了吧。所以依我看呀,这句话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恐怕应该是——朝得‘道’,朝死可也。”
  我并没有追究他话里的深意和那段孔子向老子问‘道’的故事,倒是对他是怎么得到这‘法身’见地的很感兴趣,便开门见山地问他。
  没想到他倒好像正中下怀地笑了:“喝茶呀。”

  “喝茶?”
  周朴点点头,说:“正好清明将至,新芽萌发,下午我就带你去看看这儿的老茶树王吧。”
  我疑惑地说:“莫非要去大理无量山。”我想起曾经看到报道说无量山,就是《天龙八部》里段誉练成“凌波微步”的地方,却有其所在,而且有生长了千年的老茶树王。
  “怎么,你也知道无量山有茶树王吗?不过,到时候你会知道,这里的更为特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