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性纪——一个寻找爱寻找美寻找自由、启悟生命真谛的故事》
第41节作者:
吴光磊 日期:2010-01-10 12:05:26
周朴收了脚,说:“今天就先到这儿,认认‘门’,明天一早,就得来,迟一天,芽期就过了。”
“是不是嫩芽一旦长成叶,就不好了?”
“那当然,清明前的茶,一天是金,三天就是草了,严格说啊,芽苞都已迟了,最好是它将发未发,刚刚长出小笋子的时候。”
“这么说来,从吐芽到长而为叶不能制茶,仅三、五天的时间呀。”
“不是三五天,茶之生命,仅只三天。所以在我们爱茶人的眼中,万物之生而为灵,以茶为甚。”
“所以,真正的好茶,我也相信就像你这次带回来的册页上写的,是‘慧灵通神的宝贝’。”
有一天,我过去找他,看到他正在对着一个老旧檀木边框的册页抄录着什么,我一去,他就停下笔,“若无其事”慢慢收拾了起来。我眼尖,一眼瞥见翻开的那第一页上一行小楷,墨色凝重、斑驳而苍茫:——“茶者,南方之嘉木,慧灵通神之仙品,明心见性之助缘也……”
一直好奇,如今借着话题“漫不经心”地提起。他则“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哦,那是外公给我的,讲茶道的。”
回去的路由于熟悉,就好走了,我还捡了个上面神似龙头的干木杈子当拐杖,时不时也走在了前面。看我不说话,他跟在后面又欲言还休地嘀咕了一句:“那是类似陆羽《茶经》一样的东西。”
看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愿多说,我也就替他转移了话题:“那你再讲讲怎么喝茶领悟的吧。”
“好,茶道,茶道,就是以‘茶’来领悟‘道’、来领悟禅。我外公就这么告诉我。”他顿了顿接着说:“事实上,在我通过念佛而达到了神思比较凝定专一,杂念有所减少之后,我发觉我的心对于事物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而敏锐了,很多原来感受不到,或被忽略的东西都历历分明,好像心里长了眼睛或者说原来蒙蔽的、心里的眼睛渐渐睁开了一样,领悟力明显增强。”
“定能生慧嘛,就像悟字,是‘心’字旁加一个‘吾’字,要用‘吾’(我的)心来悟,可是心要是不宁定、安静而清纯,那就像一杯浑水,怎么能有好的视野,好的感悟力呢。”我补充着,也是在做相互的交流。
他点点头表示同意:“是,就像智、慧这两个字也是一样,慧字是‘彗’字加‘心’字,‘彗’字古代是扫帚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打扫自心的意思。”
“闲来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我接了一句,这正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师兄神秀用功的方式。
“初修肯定要做这层功夫,这样,‘智’——‘知’加‘日’,觉知的太阳——真正的智慧才能穿透妄念的乌云从内心自然生起。”
“说得太好了,咱俩简直是在做拆字游戏了。”他的话一下激发了我,这可是我的长项,早从老泡那儿薰得开了窍儿:“那我就再给你补充一下,在心里扫的是什么——思想,‘思’,‘心’加‘田’,心里的田地,‘想’,‘心’加‘相’,心里的相貌、相态。就是刚才说的分别、认同、攀缘、取舍,种种执着的概念心、好恶心什么的。”我停了一下,又强调说:“而心的本真状态应该是一丝不挂,空明无相的。”
“对,哪有‘田地’‘相态’这些个葛藤。”我是说到他心坎儿里去了,他不禁抓住我的胳膊说。
就这么顺嘴就说出了这么多新意,我们都觉不可思议,更不由得对造字的老祖宗钦佩已极,对藐视传统文化的一干愚昧玩意儿一通臭骂。
裳儿,真的,每当想到这些,我总是由衷地觉得能生在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是一件多么自豪而庆幸的事。
这是一个融合的世界,当时下的年轻人追逐西方流行文化的时候,他们哪里知道,金斯堡、克鲁亚克等等那些六十年代引领这拨儿文化思潮的‘垮掉的一代’、嬉皮巨头们,曾经迷恋、崇拜、臣服、效仿于古老的东方文明。并且,只是理解、拣拾了些许诸如禅宗里寒山、拾得等大师的皮毛,注意,仅只是皮毛,就已经让他们受益匪浅、惊叹不已了。
日期:2010-01-11 16:05:04
马上要下一段很陡的岩坡,周朴于是紧走几步,又抢到前面保护我,并且渐渐地引导到一条新路上。
“在我感受到了内心的专注与清静后,外公以喝茶启发,让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方法。”
“喝茶?这个我很感兴趣,说说看。”
“外公的茶道规矩很多,讲究“用心”。现在看来,都是通过种种形式,在不知不觉间,引你到体会、品鉴的‘心’上。他告诉我,闻、尝、品乃至沏水、端杯、洗杯……的每一个动作都要‘觉知’着,保持高度的专注力,进而他让我把这种觉知的品性要带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
“啊,高明,保持心的‘在场’,他其实是以喝茶来启发,后来就引你试修‘四念住’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