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女性纪传体通史:稗官女史》
第45节作者:
大胡子二零 翻译过来就是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这堆黏糊糊的液体大声呼叫。这一招果然奏效“漦化为玄鼋(yuan,二声),以入王后宫。”
黏黏糊糊的液体化作了鼋,向后宫而去了。
鼋是什么?
这是一种外形像龟爬行动物,背甲暗绿色,长有许多小疙瘩。癞蛤蟆是蛤蟆背上有大泡。龟的后背上有疙瘩是什么?我给它起个外号叫“大癞龟”。
这头大癞龟和普通的龟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爬的比较快,它四处乱窜,结果碰上了一个小宫女,然后小女孩就怀孕了。这个事很蹊跷啊,省略了很重要的环节,大癞龟对小女孩做了什么,小女孩就怀孕了?还有最后大癞龟怎么了啊?是消失了啊?还是化作了一道金光,飞到哪里去了。史书上没说。
史书中说的这个故事肯定不是真的,但是为什么要这么费力的铺垫褒姒的出生呢?
我认为实际上这是一处曲笔,西周的灭亡看似是周幽王的过失,实际上在周厉王的国人暴动的时候就已经埋下隐患了,只不过这颗丨炸丨弹在周幽王的时候才被引爆而已。周厉王对于西周亡国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倒霉的小宫女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对劲,最后只能背着人把孩子生下来扔了。(《史记》上说:“既笄(ji,一声)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
这个婴孩的命运到底怎么样呢?
在周王室处理这个婴孩的同时,其实还有另外一件事引起了最高统治者周宣王的注意。这就是一首童谣。“月将升,日将浸,檿(yan,三声)弧箕服,实亡周国!”(各史书记载大同小异)。
这件事让在国人暴动中刚刚恢复过来的大周王朝,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周宣王很郁闷,他脑子里很乱,不知道是该笑一笑就当没听见,还是要把它放在心上,查个水落石出为止。
结果周宣王选择 “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
“檿弧箕服”就是弓箭和放弓箭的套子,也就是说与此有关的人都在周宣王的“关照”范围之内。可以想象当时不知道多少猎人,战士、铁匠和兵器铺的老板倒霉了。
有人要问,周宣王的心理就这样脆弱吗?
如果你看过《午夜凶铃》或《咒怨》之类的日本电影你可能会深刻理解到这是人类心理上的一种阴影。
其实这个心理再正常不过了,就像我们接到那种标示着如果你不把它再分发给多少人你就要倒大霉的信件一样,大多数人会选择把它再寄给别人。
明知道是虚幻的东西,但是为了自己心里能获得安全感,而去加害别人,这就是人类心理的阴暗之处。
这时有一对专门贩卖兵器的夫妇很机敏,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逃跑了。
周宣王愣是没逮着他们。
这可能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这对夫妻在逃跑的过程中在小河边听到了婴儿的哭声,一看是个可爱的小女婴,夫妻感觉非常幸福便带着这个孩子逃往了褒国。大家都知道这个婴孩长大之后就是褒姒(“礼妇人称国及姓”,对于妇女比较尊敬和礼貌的称呼在周朝是称她的国家的名字)。
宣王没有再找到那个弃婴,也没有真正的将“檿弧箕服”赶尽杀绝,他带着这两个忧虑离开了人世。
命运中的不该
周幽王即位,我刚才说过亡国是有征兆的。周幽王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登上了王位,但是他上台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80年,西周泾、渭、洛三川都发生了地震。紧接着三条河都枯竭了,连西周起家的地方岐山都崩塌了。
但是这一切的预兆并没有给周幽王多大的警示,他依旧我行我素,而她那个生命中不该见到的女人也在一步步地向他靠近。
当时褒姒还远在褒国,要怎样才能见到周幽王呢?
《史记》上说:“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以赎罪。”
到底是什么罪?说法有很多,有的直接就说周和褒打起来了,褒败了,没办法献出美女和金银来赎罪。
还有的就是说大夫褒珦,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褒国的国君,见幽王身边原来的一班老忠臣死的死,走的走,而身边的小人越来越多。于是,冒死前往劝谏幽王。 幽王见褒珦来谏,恼羞成怒,将他囚禁在狱中。
褒珦之子得到消息后,没有别的办法,知道周幽王好色,便找来了褒国最漂亮的姑娘褒姒献给了周幽王(注释1)。
第三种说法,叫海选,就是周幽王需要美女,有个叫洪德的遍访民间终于找到了美女褒姒,献给幽王。
以上者三种说法都够老套的。
我只能这么说,可能真的是天意,周幽王见到了褒姒,一见倾心,什么都顾不上了。几百年前的诅咒就这样开始了。
当年周宣王的御用占卜师,太史伯阳父看到山崩地裂,长叹了一声:“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
意思是亡国之日不会超过十年了。这个我们姑且说他迷信。
等褒姒进宫见到周幽王后,伯阳父说的更简洁:“周亡矣。”
那好我们暂且认为他老年痴呆,杞人忧天,说气话好了。不过当他第三次说出“周必亡”的论断时,就没有人再怀疑他的判断了。
这个时候周幽王身边的忠臣越来越少,像尹球、虢(guo,二声)石父、祭公这样的小人越来越多。贤臣,周幽王的又一张好牌就这样没了。
但是,失去的这些并不是周幽王的王牌。
周幽王其实什么都可以干,没关系,包括后来的“烽火戏诸侯”,那些事都不会亡国。可是有一件事他干错了,错的一塌糊涂,那就是废了自己的老婆申后。
幽王见到褒姒之后,一见钟情,褒姒也很争气,转年就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叫伯服,这个名字我理解就是“不服”(谐音)。
这个时候,褒姒和小王子伯服受宠,肯定是气坏了一个人,这就是申王后。
女人三十豆腐渣,申王后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历史上很多的时候在君主还在的时候,是子以母贵的,在儿子登基之后才是母以子贵。
一个女人的色相是否受到君王的喜爱,直接影响着帝国未来继承人的走向。
正史上没有记载当时申后对于周幽王和褒姒的不满态度,但是野史家和小说家可不会放过这样的情节。
传说,久经冷落的申后一次恰遇幽王同褒姒叠股而坐。她多半是出于嫉妒,还有一点是出于对国家的担忧,把褒姒骂了一顿。幽王马上袒护褒姒,反过来臭骂了申后一顿。
还有一次,幽王与褒姒正在亲热,申后忽然来了,褒姒没有起身迎接,申后从此恨透了褒姒。
太子宜臼更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见母亲受辱失宠,便对褒姒起了仇恨之心,心想最起码也要教训褒姒一下才解气。
有一天,幽王离开琼台上朝问事(去添乱),太子利用这个机会,派出数十名宫人,将各种花卉乱摘一气,这就叫找茬。褒姒出面干涉,太子一见火冒三丈,开口便骂,抬手便打。太子出手够狠,硬是把一个瘦弱的美人打成了胖子。
幽王退朝回来,见褒姒如此狼狈,满脸泪痕,忙问情由。褒姒哭着诉说了发生的事情,请求幽王做主。幽王又臭骂了太子一顿。
太子气不过派人杀了褒姒的养父养母(那对可怜的贩卖兵器的夫妇)。
从此,申后和褒姒的梁子是越结越深。
正史记载申后和太子被废实际是很突然的事情,《史记》上说:“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这件事一点预兆都没有就发生了,完全是不问青红皂白。
正史上虽然没有记载其中的原因,但是可以肯定褒姒和几位奸臣在这件事情上面一定没有起到好作用。
在褒姒的怂恿下,谄佞奉迎的虢公石父、尹球又在暗中密切配合,幽王终于废了申后,并册立褒姒为王后,继而又废太子宜臼为庶人,立庶子伯服为太子。
这件事情只能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褒姒毫无政治头脑和远见,只是个脸蛋漂亮的女人。以后这样“胸大无脑”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
为什么这样说,大家可以想象,褒姒除了漂亮有什么资本来做王后,他的靠山只有周幽王,可是周幽王是一个什么人?他不是一个强势的男人,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白痴。
再说前车之鉴,周幽王能废了申后,就不能再废了你褒姒?伯服还是个小孩子,没有功劳、没有威信,这样的孩子即位是不可能掌握朝政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