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三年,一点经历和感受》
第8节

作者: 土行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个时代,要相信神通的存在确实有点难度,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无神论的国度,自小就被灌输种种唯物的理论。我们被告知,宗教是迷信,鬼神不存在,因果报应只是愚民工具。
  这些观念从小就伴随着我们,围绕着我们,几乎成了我们的一部分,一提到鬼神,我们下意识的就会产生批判的情绪,我们会很鄙夷的说:迷信。而其实,真正迷信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在对佛教全无了解的情况下就把他定了性。
  即使从世俗角度来说,对一个自己全无了解的事物下定义也是非常不明智之举。如同我上面说的,吃西红柿一般,你还没吃酒开始大肆攻击西红柿的口味和营养以及人为它是有毒的,显然由此产生的偏差这个责任并不在佛教本身。
  事实上,日心说当初出来说,布鲁诺是被活活烧死的,因为人们恐惧一个颠覆他们世界观的观点出来,现在社会的文明已经不至于如此极端,但是在思想的领域,还是存在类似的情况,对任何的不了解的事物就是先一棍子打死。
  假如一个你很相信的人从小对你说,地球是由乌龟撑起来的,那么过不了几年,你就会认为地球确实是这样撑起来的。任何认为地球是圆形的言论都会被你视为无知。


日期:2010-01-20 13:56:06

  直到有天,我们接触了点佛教的东西,我们发觉佛教似乎并不是那么面目可憎,那位叫释迦牟尼的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于是我们兴趣大增,我们逐步深入了解释迦牟尼佛说过的话,然后我们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佛教并不是过去听说的那样青面獠牙。我们以前对佛教的态度让我们后悔不已。我们从不了解,到比较了解,再到深入了解,然后我们选择依止释迦牟尼佛。

  我们对佛陀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智慧解决了我们很多问题,对他的智慧我们不再存有任何疑问,但是还是有点疑问,那就是佛经里所描述的种种神通。因为固有的观念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虽然我们已经把它铲除得差不多了,但他还在垂死挣扎。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眼见识神通,虽然佛教的神迹并不比其他宗教少。
  虽然佛制戒律严禁表现神通,但佛教的神通记载在所有的宗教之中仍然是最多的。无论是在久远的释迦牟尼时代,还是当代,佛教示现神通的都不乏其人。遗憾的是目击者总是极少数。虽然这极少数目击者言之凿凿,但绝大多数的未目击者仍然是心存疑虑,毕竟我们不了解目击者的诚信指数,如果是老公跟老婆说我看见某某上师飞起来了脑袋上还有七彩光环,相信效果会好很多。

  事实上,正信与佛教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关系。当然也有被神通折服而依止佛教的人,但我认为这种这种关系相当脆弱。因为有些外道也有很大的神通,所以这样的人一旦遇到更好看的神通表演,很容易就被人家拉拢去了。当然一个对佛法有很深入的了解的佛弟子亲见了神通,对他的信心会有很大的促进,此属于另谈。
  如果非要以神通的存在来验证佛陀的话,那么就应该先存疑而不是急着否定。毕竟我们所知的远远小于我们未知的。用一滴水来否定整个大海怎么看都不是智者所为。科学界真正严谨的科学家对神通之类的未知事物尚且不发表看法,何况我们学佛的人。只要功夫到了,自然知道这一切是真是假。
  我们所要做的是把佛法真正运用到生活里,如果佛法可以让我们的问题烟消云散,让我们的问题不再成其为问题,这就是佛法最好的起用。而神通则永远不可能有这个效果。如果一个尚未调伏自心的人拥有了神通,很难想像他会不起慢心。这个时候,他就象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拥有了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搞不好就会把自己弄伤了。而且这把刀对他没有任何用处,当然,炫耀除外。

  好像听过一句话,最大的神通就是把自己的烦恼弄通。在我看来,怎么降服自己的烦恼永远比怎么在水上走路怎么看到墙的另一边更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真正的降服了自己的烦恼,那么离在水上走路的日子也不远了。希望大家也是这样。

日期:2010-01-20 14:33:04

  反思:
  如果我们要往一个杯子里倒水,那么首先我们必须先观察这个杯子,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倒进一个杯子。不同的杯子所需要的水也不同。假如这个杯子还有四分之一的容量可供我们倒水,那么我们就要掌握好倒水的角度,既不要太满,也不要太少。更不要让杯里原来的水和现在的水产生冲突而导致水的外流。
  不过我们通常对观察杯子毫无兴趣,只要看到是杯子我们就会产生往里倒水的欲望。所以我们往往会很受伤。假如对方是无神论唯物论的传承持有者,那么我们并不需要急着往他的杯子里倒水,因为这个时候他杯子里的水通常都是满的,我们需要耐心的等待,我们可以和他聊聊今天天气真不错之类的话题,等着太阳把他杯子里的水蒸发掉一部分再说。


日期:2010-01-20 14:34:51

  权说和实说(转):
  佛陀说法,有权说实说之分。对佛法不甚了解之人经常会认为佛法里面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比如有时候释迦牟尼佛会说地狱是实有,有时候却又说万法唯心,地狱也是虚幻。
  禅宗马祖道一对权说有个比喻,有人问他:为什么说,是心是佛。禅师说:为止小儿啼哭。
  权说就是根据你现在的程度所给予的你所能接受的教法,这类教法并非了义,但可以逐步引导你走向了义。
  打个比方,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问妈妈,小孩子是从哪儿生出来的。妈妈会告诉她,石头里蹦出来的或者路上拣的。这就是权说。

  假如这个小女孩长大了,快结婚了,再问妈妈:小孩子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这时候妈妈绝不会再跟她说石头里蹦出来的,她会很详细的告诉她真实的状况。这就是实说。
  佛法上的老师会根据你的程度来决定你所需要的是权说还是实说,假如你只有五六岁的程度,那么实说对你没有任何好处。等于把一块巨石放在一个小孩子的头上,后果不难想像。

日期:2010-01-20 14:38:02

  而对于那个只有五六岁认识的小女孩来说,小孩子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或者路上拣的嘛。在她心里就是真理。
  而对于成年的这个女孩子来说,会真正明白,小孩子从哪里生出来,整个真相都会明了。可是若她硬要去让小女孩明白,恐怕会很糟糕。
  有时,我们象那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子,有时我们又象那个不理解自己小时候状态的待出嫁的姑娘。很多烦恼,由此而生。

日期:2010-1-20 17:39:00

  一般来说,佛教徒看上去比一般人快乐些,至少平和些。所有的学佛者都应该是快乐制造专家。他们消灭人们的忧愁,并且指导他们如何摆平自己的烦恼。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个。
  但是也有很多看起来“很学佛”的人其实很不快乐,为什么呢?因为释迦牟尼的教法非常复杂,后来的学佛者之间就慢慢形成了非常多的宗派以适应人们不同的需求,接着就出现了带着不同帽子穿着不同服装的佛教徒,还有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服装或者帽子非常眷恋,以致于非常想把它戴到别人的头上。
  甚至于有些人根本没学过佛法,却也开始对佛法大肆的攻击。
  如果任何一个学佛或者学道或者自称学佛或者学道的人,出言不逊或者看别人都不顺眼,愤世嫉俗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这个人是自己出了偏差。这无关乎他们要学的对象,问题在他们本身。
  在佛教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许多佛法上的乞丐宣称自己拥有像国王一样的财富,这样的人有泛滥的趋势,通常这类人表现得自己很有证悟和修行(不然想必是不敢乱说妄语的),或者说他们对很多教法和约束,比如因果律(至少妄语)是根本不以为然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