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三年,一点经历和感受》
第10节作者:
土行者 假如你希望你的脚走在哪里都很舒服,那么有两个选择,一、可以选择把整个大地铺上一层皮革或者地毯;二则是可以选择为自己穿上一双舒适的鞋子。
同样的,如果我们希望在这个世界(佛教叫娑婆世界,也就是堪忍世界,是必须要忍受很多的世界)活得轻松自在些的话,显然也有两个选择,一是彻底改变这个世界,改造整个世界成自己希望的样子;二是改变自己的心,让自己看这个世界很舒服。
如果有人试图让自己的脚变得更加舒服,花费一生的时间去为大地铺上皮革或地毯,你也许会说他们愚蠢。可是我们也总是希望改变世界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改变自己的心。
要想改变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的心。你说呢?
日期:2010-01-20 22:14:05
我们说的话要谨慎并且负责:
如同在天涯发帖需要保存一段时间一样,这样的目的是怕我们发表了不适合的言论误导了别人,这个做法很好。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表达一个观点,观点正确与否,是否会对他人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一个佛教徒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很可能,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度人,实在却在表达一种无知。我们的话所产生的作用将会直接影响我们,比如我们在网上说佛教怎么怎么不好,那么其他人听到了,很可能也会跟着说,那么他谤佛的罪业你也不是没有份儿,你们会坐着同一趟车去地狱观光,当然这个观光的时间会很久。还有一种是宣传自己似是而非的观点,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其实是牛奶里掺着毒药,喝起来味道似乎还不错,不过结果却非常不美妙。结果大概和上面一样,想想真是可怕。
延伸出来下,其实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都该如此,因为因果律不会因为你是否相信它而对你有区别对待。如同法律判罪不会因为你是什么出身什么职业学到什么程度一样。显然,这和恫吓无关。
我们所说的每句话都会有因果,假如我们所说的话导致很多人获得解脱或者至少产生让她不杀生的作用,那么这个因果就是好的,我们也会获得非常好的果报。假如我们所说的话让对方对佛法失去信心,那这个因果也必须由我们承担,即使我们不想承担。因此我们说话之前必须想一下后果,因为毕竟我们不是面对一个人,而是面对全世界。
日期:2010-01-20 22:20:19
胡适之曾经断言禅宗典籍里所描述的神通都属胡说八道之列,他的依据无非是他没见过。这很正常,假如你跟一个生活在部落时代的人说你用一个塑料盒子拨个号码就可以跟几千里外的人说话,估计他也会断言:这都是胡说八道。因为在他的生活里从来没有过这种东西。当然了,部落时代的人不会给你带上伪科学之类的大帽子,这是现代人的专利。
以凡夫之心测圣者之智,就像是用部落时代的文明来衡量21世纪的文明一样。部落时代的人不会认同21世纪的东西,你告诉他打个电话就可以通知他的酋长这里有猎物,但是他不信,或者半信半疑。就像有些人对佛菩萨的话的态度一样,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有些人也是半信半疑。部落时代的人把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当成了宇宙的全部,就像我们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当成宇宙的全部一样(其实它只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及其有限的认知)。然后我们再用我们所学到的那点儿我们认为是真理的东西来衡量佛法,然后我们就成了胡适之。
记得很久以前听过一个笑话,说的是有个老太太,请了一尊佛供在家里,她怕佛像落了灰,就用一个玻璃罩把佛像罩住,但是只过了一会儿她就觉得不合适,非要家里人把玻璃罩钻个眼儿,她女儿问她为什么啊。她说:没有眼儿,时间长了,佛没有空气不是要闷死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表现的并不比那位老太太好多少。更多的时候,我们属于胡适之,不过没把自己的怀疑说出来而已。如果仅仅这样,我们至少没造口业,最怕的是我们不理解的事物,恰如看到移动电话的酋长,我们向全世界嚷嚷说这个是假的,那么恐怕结果会不太妙,显然这个也无关恫吓。因为因果律是个客观规律,不因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那么酋长该怎么办呢,也许当他到了文明社会,或者游览了一趟现代社会,实地考察后,就会明白自己的过于封闭与自以为是了。可是酋长会离开他自我的世界吗?我们呢?
决定我们所有一切的,都是我们自己的身口意的造作。
日期:2010-01-21 14:43:37
楼上的朋友提出的形而上学的问题,我只能尽力作答,因为还是初学,若有不清楚的,还请详研佛典,必能找出答案的,若不满意,见谅!
首先,佛教里只说生命是轮回,可是从来没说过任何事物是轮回的,这个概念这位朋友可能有些混淆了,事实上,佛教把山河大地等都视作依报,所谓依报,就是此心身依止之身外诸物,谓之依报。如世界国土,家屋,衣食等是。璎珞本业经上曰:‘凡夫众生,住五阴中,为正报之土。山林大地共有,名依报之土。’而万法唯心造,任何事物,包括宇宙的一切不过是心之所映。而宇宙的第一因,也就是第一个缘起,在佛教里认为没有绝对的缘起的,是“法如是尔”,事实上,佛教有十不答,即佛陀对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以沉默作答,不是不能答,只是如爱因斯坦回答小学生什么是相对论一般(后面会举典故说明)。
第二个问题,大概就是究竟我们的改变是不是也是注定吧?其实在这里,这位朋友似乎有个逻辑上的悖论,就是先自己设定了解释,然后要我回答。比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张三为什么去打酱油,是因为他太无聊了。然后要另一个人回答:张三为什么无聊呢? 是不是有些类似?先设定了一切都是注定的,然后要对方解释,可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根本不是如此的,或者说,我根本不认为张三打酱油是因为无聊,那么我该怎么回答张三为什么无聊呢?
佛教中,不认为一切都象其他宗教认为的都是有个至高无上的主宰(不管是神的形式还是其他,总之一个主体吧)在决定我们的一切,这其实也是我愿意选择佛陀而不是任何其他宗教中的教义作为我终身学习对象的原因,因为佛陀认为一切都是人自己造作的,人可以决定自己。比如你说的一条鱼的问题,如果你不是一个有主观意志的人,而是一个被人摆布的傀儡,那么显然,认为一切都是因果注定是没错的。可是你当下的一念,一个动作,一句话,本身既是果,却也成为因,因为你的心念一转,就是一个新的种子(所谓佛教里说万法唯心造啊),就象你生气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越想越气,一种是转念想开,可是当你在事后要把这两种结果中你做的任何一种选择都当成是注定的话,那么我无法说服你,因为你已经设定了答案,却要我解释,这个显然已经有悖逻辑了,对吗?
第三个问题:佛到底是什么?佛是大觉悟的人,你说佛到底是什么形态,这个很难回答。先举个例子:就象你心目中思忆起自己的父母的时候,你念头中的父母是什么形态,是有还是没有?是真实还是虚假?若是真实为何触摸不到?若是虚假,为何又让你感恩思念? 还有,电磁波是什么形态?事实上,它本身只能通过其他的形式被发觉,比如机器的运作,等等,让我们知道存在。在佛教中,有三身的说法,所谓法身,报身,和应化身。而佛陀的法身是无处不在的,就象哲学中的主体,而报身,即释迦牟尼佛已经形式上入灭了,至于应化身,则经常听人说,这个是菩萨化身,来救苦救难的啊,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此了。
另附典故:
日期:2010-01-21 14:46:14
巴利文原典中,多处都提到一位游方者名叫婆蹉种。一次,婆蹉种来到佛处,问道:
“尊敬的乔达摩啊,神我是有的吗?”
佛陀缄口不答。
“那么,可敬的乔达摩,神我是没有的吗?”
佛还是保持沉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