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三年,一点经历和感受》
第13节

作者: 土行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请尊重古人的智慧,请尊重古往今来所有有才智的人几千年来的探索,也许你会认为是假的,可是为什么一定要认为你一个人就足以推翻历史上很多人物(其中或者有你极其敬仰的)的信仰,而仅仅认为是一个迷信呢?去心平气和的了解,然后去印证这个世界,不是更客观,更符合马列主义的做法吗?
  佛教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漏皆苦,寂静涅槃,是很容易印证到的,你看世间的什么是长久存在的,金钱吗?地位吗?生命吗?都不是的,都是不长久的,我们常常恐惧于有轮回因果的束缚,所以告诉自己,生命不过是这一次,就此结束,所以尽情享受吧,问题是,你该这样去放纵生命吗?该这样由着自己的恐惧而把脑袋装进沙土中当成鸵鸟吗?

  宇宙的能量是守恒的,物质只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那么请问,死后的世界又当如何?我们生的形式不仅仅是死亡。
  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误会很深,我们不该惧怕误会,可是最怕的是沟通,如果你觉得对未知恐惧,那么不该装作看不到,而更合理的态度是面对恐惧去了解恐惧背后的真相,不该如此吗?
  每天,都要想到:第一我们都会死,第二我们不知道何时会死,第三,我们对死亡有准备吗?
  若果你认同上面三个问题,那么不妨走进佛教的世界,也许你最终还是不认同,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你和这个误会已久的世界做了一次沟通。
  愿吉祥!

日期:2010-01-22 19:14:45

  愿我离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普贤行愿品》

日期:2010-01-22 20:35:50

  从修行的次第来说,一开始有分别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宁只有如须弥山,不执空如芥子许。从一开始的希望向善,到逐渐学习佛法,慢慢了解四圣谛,三法印,四依法,四念处,十二缘起,十八不共法,三十七道品等等,会发现佛法的精深博大。
  《金刚经》上讲,法如同过河的筏,过了就要放下,不需要再背在身上,可是千万不要没过河就要放下,那样不但过不了河,还容易出现悲剧。

日期:2010-01-22 20:41:50

  一开始宁可执著抓住实在的事相或境界,也不能执著抓住一个空的观念,那对修行的危害阻碍更大。执著实在有容易解决,执著空则不容易转身。
  明朝憨山大师说:“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啊。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日期:2010-01-23 12:22:16

  继续:
  皈依的第一年,开始受戒,只是自己从小吃肉的习惯一下要改,颇是困难。所谓的戒要真守,不容易。比如不杀生,平时不从事屠宰相关行业的好些,可是夏天蚊子苍蝇,很容易就一巴掌下去,这个就是习气。
  于是时刻提醒自己,只是很奇妙的,屋子里的蚊子似乎越来越少,苍蝇也慢慢不见了,很感恩,上师三宝的加持。
  另外还有盗,严格的说,拿单位公司的物资做私事也算在盗里了,古人说:不告而取是为盗。更严格些来说,和自己合法收入无关的并且没有得到允许的都算,所以可见戒是于一切处都要时刻自警的。
  人若能不杀盗妄淫酒,一开始确实可能会觉得多了很多约束,只是慢慢的,会反而觉得身心清净很多。


日期:2010-01-23 12:31:06

  人的造业(或者说犯罪过),在身体(身)嘴巴(口)和思想(意)三个方面,最易犯的是嘴巴,很容易就犯了,最难防的则是思想,就是念头上的犯。
  什么是口业呢?大概来说是四种:
  第一、妄语。大家电影里经常看到,出家人不打妄语,就是这个妄语了,事实上,受戒的佛子都不能打妄语。妄语就是存心欺骗人,也就是不诚实,其中以没有证道而说自己证道为大妄语。
  第二、两舌。就是我们常说的挑拨是非。现在有很多人在无意当中挑拨是非,尤其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样做,过失很大的。
  第三、恶口。恶口就是说话没有分寸、没有礼貌、很粗鲁,使人听人之后很难受。凡事将心比心,比骂娘时想想自己被人骂娘什么感受呢?

  第四、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电视电影说得振振有词,天花乱坠,却教人造杀、盗、淫、妄,凡是这一类的都是属于绮语。
  只有离这四种恶业,这个口业才算基本清净了。

日期:2010-01-23 12:38:04

  除了要注意口业(嘴巴)上的造作外,还要注意自己念头上的,所谓意业。
  意业最难防啊,大家想下,自己的思想很多念头随时都会“出轨”,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念头,挺难。
  意业上是起心动念,要防的是贪嗔痴。
  “贪"是贪爱,比如爱一个人,得不到就痛苦烦恼,还有贪也包括吝啬,就是小气了,为什么小气,还是自己贪恋自己的东西,不舍得给别人是因为自己贪。
  那又什么是嗔呢?贪不到就生嗔心了。比如爱一个人得不到,就报复,毁灭了。包括别人不恭敬自己是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也是贪没得到满足,然后大发脾气。

  那什么是痴呢?就是没有智慧。看不破,执着在其中。
  这贪嗔痴就是所谓的三毒,这三毒不想办法去除,很难成就,所以佛法的修学,特别是禅宗祖师大德所提倡的,从根本修。根本是心,远离贪嗔痴,断灭贪嗔痴,真心自然显露,这就是从根本修 了。

日期:2010-01-23 12:44:43

  继续:
  我有个朋友,无肉不欢的类型,刚学佛没信心能吃素的,师父说,可以不一开始就吃素,慢慢来,但是不能吃活杀的,给个过渡时间。行,那就皈依吧。
  过了段时间,很精进,诵经持咒,放生行善,忽然有一天,说看到荤腥,觉得难受不想吃了,以为身体出问题了,检查了下,挺健康啊,然后开始吃素了,水到渠成,问他难受么?说一点都不,就象有天你忽然想早起锻炼了,然后就去跑步了一样,很自然,不勉强。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因为自己修行了,慈悲心慢慢的就增长了,到了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的想吃素了。
  对了,一个小知识:其实对荤腥大家的理解可能是有所偏差的,荤这个字是草字头,指的是口味辛的植物,包括大蒜、薤、葱、韭菜、兴蕖五种。而腥这个字是月字旁,月字旁的字大都和身体有关,比如胳膊,腿,脚,呵呵,所以这个才是指肉类。
  大家经常说的吃荤吃荤,往往真指的是腥这个含义,所以正确的应该是吃腥吃腥,只是习俗成了,就顺其自然了,呵呵。

日期:2010-01-23 15:23:06

  在佛教中,众生平等,鬼神也是六道中的众生,所以都是很平等的存在,没什么的。信与不信,都是各人因缘。不勉强,都随缘的。
  娑婆世界,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堪忍(要忍受)的世界,所以累点正常,谁让我学佛呢,呵呵,愿吉祥!

日期:2010-01-23 23:25:01

  南师在《禅海蠡测 - 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中》说:
  盖佛法认心物二者,皆一体所生之用,亦即一元之二面也。
  师兄,我说过了,我没学习过道家的东西,事实上佛法如海,精深广博,一辈子都学不过来,所以我对道家的教理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学习,实在无法比较,请您见谅。

日期:2010-01-23 23:36:48

  佛经故事,仅供师兄参考::)
  佛经书里有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贵贱和美丑
  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陀之后,很恭敬地向佛陀提出几个问题:
  世尊!
  一、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而且穷苦卑贱?
  二、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但是大富大贵?

  三、为什么有些女人长的美丽出众,却很贫苦,出身卑贱?
  四、为什么有些女人长的美丽端庄,清秀可敬,有财有福,身世高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