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完中国电信的客户之后,金约翰临时提出潜伏到公司去跟员工们见个面,这是计划之外的安排。金约翰的突然到来让大家意外惊喜,在办公室里引起了一阵骚动,他亲切地走到员工的座位,一一握手,他像加州阳光一般灿烂温暖的微笑,一下子就把他和员工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那天,金约翰的午餐是一份送到办公室的外卖。(待续)
日期:2010-03-24 22:51:58
《一个人的战斗:我和500强公司的故事》
连载之六
金约翰的北京之行,我其中一个任务是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一个直播采访节目“踩点”。我要在金约翰一行到来之前,先和工作人员接上头,做好采访的准备工作。采访时间安排在早上七点半,为万无一失,我把闹钟调到五点半,匆匆梳洗完毕就从下榻的北京饭店出发,出租车穿越在宽阔笔直的长安街上,视线中飞速后退的路灯散发着肃穆的亮光,隔着紧闭的车窗,偶尔看见零星的车辆悄无声息地驶过,很就隐没在雾气沉沉的北京深冬的早晨里。
到了位于秀水街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演播厅,还没开门,才站着等了十分钟左右,我已经冻得受不了啦,寒气逼人,冻出来的鼻涕差点都要结成冰渣子了,但是我的精神很兴奋。等到那个美国记者丽莎拿着一杯咖啡赶来的时候,我正在不断地跳着双脚,试图给自己增加一点热量。
全然忘记刚才已经差点变成“冰人”,我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和丽莎定好机位,测试过灯光,我还细心地根据金约翰的身高调整了座椅的高度。中国的公关经理茉莉的电话打过来了,告知金约翰马上就到。这个早晨财经节目的主持人安德鲁在香港演播厅,金约翰对着电视屏幕接受他的采访,然后再通过卫星信号直播出去。
采访结束之后,金约翰和工作人员寒暄了一番,一一致谢。要离开的时候,我发现他忘了拿那个一直随身携带的棕色公文包,连忙提起来交还给他。他居然还能叫出我的名字向我道谢,令我既惊讶,又温暖,这种被“老大”认可的感觉真好,一大早在寒风中经受的刺骨寒意一扫而光。
之后我们陪同金约翰赶回北京饭店,马上就有一个面向国内媒体的记者招待会。招待会还没开始,金约翰得以利用空隙坐下来喝杯咖啡,他非常用心地询问他的公关经理萝拉和中国的公关经理茉莉,他刚才的电视采访的表现是否拿捏适度。对于她们的反馈,他时而若有所思地点头表示赞同,时而认真地追问更具体的意见。
最后,金约翰的北京之行以一个客户答谢晚宴圆满收官。销售们带着自己的客户从全国各地来到中国大饭店赴宴,因为临近春节,宴会厅被应景地装点成一片中国红,处处张挂着火红的中国结,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
金约翰在晚宴上充分展示了他的明星范儿,客户们把他包围起来,争着和他合影留念。金约翰镜头感很强,对着镜头的一刹那,眼神明亮,笑容真诚,露出洁白而整齐的牙齿,专职摄影师咔嚓咔嚓地按动快门。等客户都离开了,公司的同事们也开始“追星”,一起排着队,一一地和金约翰合照。拍完照之后,他微笑地对我说:“谢谢你成为C公司的一员。”
第二天,金约翰乘坐他的私人飞机匆匆离开北京,据说他要赶回美国参加小布什的就职典礼晚宴。
在2001年的北京,作为首席执行官的金约翰,给我这个普通的中国员工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印象,他一个真挚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无不令我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着C公司尊重员工、平等待人的企业文化光辉。只是当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和金约翰的下一次交流,将会发生在数年之后,而且居然是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和感受出现。(待续)
日期:2010-03-25 22:01:57
《一个人的战斗:我和500强公司的故事》
连载之七
金约翰的访问圆满结束后,我们市场部的同事们绷得紧紧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大家聚集在国贸附近的皇城老妈火锅店,算是为自己庆祝一下。那天晚上,有安薇,梵丽,水仙,亚玲,茉莉……那天围桌而坐的我们,先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主动或被动离开了C公司,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朝着梦想的方向继续前行。在这里祝福她们一切安好!
沉静的安薇,浅笑时如夏花般灿烂,她娇弱的外表让人忍不住想去呵护她,可她工作起来却颇具大家之风,思路清晰,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她总能找出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
聪慧的水仙有江南女子的细致灵巧,即便生气的时候,说话也是轻言慢语,她从来不会因为手头上的任务多而耽误任何一桩事情。她唱歌很有天赋,唱起那英的歌,高亢嘹亮的音质浑然天成,模仿王菲的时候又是如此空灵婉转;
梵丽是位开朗豪爽的北京姑娘,她的笑声特别有感染力,让人也忍不住跟着一起开怀大笑;
亚灵像位教养良好的大家闺秀,热烈讨论的时候,她喜欢在一旁安静地聆听,但是一旦开口,她的意见总是不容大家忽视;
茉莉沉着大气,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她向来从容应对,我常常戏谑她是“临危不惧”。有一年夏天,我们专门到大觉寺去看挲罗树开花,可惜花事已过,于是我们相约找机会再去……
佛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和这些可爱的姐妹们曾经有缘一起共事,当年C公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活力有激情的工作环境,让我们快乐、忘我、专注地工作。那时,即便公司存在着办公室政治,也仅限于高层之间,对我们这些基层的普通员工而言,“斗争”的硝烟离我们很远,不像发展到后来,办公室政治像细菌一样四处蔓延,防不胜防,一些早期加入公司的老员工都有“水土不服”的感觉了,聚在一起时发完牢骚,也只有无奈地叹息一声:“唉,公司的文化变了!”。(待续)
日期:2010-03-31 22:30:53
《一个人的战斗:我和500强公司的共事》
连载之八
阿利与艾德的午餐
时间还是回到2007年夏天。我的老板小M向我发出“Bottom 5 (末位淘汰)”通牒的第二天中午,剑兰问我,“午饭还是去老地方?”我们的“老地方”是与公司两条马路之隔的太平洋百货公司二楼的“阿利与艾德西餐厅”,很多附近上班的白领都喜欢来到这里解决午餐。通常这些白领们很容易被辨认出来,胸前挂着的门卡用有公司标志的细绳系着,他们行色匆匆,埋头吃饭,用餐时间或轻声交谈,如果有心听听他们的谈话内容,无非哪个项目又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或者停滞不前,去哪里度假时还被老板追着要数字, 预算控制最近不能出差,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难题等等,当然,房子、车子、股票的话题是脱不了的。
我和剑兰来到阿利与艾德西餐厅,看到公司里的阿杜和艾克斯刚刚落座,他们也是这里的常客。阿杜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外企,可以算是职场上的老江湖了。他的员工卡的号码是以8字开头的五位数,从这可以判断出他是在2000年以前加入C公司的。可能在IT圈儿里呆久了,他不像一般上海男人那样注重穿衣打扮,穿着的风格基本是“硅谷风”,镜片后一双不大的眼睛却颇有神采,除了本职工作,他在公司里还有另一重身份,属于“Beat It”团队的成员。“Beat It”的名字借用了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的一首歌,顾名思义,”Beat It”的意思就是“打击它”,这里的”It”指的是“华表公司”,这是一个虚拟的团队,每位成员都是从各部门抽调出来。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C公司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在调整销售策略之际,市场份额逐步被华表公司蚕食,C公司内部“狼来了”的声音越来越响,所以专门成立了这么一个虚拟团队,在产品线、性能、价格、市场份额等方面研究华表公司,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