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泽尔系列侦探小说之冷钢》
第30节作者:
钟涵冰 它们是不是也能在这幅区划图里找到呢?——这该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疑问。
我像一个在突然之间捉住灵感的画家。当烟蒂掉落在房间地板上的时候,这间房里已经不剩下任何人了。
而我正向着站口跑去…
日期:2006-7-17 19:49:00
第六节 交 点
“总局那边施加的压力一直很大…你知道的,拖了这许多年。你看看,看看——幸亏我们没将这个案子交上去!”, 菲克(Fick)副部长将手中的材料重重地摔在会议桌上。
“报复行为,纯粹的报复行为!”,普莫尔(Pummel)副局长甚至激动得大声叫嚷起来。
我并不太清楚这个会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此刻正坐在会议室里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上,翻看着伊塞尔副局长分发下来的会议材料:这基本上就是我上周五交上去的、标题为《关于三月连续杀人案的重要报告》的报告原稿,只不过最后的署名换作了“伊塞尔·普彭曼(Puppenmann)”而已。
“文泽尔探员,你们知道的——让积格勒那家伙也不得不佩服的那个。给了我这样的一些提示…”,伊塞尔副局长翻了翻手中的材料,抽出其中包含交通区划图的几张,举起来示意了一下,“…这些,当然是对这个报告的最终形成有帮助的。”,他看了看我,与会的其他人也顺着他的目光看过来——当他将那几张纸放下时,大家的目光也就迅速收回了。
“因此,我认为,对于这次行动的具体部署,我们也应该听听他的意见。”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我:
“文泽尔,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采取行动呢?”,他问我,以一种上级特有的口气。
我在心里摇了摇头——昨天在办公室里,他已经问过我这个问题了:但今天,为了配合他所精心组织的会议,我还得再向局里的其他领导们耐心地重新解释一遍。
我越来越想辞职了…
“嗯,正如伊塞尔副局长刚刚所讲的。参照伯恩哈迪-坎普尔的那个案子——请大家看看手上的材料,在本市的交通区划图上,当我们依次连接托伊德街站和雷街站、威尼斯街站和七丨警丨察分局站之后,两条直线毫无疑问地在远山小径站相交——这和我在问询坎普尔·格兰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线索相符,因此…”
“那个…文泽尔探员,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所以,请你直接谈谈你对这次行动的意见就可以了。”,伊塞尔副局长有些尴尬地打断我——看来,他大概并不想让在座的其他人了解我调查的经过(理由当然再明显不过)。
“哦…那么,我提议本月十九日凌晨,全面封锁朗林根区碧安卡街一带以及弗若尔(Furor)街的公车站。对于碧安卡街,根据以往的经验——开放停车场及地下通道是必须注意的地点。另外,考虑到凶手可能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沃洛斯街地铁站至六丨警丨察分局站一段也应该重点设防。驶过碧安卡街的公车线路有371路、375路、79路以及772路专线——在相应的时段里,最好能在发车时安插便衣,司机也应该由警员代替。”
“…我们哪来那么多人手?”,基尔副部长咕哝着。
“这点上,我认为,我们应该和邻近的六分局合作——总局那边,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回应…”
“够了,文泽尔…我是说,你的意见,这样就够了。”,伊塞尔副局长再次打断了我的发言。
“我们怎么能让别局的人插手?这么好的机会…”,普莫尔副局长转过头来,以一种近乎训斥的语调对我补充道。
他们的顾虑我完全明白:破获“镰刀罗密欧”案的功劳,最多也只能在十一局的范围内瓜分——他们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相应的行动,我们会妥善安排的。文泽尔…喂,文泽尔,你去哪里?会还没开完呢!”
我真想就直接回答“我辞职了”,但我现在还不能这样做:
“哦,和南门监狱那边约好了——问询的工作还欠下一部分…”,我含糊地回答着。
“是么?那你就先走吧。如果有什么新的线索,别忘记尽快向上级汇报。”,伊塞尔副局长对我笑笑。
“嗯,我会的…”
我点点头,离开了会议室。
……
日期:2006-7-17 19:52:00
如大家所知的,坎普尔此刻依然被强制隔离着:缺少了问询对象,我刚刚所说的“问询工作”自然也就不能顺利进行(那当然只是我想要尽快逃脱这所谓“高层会议”的幌子)。
也不知那会议什么时候会开完:我只好躲进档案室,对着成堆的卷宗燃起一支Marlboro——这毫无疑问是违反警规的。
今天是3月10号——还剩九天的时间。
但,我的报告已经交了上去。至少,对于我个人而言,“镰刀罗密欧”的案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结束了——昨天的谈话中,伊塞尔副局长明确告诉过我,3月19日的行动(不管他们最终决定采取怎样的具体方式)我不需要参与。至于总局奖金的具体安排,他也给了我一个看起来比较合理的建议——奖金由他代表十一局领取,然后再私下里发放给我,另加上额外的、以分局名义单独颁发的奖金。
这样做的理由,按照伊塞尔副局长的说法,是“将荣誉让给整个局子”——而实际情况当然涉及到局里高层的权力分配和平衡:据说,布伦法局长在前往梅尔市参加州里的警务高级会议之前,曾向总局递交过调整本局高层职务分配的报告——我这个小探员和局里的权力分配自然全无关系。与其将侦破“镰刀罗密欧”案的功劳浪费在我的身上,倒不如归在分局高层的名下比较实际。
而我也能在奖金方面得到补偿,加上我本来就要辞职,对荣誉和升职并没有太大兴趣:因此,我当时就接受了伊塞尔副局长给我的建议。
“你还可以考虑看看的,毕竟…本来是属于你的荣誉。”,副局长对我直截了当的让步感到相当意外。
“那没什么的,荣誉对我而言没什么意义…”
……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我交上的那个报告有多大的价值(更不用提什么荣誉)——那个草草写就的报告里面,仅仅阐述了站名的秘密,仅此而已!
甚至这些秘密也不是我所发现的——伯恩早在五年前就发现了它(或许是在某次无意之间眺望窗外的时候)。从某个角度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死去的伯恩间接侦破了这个案子,我只是偶然发现了他所遗留下来的线索而已。
哈,就连坎普尔也用她特殊的方式给了我们足够的提示。我之前曾经作出过一点令我自己也感到十分迷惑的推理——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当我表明我不是记者、而是十一分局的探员的时候…那时候,我甚至连“探员”二字都没来得及说出口,坎普尔就已经掐住了我的脖子。
坎普尔的第二次失常,诱因就是我在对话中无意提到的“十一丨警丨察分局”。
在特奥多尔街的发现,给了这个推理很充分的理由:
伯恩哈迪/坎普尔案
犯罪现场/抛弃头颅地点连线示意图
(取自会议材料)
日期:2006-7-17 19:58:00
我交上的报告中,直接就附带上了国家铁路公司印制并免费发布的、全彩色的《自由意志市交通区划图》(那是我在总火车站的问询处领取的)——伊塞尔副局长则将我所标注的、各个现场和抛弃头颅地点以直线相连接的部分单独截取下来,并整合到了会议材料之中:他对那个会议还是费了一番心思准备的(至少,我们现在查看起来也方便了许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