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满足低级需求,只能让孩子活得越来越像动物而已。可是孩子不是小动物是人,作为人来说,孩子的心灵需要成长,孩子的心灵也需要营养。只有精神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孩子才会真正拥有长久的快乐。
日期:2009-04-12 21:55:33
培养阳光孩子15
我在网上辅导了一些孩子,孩子的心里话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妈妈,却愿意告诉我;我给孩子提出的建议,孩子很乐意去做;孩子有了进步,马上向我汇报;孩子跟妈妈闹矛盾,马上想上网找我。有的孩子超可爱(初中的孩子),我教他一个学习方法,他说:“我今天就做。”我让他准备一些材料,他马上说:“老师,你等一下啊,我现在就去做。”回来后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全部准备妥当,积极性和热情特高。
他们的妈妈特纳闷,自己为孩子付出这么多,得到的是孩子的对抗,叫孩子向东,他偏向西。我为孩子做了什么,我只是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仅仅是通过网络跟孩子聊聊天,就能对孩子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什么?她们想不通。
的确,我为孩子做得很少,不及妈妈们付出的百万分之一,可是我懂孩子,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我只是用语言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我给予孩子的正是孩子渴望的,妈妈却一直没给孩子的,于是孩子的天平向我这边倾斜了,并非我给孩子施了什么魔法。我想作为孩子的妈妈,应该好好反省深思并做出改变了。
日期:2009-04-13 19:50:20
培养阳光孩子16
那么家长到底该怎么去做才能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呢?才能达成自己的根本目标呢?
我认为只有培养阳光孩子才能达成家长的根本目标。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是阳光孩子呢?阳光孩子就是那种心理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自我价值高的孩子,外在表现出来的是快乐、有爱心、充满活力。
真正恒久的快乐,来自于内心,与外在的事物没有必然的关系。真正爱孩子的家长,如果希望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就应该从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满足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需求,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聚正面的能量。
其实每一个孩子在出生时都是一位可爱的天使,他降临到您的身边,是上天送给您的最好的礼物,您越把他当作天使,他越能成长得像位天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越是关注他内心的需要,无条件地接纳、理解、尊重、爱、鼓励、欣赏他,不断地为他的内心输送正面的能量,他内心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从而形成许多内在的优秀的心灵品质,成为阳光孩子。
阳光孩子在这种日复一日积累的正推力下,几乎是呈直线地往上走,与其他孩子相比会遥遥领先,他的成长道路是顺利的、光明的。
但如果家长不断地做相反的动作,就会不断地为他的内心输送负面的能量,在孩子内心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孩子的内心就会越来越混乱,内心世界各种声音和各种情绪就会不断打架,造成内在的各种消耗,他用在外面的力量就很弱,因为他的大部分力量已经消耗在内部了。问题严重的孩子呈现在外的就是表现出各种不良品质,从而成为一个问题孩子,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没有动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差。
日期:2009-04-13 22:05:02
培养阳光孩子17
阳光孩子由于不断在积聚正面的能量,他的魅力是由内而发的,所以表现得与众不同。
阳光孩子开朗乐观、富有爱心、充满活力,就像一束阳光明媚而快乐,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把快乐带到那里。
阳光孩子总是以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态度去看待问题。
阳光孩子有独立的意志和主见,所以他能主动去影响周围的环境和人,而外界不良信息和他人的看法对他的干扰却不大。
阳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能较为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盲目自大。
阳光孩子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生机勃发,就像蒸蒸日上的太阳,孕育着生命力和希望。
阳光孩子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勇于探索,对学习和生活都有兴趣。
阳光孩子富有爱心和同理心,因而会发展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他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要求和他人的幸福发生了冲突,一般不会任性冲动地一意孤行,而是调整自己的行为,尽可能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保持和谐。他能与周围的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广受欢迎,处处能得到外援。
阳光孩子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适应和应付各种各样的环境。
阳光孩子并不是没有烦恼,但他已将乐观融入自己的性格,所以他的恢复能力很强,能很快从烦恼中摆脱出来,并且不会为烦恼所伤。
阳光孩子心理素质高,他能将情绪对人的负面影响和困扰降到最低值,所以他的精力更集中、更专注,学习、做事的效率就更高。
阳光孩子其实更容易成功,因为他驾驶着一辆最优质的车,经历最小的障碍,所以能更快地抵达成功的目的地,而且成功了他会更快乐。
培养阳光孩子就是从一开始就锁定孩子本人以及家长的根本目标。如此,幸福快乐之花从孩子的人生之初开始怒放,到人生的终点也依然灿烂。
日期:2009-04-14 16:31:44
培养阳光孩子18
●现实生活中阳光孩子很少
◎现实生活中阳光孩子很少,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却呈上升趋势。由于家长没有认识到心理疾患的严重性,不知道孩子的哪些异常表现是心理问题的外化,心理疾患在隐蔽中发展,所以才更可怕。
可叹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阳光孩子却很少。
不仅是阳光孩子很少,连心理健康的孩子都在减少,而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却在增多。
据2007年2月的《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邓小虹说,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在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80%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疾患未被大家关注,以至延误病情,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成中小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问题,这个数字着实够让人触目惊心的了!想一想看,如果有三成孩子身体健康出了问题,那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家长们一定高度重视,寝食难安。
可是孩子心理上出了问题却被漠视了,80%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疾患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家长往往是等到孩子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或行为怪异或自杀才惊觉。据有关数字统计,我国青少年每年自杀人数达十万之多。
为什么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家长却没有觉察?
为什么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更谈不上重视?
主要原因是因为心理健康对于家长来说是个盲区,一些家长缺乏基本的心理常识,实在是有扫盲的必要。
孩子打个喷嚏,家长有可能会紧张,摸摸孩子的头或给孩子加一件衣服。孩子流鼻涕或咳嗽,家长可能请假不上班带孩子上医院。这些都反映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极度重视,一旦孩子的身体显示异常信号,家长就会敏感地采取行动,将病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