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阳光孩子》
第12节

作者: 查向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依恋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内心是很安定的,少有恐惧,和父母能形成很亲密的关系,当他遇到烦恼时会把父母当作第一诉求对象,并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很容易与父母形成知心朋友般的亲密关系,会主动将自己内心世界向父母敞开。
  所以父母首先应该满足孩子依恋的心理需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在1岁半以前最为强烈,也最应该受到重视。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也仍然会有依恋的需求,家长也应该尽可能满足孩子。我在这里以1岁半前的婴儿为例来分析说明。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1岁半以前的婴儿处于依恋期,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婴儿需要一个可以全身心托付和依恋的人,当他需要和召唤的时候这个人能随时出现,并给予他良好的回馈。显然,母亲是婴儿依恋的最佳人选。
  婴儿初来乍到这个世界,就如同我们孤身一人进入太空,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个人的感觉是何等弱小而且无助的啊!
  设想一下,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从未到过的星球,吃喝拉撒都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一个比自己强大得多的人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我自然会强烈依恋和依赖于他。在我需要的时候,我希望他能随叫随到,如果我所需要的一切都能因他的出现而得以满足,那会感到幸福和快乐。由此我会认为自己进入了天堂,而照顾我的人在我心目中就同天使般迷人而且有无穷的魅力。

  但是如果我没有这么幸运,孤身进入太空中遇到的第一个比我强大得多的巨人对我是冷漠的、粗暴的,他虽然也给予我衣食,但却喜怒无常,看我不顺眼的时候,就给我一巴掌或冲我大喊大叫,而我却无力反抗和脱离他的控制,我将受到何等的惊吓,愤怒、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将包裹着我,个人的弱小无助感也会数倍地扩大,我又怎么可能对这个新环境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呢?

  同样,新生儿来到人间,如果母亲给予他天使般的耐心和爱心,他的感觉会如同进入天堂。在这一阶段母亲完全不用担心宠坏了孩子,相反应无微不至地照顾新生儿,尽全力满足孩子依恋的需要,比如经常抱孩子、亲吻孩子的小脸蛋,抚摸孩子的身体,微笑温柔地和孩子说话,哼唱歌谣,当孩子哭闹时马上出现,及时寻找原因并抚慰孩子,使孩子的需要都能得以满足。

  当母亲把爱和温暖的信息通过语言、动作传递给孩子,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最初的认知就是安全、信任、温暖的,这将为他形成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他成为阳光孩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母亲很少陪伴孩子,当孩子需要她的时候却见不到人影,孩子依恋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的心灵就会留下阴影。
  如果母亲喜怒无常,对新生儿疏于照顾或缺乏耐心,对孩子哭闹的反应是冷漠、拒绝、迟钝甚至粗暴的,孩子就会感到焦虑、不安、恐惧,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值得信任的,不安全的,从而形成猜疑、嫉妒、孤僻、敌意、攻击等人格问题,并且很难与他人建立和维持亲密的关系。

日期:2009-04-29 08:51:26

  培养阳光孩子38
  然而百分之百满足婴儿对于依恋需要的母亲很少,这其中有各种原因:
  一种原因是有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几个月后就不得不去工作,把孩子交给保姆去带,孩子对母亲依恋的需要由于和母亲相处时间太少而得不到满足。
  我以前曾在幼儿园工作过,幼儿园里有一个小班的男孩,总是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状态之中,不停地哭泣,必须要幼儿园阿姨长时间拥抱爱抚才能安静下来。
  据说这个孩子患有“皮肤饥饿”症,在他出生后,父母由于过于忙碌,把他交给保姆,而保姆很少去抱这孩子,结果孩子就出了问题。

  另外还听说有一位女士,当她“皮肤饥饿”症发作时,全部心思只能去对付这种饥渴,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追溯其病根,竟是婴儿时期得到的爱抚和拥抱不够。
  母亲没有满足婴儿依恋需要的另一种原因是有的母亲接受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我在刚做母亲的时候,就有朋友对我说,小孩子天性爱哭,常常会无缘无故地哭,如果他一哭你就去抱他,这样会娇惯他,让他独自去哭好了,哭还能锻炼他的肺活量,越爱哭的孩子生命力越旺。这话听起来像是有道理的,实际上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而我当时因为还没有研究家庭教育的理念,对于别人介绍的经验所以会盲目相信。现在想一想真的很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无知,因为无知,所以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母亲不能满足婴儿依恋需要还有别的原因,比如母亲自己情绪不稳定等等。
  种种原因导致孩子在生命初期的心灵需求在不同程度上没有得到满足,没有享受到足够的爱。依恋需求严重不足的孩子一生都会伴有依恋饥渴症,他会不断寻找依恋对象,并要求依恋对象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长时间地陪伴他,如果对方稍有不周,他就会恐慌,感到无所适从,在内心深处升起被冷落、被忽视的焦虑和不安,从而用哭闹,发脾气等方式去纠缠对方,以求获得对方的重视。这样的人很难有幸福的婚姻,因为他没有安全感,所以会不断地怀疑对方对自己的感情,也不能给对方自由的空间,只有对方不断地在他耳边说爱他,只有对方的表现让他百分之百满意他才能心安,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婴儿时期内心的不安将波及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婴儿出生至1岁半这一阶段,母亲最好是全心全意地去照顾孩子,尽全力满足婴儿对依恋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爱。

日期:2009-04-30 09:27:42

  培养阳光孩子39
  建议:1、孩子在1岁半前最好是由母亲自己来照顾,不要交给老人,更不要交给保姆。
  2、母亲喜怒无常的情绪,冷漠、拒绝、迟钝甚至粗暴的态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要尽量避免。
  3、经常对孩子微笑、哼唱歌谣以及和孩子说话,对孩子多一些耐心、温柔和体贴。
  4、不要听任孩子哭闹,孩子情绪不稳定时更需要你的安抚。

  5、不要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需要你的积极关注,特别是刚出生后,特别需要你倾注很多时间和精力来陪伴他,并给予他多方面的刺激。
  6、经常抚摸孩子或给孩子做身体按摩。孩子长大了也仍然需要与父母有一些身体接触,如一些亲密动作:亲一下孩子的额头、抚摸孩子的头或头发、和孩子拥抱、拍拍孩子的肩膀、拉着孩子的手。
  7、允许孩子撒娇,撒娇是孩子想要亲近父母的正常行为。
  8、孩子上学以后,不管多忙,最少每星期都应该抽出半天时间来陪孩子尽兴玩耍,有条件的话应经常陪伴孩子玩耍或游戏。

日期:2009-05-01 09:13:56

  培养阳光孩子40
  ●有安全感才会有安稳的心理基础
  ◎孩子需要安全感,有安全感才会有安稳的心理基础,安全感很好的孩子有着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从容,安全感不好的孩子有点事就焦虑、恐慌。
  孩子因为自身的弱小,所以他们非常需要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们的心灵才会安宁和平静。对依恋的需求归根结底也是来自于安全感的需要,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照顾他们的父母及其他亲人的态度。
  安全感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一座大厦的基石。有安全感的孩子,便会有安稳的心理基础,不会碰到一点事就焦虑、就恐惧,而且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变化。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则容易成为敏感、多疑的孩子,无端地产生恐惧、焦虑和不安感。

  遗憾的是有的父母不懂得安全感对孩子的重要性,他们甚至故意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我经常听到母亲在孩子不听话或哭闹的时候,就会说:“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