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僧角度看,担子在遇到猪之前都是猴哥挑,他也有马骑,接纳猪和沙僧对他没有什么明显的好处;从猴哥角度看,他如果接纳了猪,就可以把担子给猪挑;从猪的角度看,接纳了沙和尚,担子就不用自己挑了。这就像吴思先生所说:“当时的政府工作人员似乎也像如今一样,位子坐稳当了,就想把脏活累活交给临时工做。临时工干久了,位子也坐稳了,又会招徕和支使二等临时工,同一职位上就可以形成三个等级。”
这本来是取经团队这个代理人集体的“利益最大化、劳累最小化”的本能冲动,但却掩盖了一层“组织考察、任务需要”的面纱。“观音在招收取经团成员的过程中,没受收取妖精的任何好处,甚至连妖精的一杯水也不喝。如此廉洁自律,堪称楷模。招聘流程很有意思,每次都是观音事先躲在背后,让她的学生木叉上去大战三十回合,然后确定取经人选。”好像是公正合理,但除了统一战线这层政治意义以外,观音充分考虑到了白员的合理名额。她没有少定一个,也没有多定一个,就是这五个成员。她知道,如果人数少了,主要骨干劳累过度,会忙中出错,至少对上级会有牢骚。尤其是猪,好吃懒做,如果一直让他挑担子,很有可能中途“散伙”;如果人数多了,就会人浮于事,效率太低,西天也没有那么多位置,六耳猕猴想混进去,不就被猴哥打死了么?当白员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由于猴哥一直把自己当正式员工,把猪当白员,对猪一直态度很差,经常捉弄他。他们之间的矛盾累积下来,在三打白骨精后才真正有了转机。
日期:2007-10-2 14:01:05
取经领导核心的确立
唐僧虽然被上级内定为取经团队领导,但他的实际领导地位其实是在取经途中逐步确立的。他一开始很不像个领导的样子,倒有点像抗日电影里的伪军。
让我们看看他当初的表现。
出发没几天,还没出大唐国境,就碰到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三个妖精。当着唐僧的面,把他两个随从“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很有尊卑长幼之节的给吃了。
往下,被困于虫蛇虎豹之间,虽然没被攻击,却也被吓得走不动道了。幸亏双叉岭的猎户刘伯钦出现,才算又有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这之后,唐僧就把刘伯钦当作倚靠了。到两界山,听说刘伯钦不能再送自己了,唐僧是什么反应?“牵衣执袂,滴泪难分”。(摘自《西游八十一》)
首先值得分析的就是在大唐国境内的那三个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它们并不简单。
他们把唐僧的从人吃了,但没吃唐僧,而护送唐僧的六丁六甲等也没有现身保护,太白金星也不在唐僧被俘之前来营救。据太白金星说是因为唐僧“本性元明”,理由实在牵强,十有八九是他知道这三个妖怪不会吃唐僧。西天路上关于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的消息没有传到大唐倒也罢了,即使是当一般的肉吃了下酒,这三个妖怪也没有,特别注意,他们连马都没有吃。
这三个妖怪的出现,首先是精简了编制,为猴哥等的加入腾出了位置。其次是给了唐僧一个下马威,让他明白取经不是件容易的事,对唐太宗夸下的“只在三年,径回上国。”是不现实的,为他日后容忍猴哥等打下了基础。最后,让西天的第三梯队领导人对以太白金星为代表的天庭有好感,为日后西天与天庭的关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三个妖怪是活雷锋吗?不,据我推测,他们是天庭受西天委托派下来执行特殊使命的天兵天将。
唐僧的随从,勉强也和佛门有点关系,虽然西天没有他们的位置,但要直接出面解决他们,确实很不方便,影响也很坏。因此西天委托天庭处理。而天庭也不好直接处理,比如用雷电打死他们之类,这样不就显得佛法不行,连两个随从也保不住么?由天兵天将下凡,化身为妖怪,还可以算到八十一难当中,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最后由太白金星出面营救唐僧,更是给唐僧一个好印象,对天庭的感激在日后肯定是有用的。
就这样,一幕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就在唐僧眼前上演了,可怜那两个随从作了牺牲品。
吴思先生在《潜规则》里提到“合法伤害权”:“无论正式规定是怎么样的,掌握了合法伤害权的人就是牛气得要命。在他们的眼睛里,老百姓形同鱼肉。我们的祖先也就以"鱼肉百姓"一词来形容这些人和老百姓的关系。 ”“挥动伤人的利器需要使用者心存恶意,这就需要克服良心的障碍。"赇"则替人免除了这些麻烦。只要你手中有了权,它就会主动找上门来,甜蜜蜜地腻上你,叫你在绝对不好意思翻脸的情境中缴械投降,放下武器,跟他们变成一拨的,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你无须任何恶意,甚至相反,拒绝这种赇,倒需要几分恶意,需要翻脸不认人的勇气和愣劲。因为赇通常是通过亲戚朋友的路子找上门来的。你不仅要翻脸不认谦恭热心的送礼人,还要翻脸不认你的亲戚朋友。”
天庭做这种杀人的勾当其实也和这个“合法伤害权”有点类似。首先天庭有“合法伤害权”,下凡杀几个凡人真是一点困难都没有,还化身为妖怪,连借口都不要。其次,这个活是西天找他们办的,要拒绝他们就会伤害双方的关系。所以虽然正式规定是“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但实际是为了政治目的不择手段。
双叉岭的猎户刘伯钦在猴哥之前承担了保卫唐僧的重任,他的回报是唐僧给他做了佛事,超度了他的亡父,也算刘伯钦卖命杀虎的“血酬”了。
猴哥加入取经队伍,是取经路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猴子被压在山下五百年了,寂寞透顶,备受煎熬,看前途始终一片黑暗。忽然听说有了解脱的希望,欣喜之何如,那是不消说得。这几年里,当然是日夜盼望着唐僧的到来。“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真是心声。
同时,猴子怕也不免一直在设想,这个来救自己脱困的,将是何等人物吧?
绝境中的人幻想自己的救星,大约总是往英明神武的路线上走的。何况,观音还说了要他拜取经人为师。有和菩提祖师相处那十年的经验,“师父”这个词,在猴子脑海里,该是很温馨的回忆。于是,猴子对这个还未见面的师父,大概还会些格外的期待。
所以,等发现唐僧是个脓包势的和尚,猴子怕是几乎要生出荒诞感来。
不久之后,猴子打死几个毛贼,唐僧跟他絮叨个没完。猴子一怒,就撂挑子了。
固然,是“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但对老和尚这么没耐性,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普遍真理的体现吧。”(摘自《西游八十一》)
猴哥听龙王一番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后,回到了取经队伍。让我们研究一下龙王的话有什么含意。
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摘自《西游记》)
猴哥原本只是凭一颗对唐僧救他的感恩之心加入取经队伍,没有考虑到其中的政治意图。龙王则把其中的玄机点了出来。首先引用张良的典故,暗示猴哥唐僧的无能和啰嗦其实是上级对你的考验,只有通过这个考验才能进入体制。猴哥当年反抗体制,付出了被压五百年的惨痛代价,他当然不愿反抗体制,而愿意进入体制。然后更明白的把保唐僧和成正果联系起来。最后,龙王告诉猴哥,要想进入体制,就必须服从取经这个大局。
猴哥很明白,他没有再抱怨什么,马上表明态度:“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
回来以后,观音和唐僧用欺诈的手段给猴哥上了金箍。但猴哥并没有太多反抗,刚开始只是因为头痛难忍想打唐僧,这只是本能反应。他在以后都没有伤害唐僧的企图,否则,偷空给他一下实在太容易了。实在不好下手,也不用费劲,让妖怪把唐僧吃了就是。他后来是完全理解了取经的重大意义后的自觉行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