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挨着的加拿大 -- 你所不知道的国外生活》
第6节

作者: yrcrab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严格的说我没有打过洗盘子的工作,唯一的一次比较像体验生活。总觉得出来念书没洗过盘子好像缺点什么,于是就想把这课补上。某日朋友有事,于是帮他去他打工的越南中餐馆洗盘子。任何餐馆的厨房都不要看,这句话在哪里都适用。一共两个大池子,一个里面已经堆满了中午的碗碟,是把碟子碗先泡一下,还有旁边的垃圾桶是泡之前倒掉残余。另一个是冲洗的主战场,有一个管子可以冲出强力水柱。再旁边就是高级的机器设备,一台洗碗机,所谓洗碗机其实看着就是一个铁皮盒子,用一个塑料盘子,就是装水果的那种,四面有档头,把碟子碗甚至是桶排好,放到洗碗机里,拉下一个大拉霸一样的杆子把门关上,按开始,上下的水柱就会冲洗里面的东西大概30秒。这里就是最有技术含量,也是区分老手新手的地方。一个是经过第一个池子泡,第二个池子水冲,那末什么样的污垢在洗碗机里一定可以冲洗干净,这是要靠经验判断的,如果洗碗机出来污垢还在就要返工,相反你要是冲的太干净洗碗机的作用就降低了,那麽你一定是花了多余的时间在第二个步骤,其中拿捏要靠日积月累,甚至要明了你餐厅的烹饪种类。第二个技术点就是碟子碗在洗碗机中的排放,因为横竖都是要开一次机器,而塑料盒子大小一样,怎么在有限的空间内挤下最多的碗碟,还要能保证他们都冲到水,这是有学问的,但不一定要经验,聪明人第一次也许就摆放的很好。另外就是洗碗碟的比例,不能因为碟子好摆放就一直只洗碟子,因为这样碗就可能不够用,于是均衡的出货,并且随时注意市场也就是餐馆需要的动态也是技术之一。再有就是不能傻干,要自己掌握节奏。因为餐馆老板都是资本家的典范,一定会压榨你的所有价值,如果你很有效率的把碗很快都洗完了,老板就会让你切菜,打扫等等等等。于是忙的时候动作要快,要不碟碗不够用老板是要骂人的,而闲的时候动作又要放慢,省得老板看你闲给你再找事做。最后就是,反正这些碗碟洗了不是自己用,所以连打工的带老板都不要求洗得干净。刚开始时还想洗得干净一些,结果老板看到立刻过来说,不用那么认真,随便冲冲就得了,你看,老板都无所谓我们打工的才不上心,所以下次看到不那么干净的餐具千万不要惊讶,洗碗就是这么回事。


日期:2010-05-02 09:46:56

  18.大学的老师的口音
  大学的老师来自五州四海,就像国内大学有时候会有口音很重的老师一样,加拿大的大学也有同样的情况。理科学院和工程学院有大量老师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而文科学院和管理学院则有西欧、东欧以及东边法语区来的老师。于是各种五花八门的口音便有了空间。根据ESL得出的经验,中国人说英语多数都带有强烈的口音,但是最后能说的好。一般认为日本人是最不会说英语的,这多数是因为日式英语的误解。这日式英语确实阻止了他们正确发音,因为日文的片假名组成的外来语词汇都是按照发音拼成的,很多都是英文单词,但是这转换后的发音却变得很日本,例如所有的“r”他们都会发成“l”,因为日文没有“r”的音,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因为原词是英文,所以经常是日本人以为他说的是英语了,但其实发的还是日文的音。不过如果日本人可以忘掉日文的那些日式发音,倒是可以说好英语。我遇到唯一纠正不了自己舌头的是韩国人,无论怎么样都是带着很重的韩语腔,除非是很小就出来的韩国人否则好像这是最难扳的一种腔调。上某韩国老师的经济课,半学期过后班里仍是有人说听不懂,这大概也是每次老师问有没有问题时都没人回答的原因。

  另外就是印度口音,这也是我们听不惯的口音之一。但是这里有习惯性的区别,比如中国人会很习惯听中国口音或是韩国、日本口音的英语,完全不懂法语口音或是西班牙语口音,而老外则是恰恰相反。印度口音也是如此,老外多数比较能接受。印度人说话声音发扁,而且含糊,字都黏在一起,某克什米尔老师上课如果不写板书几乎大家都听不懂。西班牙语口音是我觉得最难懂的一种,因为西班牙语的语速要比英语快很多,他们说英语往往也是这种语速。上ESL时有时候听见他们拉美同学聊天,听了一会之后都还是不禁要问他们说的到底是英语还是西班牙语,我经常猜错。大学某节数学课,一个墨西哥老太太教。第一节上到一半,洋人纷纷离席,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听不懂老师说话,于是集体去系里抗议去了。系里的回答是,无能为力。

  法语口音是加拿大最常听到的口音,因为加拿大是双语国家,大半个魁北克省都只说法语,因为那里最早是法国人建立的殖民地,加拿大的名字就是来自于那里原住民的语言,意思是村庄。法语说起来经常省略辅音,所以有人觉得法语写下来很冷静,但是说起来很热情。第一次听法语口音是ESL的一位法国同学,他说英语几乎也是完全不发辅音,听的我一头雾水。而大学里的老师无论是法国来的还是魁北克来的,口音都很重,如果不做好心理准备就完全听不懂,必须抓住一些音的要点联想着听才能明白。另外还有德语口音,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德语口音倒是很好理解,不知是不是因为与英语同源的原因。阿拉伯语的口音也是匪夷所思,总觉得有一团东西罩在他说的话上面,偶尔露出一下头,听着雾里看花一般。

  再有就是伦敦腔浑厚的英语口音,别看是英语,在北美听起来还是很怪异。因为加拿大的发音有些接近美国的美语发音,虽然也不完全相同,但一般认为加拿大比较偏向美式英语,而澳大利亚比较偏英式英语。最后就是苏格兰口音,苏格兰语和英语的区别大概是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区别,也就是完全不一样。这里有专门的苏格兰学校,这是除了法语学校外最大的独立语言学校,你要是问一个苏格兰裔他是哪里人,他一定不会回答英国人。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完全独立的民族,语言的传统也就保留着,你要是听到像号角一样声音空洞又硬硬的口音,八成就是苏格兰人。


日期:2010-05-03 23:23:48

  19.大学教授的性格和权力
  外国大学教授权力比系里大,这是最明显的一个特点。系里基本就是管事的,有时候系主任既管不了下面的教授又承担着很多压力,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没人愿意做这个系主任的原因。在国内可能匪夷所思,但加拿大就是如此。加拿大的教授是个职称,不是说你在大学教书就能称为教授了。教授除了要求必须的博士学位外还要进行考试,通过考核的才具有教授资格。像我的大学经济专业的一位老师已经教了快20年书,但因为只有硕士学位,所以仍然是讲师。

  教授分为三级,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一般拿到资格的都从助理教授开始干,每年有审核,要求有学术成绩才能保住工作和教授的位置。每隔几年教授有一段学术假,半年到一年,可以带薪休假,这是专门给你出成果用的。助理教授多数是合同工,从一年到三年不等,所以地位并不牢靠。但是一旦评上副教授,基本就是终身职了,除了特殊原因,学校不能开除你。所以副教授以上的人就可以不必担心出不出成果和失业危机。而系里对于这些人几乎毫无束缚力,连学校都不能开除他们,系里又能怎么样?所以副教授和正教授的权力很大。正教授可谓是凤毛麟角,有时候一个系也没有一个正教授,而有正教授的系,正教授也不见得愿意当系主任,所以往往系主任是副教授,而系里有正教授,系里的约束力就更小了。

  因为这种体制,所以教授教课随心所欲。上面提到洋人都听不懂她说话的数学老师系里就无能为力。东边有个大学整个物理系都不承认伽利略定理,于是学生只好服从。某学校政治系整个左倾,于是右倾的老师到了那里什么都干不成,最后多数被挤到其他学校。诸如此类学术上的专制很多。具体到上课,每门课要用的书是教授自己定,于是就有教授每每使用自己的著作或是互相推荐著作增加收入。

  而课程的安排和打分也是教授定。于是有的课简单到只有一个期末考试,占100%成绩,一番两瞪眼。有的是一个期中加一个期末或是一篇大论文加期末,各占50%。而有的课就复杂了,出勤、课堂表现10%,期中20%,小论文、读书报告10%,大论文20%,演讲10%,期末30%,一大堆东西要做。还有的理科课包括实验、作业,两次期中加上期末,也是林林总总一堆。而这些都由教授自己高兴来定。而要是教授对你不满或是你的观点不合他的胃口,有时候随便找找茬你也没地方说理。所以就是在国外,教授的性格也是重要的一环,不仅影响课堂气氛,有时候也会影响分数。


日期:2010-05-06 22:56:14

  20.H君撞车
  加拿大身为发达国家,汽车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小孩16岁就可以拿实习驾照,有的孩子13、4岁就偷开家里的车。老外换车和换电脑一样平常,基本上不开车的年轻人不多,除了学生大概就是被吊销驾照了。也因为车很多,所以交通事故也多。我们省的汽车是强迫上保险,保险金额根据你的驾驶记录,车的种类和你的年龄、性别等等综合决定。而经营这个项目的是省营的国有企业保险公司,一家垄断所有汽车保险业务。当然,因为是国营,所以由政府看着不让他们漫天要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