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江湖-----------学易天涯》
第22节作者:
浙易 2012-2-13 20:17:00
见我进禅房,高僧转过身子,我抬眼一看,是那么慈祥的一个老者,虽然眉角带白色,已经显得老态,但是精气内敛,眼睛藏神,法令纹深厚,额头宽广毫无低陷之意,耳有微毛,长相虽瘦但是给人感觉抖擞之象。看来修行养生还得潜心佛道,世俗中人,往往灯红酒绿,物欲不灭,哪得心灵之神聚气凝。佛法修行,与道法修行有不同之处,佛修者更豁达,道者更务实,佛之视野延伸至来生往世,至人于空明境界,而道者释教于人,则求本世之宁蔼,视野更务实,修行更具体,效果显然。对于这种得到高僧,我内心自然很是敬仰,我本一世俗小吏,于高僧这种得道之人,往往鸿沟为界,意欲附会,却难免因自身知识分子之清高,红尘俗心牵绊。自从舍身从衢州,奔波北京,西安,现如今流串之云南边陲之地,入丧家之犬,身心依然是波涛汹涌,致此前途未卜之时,盲目行走,不定又误入是非之地,走是非荆棘之路,纵使九死也难得一生。
想到此处,已然喉咙哽咽,眼眶湿润,看到大师,我心稍定,恍若遇到父母般,连连作揖。高僧见我如此状态,轻声问道:“施主不必行此大礼,山人一个,不受抬捧,今邀您入草房,实在是与施主有缘,当日八大处一见,匆匆不过数语,山人有感,他日定能再与施主相见,今日果然,我佛慈悲!”
我心思,高僧居然还能记得我,我是既感动,又惊诧。于是问道:“大师真是高人,然何至今依然记得我这落寞之人呢?请大师指点在下。”
高僧颔首一笑,从莆坛起身,走到禅房主厅 吩咐我坐下,然后让沙弥上茶,坐定即说:“山人虽习佛法,投身空门,但是佛道同源,理法相通,闲来无事,也对道家易术有所涉猎,当日见施主额生黑气,行走摇摆,如背负沉木之象,遂感是否阴气上身,以当日太阴时定局,云走日出,当是已然发生,所以当时妄言了。至于缘何能记得施主,这是道家不传之秘,名为望气之术。相传陈抟老祖深谙此道,天有九宫,地有五行,人则有六道,此六道类似佛家的六道轮回之理。人之六道各有所指,是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道、鬼道 魔道。每道的载体依然是我等凡人,而且各自有不同的道气,非常人所能感觉,个中道理我不多说,分辨六道的方法,通过历代望气士的发扬与传承,如今很难见到有人精通。山人不才,10年前偶得印度苦行僧耶奈识大师因缘,浅识其中道理,这些年逐渐能有所精进而已,于是在山人的指引下,我这小徒也能略懂一二。”边说,高僧边指着端茶进来的小沙弥,小沙弥朝我双手合十作揖道:“施主请慢用。”
高僧继续说道:“当日见你头顶红光照耀,但是额头却黑气沉旋,知施主你为仙道中人,只是际遇未到,红尘未了,既同为仙道中人,因缘既到,可以稍加引化,他日定能弘扬天道,回归仙境,指引凡人遵守人道,肃清三界尘蔼,还我清净宇内。”
遇此高人,我是激动不已,虽无法立刻澄澈了然,但大致心中有数,原来我为仙道中人,所以这段从小吏到流浪的人生际遇也可解释了,依然是命运在拉着我,如若不是我动妄念去西安寻兰亭之序,何来今日与高僧之缘。心想,如能得高僧指点今后何去何从,那可是三生有幸。
于是,我站起,扑通跪于高僧面前,一面叩拜高僧,一面口中有词:“高僧真是神人,能知六道轮回,并能知在下为仙道,我听后诚惶诚恐,只是慧根不厚,难以领悟大师的高论。在下现今,如若丧家之犬,流浪至边陲之地,正前途茫然恍惚之际,能有因缘际会遇大师,渴望大师指点今后人生归宿,请大师不吝赐教。”
大师扶我起身,示意我坐下说话:“既领施主进草房,指点谈不上,但是山人是有所托付的,我身入佛门多年,如今已经是垂暮之年,天命有年,佛祖召唤之日不久了,但是衣钵总该有托,不知施主你我因缘几何。”
我一听这话,顿觉精神,俗话说,神人可遇而不可求,况我学易也已经年,无奈总感不入法门,人之天赋虽有,但世间诸法各有精髓,外人纵然想破脑袋,也只能尺寸精进而以,个中窍门,唯师者点拨方能豁然开朗。既然我有此悟性,也有此兴趣,今得高僧伸出橄榄,哪能拒而不领情?想到此处,我郑重有声的对高僧说:“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高僧立刻劝阻说:“不急,不急,山人还有话讲,施主你听完三思再表心迹。”
我回答说好。高僧继续缓缓而说:“山人今年八十有零头,生于民国11年三月。四川江油人,山人曾与海灯法师共师虚云禅师,海灯师兄,后学武,渐偏佛业,而山人一直以佛法为要,深居禅庙,精研佛理。民国15年,因战乱,西南军阀横行无道,川内民不聊生,山人虽有救济之心,然无救济之力,是年冬,寺庙被焚毁,僧众也无法再潜心修佛,悲愤之下,北行而上,到达北平,寄居于北平郊外土城的大钟寺,每日撞钟念佛。可惜,民国16年未申月间,倭人直入华北,国军29军宋哲元无力抵抗,北平沦陷之后,见倭人种种暴行,山人内心难安,毅然还俗从军,随后解放战争,我以团长身份本能退去台湾,可惜山人所乘飞机,临时被抽调运送中统机要,于是赴台作罢,带领残兵败将从重庆逃奔到云南,路过本庙,得先师感化,再度出家为僧,终生潜心佛法。”我试着问了一句,大师没有成家么?
高僧继续说:“心所达处,即是家。民国70年前后,山人偶遇峨眉一道长,甚是投缘,彻夜长谈下,习得道家术数,以及适才所说的望气之术。随着年华老去,这些术数是没法传承,多年来,我一直寻找有缘之人,要么天资不够,要么诚心不到,要么与我阴差阳错,无缘际会,所遇非人啊。八大处一遇,我观你面相,与我有缘,望气则为仙道,是佛道中人,玄学缘分浓厚,所以妄言几句,是为结缘,但是缘起缘灭,需求证悟,如今施主你到敝寺,前有因,而今有果,算是证得因缘,遂有心相托,不知施主意下如何?”
“山人习得道家术数有三大类别。其一为四柱;其二为梅花易数、其三为望气术。另有风水道家符咒之术杂卷。”。高僧看着我,我立刻说:“承蒙大师眷顾,在下也是对易学兴趣斐然,先前在单位谋事之时就已经多方寻求易学书籍,略有基础,干支五行等小有理解。只是无缘得明师指点,今大师有意于在下,在下诚惶诚恐,但想请教大师,在下是否是易中人,是否能承载仙道的使命,指点苍生,救济万民?我是否有此命数?”
“报你出生年月日时,山人为你算上一算。”高僧说道。
“在下生于丁未年年阴历4月初5日戌时。”我回答道。
只见高僧,手头掐了几下,立刻报出我的生辰:“施主于丁未年乙巳日,丁丑日,庚戌时出生,天河水命,华盖明显三重,暗藏华盖一重,丁丑日生人,此生恐怕难托释教之身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