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档案管理员回忆录》
第13节

作者: 不小人儿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0-9-7 8:04:00
  “真够狠的,连被老子火烧,居然都装得没事一样。操”孙卫红一向沉默寡言,这时却一反常态,滔滔不绝地痛骂刘强。
  我也惊呆了,这个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人,竟然有如此的忍耐力。前天孙卫红突然火烧他右手时,当时肯定痛彻心肺,可他竟然能装得若无其事。可见这人年龄虽小,心机却是深不可测。
  等孙卫红骂完,我们慢悠悠地继续往回赶,这时,我们已经失去了再寻找的勇气,觉得开始越早离开这个让人心惊的古墓越好。这段路,我们弯着腰一路小跑。跑过16个大室之后,气喘吁吁的我们却发现,这边的洞门也关上了。
  “完了,我们出不去了。”陈明绝望地抱头坐在地上。
2010-9-7 21:04:00
  第五节 古墓深深

  变故来得实在太突然,使我有措手不及之感。不过我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人最重要的是冷静。在中国盗墓史上,突然被困墓中的盗墓贼可以说比比皆是,聪明的人往往能通过研究墓穴结构的缺陷之处,逃出生天;不聪明的盗墓贼,往往会惊慌失措,错失良机,成为古墓中的一堆白骨。
  从事过多年的考古鉴定,我已对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了如指掌。虽然孙卫红和陈明两人一下子失去了冷静,在黑暗的甬道里痛骂不已。我却在一旁细细思考。
  经过这几十分钟,我基本已经可以肯定,这个墓十分大,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但是通常来说,墓越大,它的缺陷也就越大。至少,任何一个墓葬,都会有“生门”和“死门”。
  方士们往往会把墓葬和某种神秘的哲学联系起来,其实对于内行人来说,所谓的“生门”其实很简单,就是里面的造墓人的最后撤退途径,秦始皇墓之所以难以被攻破,就在于胡亥把造墓人骗进墓里去之后,突然关上大门,使“生门”异常坚固;“生门”和“死门”相对应,“生门”是墓地建造结束之地,“死门”则是墓地建造开始之处。并不是墓葬的设计者不想造出没有“生门”的墓,而是实在没办法回避这个问题。

  虽然大墓在安装时,设计者会尽量使墓的整个结构变得无懈可击,但是墓毕竟是人造出来的,这虽然被神秘化,其实和工程力学有很大关系,而八卦方位,只不过是描述这些墓葬最简单的办法。
2010-9-7 21:19:00
  前面已经说过,很多有经验的盗墓贼在盗墓时,常常会因为不知道底层土的性质,出现被活埋的事,这种事情即使是技艺再高的盗墓贼,也难以避免,因为这根本无法预料,难以体现水平;在被困时,如何在生命极限允许的时间内找到“生门”,这才是水平高低的表现。
  当然,墓穴的设计者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办法是尽量用种种办法掩盖住“生门”,让盗墓贼在漫无目的地敲敲打打和试探中浪费时间,葬身墓穴。
  在我的心中,已经排列好了该做的事情次序:第一步,计算好我们的剩余时间;第二步,勘察整个古墓;第三步,进行分析,找出“生门”。
  在这个黑黝黝的古墓中,光特别重要,我们用的是三节“白象”电池,这种电池能支持手电筒工作四到五个小时,也就是说,我们还有12到15个小时的照明时间,这段时间如果找不到“生门”,那葬身古墓的可能性就会很大;第二个时间,是我们生命的极限,按照目前没水没粮食的情况下,我们大约最多能有三天时间,剩下的时间我们只有等死的力气了,不过,一旦手电筒熄灭,我们生还的希望就很小了。

2010-9-7 21:33:00
  虽然,甬道似乎无穷无尽,不过我觉得,它会有一个尽头。毕竟做大,是需要人力成本的。想到这里,我觉得眼前一亮:只要我们继续走下去,不要太长时间,肯定能走到尽头。就在我思考的这段时间里,孙、陈二人边骂,边四周找寻机关,东敲西打,茫无头绪,实是焦急万状。
  “不要敲了,这里不是‘生门’。”
  “为什么?”孙、陈二人停下手,异口同声地问。
  我苦笑一声:“刘强是个心机很深沉的人,怎么会轻易把我们关进‘生门’?这肯定是‘死门’,也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那种门。”
  “接下来怎么办?”
  “先把古墓勘察一遍,我估计,这个甬道不会很长的,毕竟这种荒僻的地方,即使存在一个国家,即使墓主是国王,现在这种规模,已使它到了耗尽国力,人民纷纷起义的地步了。”
2010-9-7 21:53:00
  刚才在甬道的这段时间,我已经粗略计算,别的不说,就这个甬道,每米大约要3块石头,这些石头基本上是花岗岩,花岗岩比较轻,比重是每立方米3克上下,这些石头大约是一立方米左右,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铺每米的甬道,花的石头重达9吨。我们大约走过5公里,这段路就要用起码4.5万吨花岗岩,对面也有类似的甬道,加上大室,我们见过的这段路就花了起码12万吨花岗岩。
  说实话,花岗岩的开采并不难,用扦插法,也就是先将一根根铁条打进岩石,然后再用铁杠去撬,一个人大约一天能采出2块这样的石头,换而言之,我们见识的这段,总共花了大约2万个古人1天的劳动量。
  但是,古代运输条件很差,这么一块石头,如果用滚石法,也就是用原木垫在石下作为轮子,进行运输,15个人一天只能走5公里。西来庄附近,全是土山,最近的石山也起码在30公里之外,也就是每运输这么一块石头,要15个人走6天以上,运送石头耗费的劳力,是开采石头的180倍。
  考虑到一年大约三分之一时间不适合运输,光运送,就要消耗1万个古人1年4个月以上的时间。建造和安装耗费的劳力又大约是运输的一半,所以建造古墓的这一段,就要1.5万名古人工作工作1年4个月。
2010-9-7 22:11:00
  古代的粮食产量并不高,要供应1.5万人,起码要20万左右的人口。再加上国家有其它的工程,要建造古墓的这一段,这个国家最起码要有150万以上的人口。如果算上其它的部分,这个国家的人口起码在400万左右。根据我的记忆,历史上,在这个区域,从来没有这么一个政权有过这么多人口,即使有过,也不会超过400万太多。
  听完了我的分析,孙、陈二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于是,我们继续沿着甬道向前走去。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个古墓之大远远要超出我的预料,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总共出现了300多个大室!即便这样,整个甬道还是无穷无尽,前面仍然看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巴。
  陈明的手电筒渐渐暗了下来,到了最后,甚至连前面的路都照不清。又走了一分钟不到,电筒彻底熄灭。

  “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这么浪费掉了。”黑暗里,陈明吃力地从嘴里崩出这么一句话,让我的心受到了重击。就这一句话,几乎使我的自信心全面崩溃。这个国家,难道人口会超过3000万,这是个什么国家,怎么历史上从来没人提过?
  我们三人坐在黑暗中,个个垂头丧气,几乎没有再走下去的勇气。这简直不是一个古墓,而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迷宫。
2010-9-7 22:24:00
  这时,我特别想念陈紫青,她个子不高,人也不漂亮,甚至连嗲都不会发,她的好处是她从来不说谎。在我谈起那些她不感兴趣的理想时,她会静静地不作声,直到我说完了,她才说:“刚才我没在听。”
  在北京时,我甚至有点愤恨她的这种态度。最近几天,经历了这么多事,我才知道,一个诚实的人是多么重要,尽管他会让你一时生气,却永远不会真正地伤害你。
  我的眼泪一滴一滴,掉在古墓的地上。虽然甬道根本是漆黑一团,我却能完整的看到紫青的样子,她的长发在我面前飘逸,她朝我轻轻地笑,露出了闪着光的白牙,突然她又似乎生气了,甚至眼珠子还白了我一眼。

  “紫青,我不该来这里。”我的脑海中,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晚了,我会很快成为一具白骨,而她却至死都不知道我躺在这个漆黑的古墓中。
2010-9-7 22:35: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