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日记:我家的夫妻生活》
第56节

作者: 伍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古希腊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里,有一句神秘的铭文:“认识你自己,但始终不要过分。” 常乐说我成不了作家,她说成名成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说明她充分认识了我,甚至于有点过分。尽管如此,我却是高兴的。我说:
  “是呵,成名是不容易,可我还是‘成家’了——并且我还会成个‘家’,嘿嘿。”
  “成你的‘家’去吧。”常乐说着,将一碗稀饭喝得哗啦啦地响。
  我原本想跟她幽上一默,说自己还会成为一个老人“家”。见她毫无兴趣,只好叹一口气,让这话烂在了肚子里。
  “喂,能文雅一点吗?这么哗啦啦的。”我打趣她。

  “又不是在外面,干吗要文雅?”她面无表情,既不是羞愧,也没有对抗的意思。
  倒也是呵,我想。记得以前在W分公司,同事谢丽丽总在办公室里用卫生纸包着鼻子擤鼻涕。这似乎比徒手进行来得文雅——可是,每次听到她那轰轰然如火车头的声音,我怎么就想呕吐?发迹后的欧阳秋,饭后总要以手遮掩着剔牙齿,这似乎很文雅——可每次看到那个景象,我怎么就想呕吐?
  谢丽丽始终忽视了声音赋予人们的想象力,而欧阳秋恐怕到死也参不透“欲盖弥彰”的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在最一般的认识里被认为是文雅的。)倒是常乐这哗啦啦的一喝,让我感觉出生活的随意和乐趣……
  可见文雅与否,还真不好说。我因此自我安慰:难怪我的笔下,尽是些费解甚至彼此矛盾的故事——实不过生活的真相呵。便是对于常乐从不关注我的“隐秘日记”,都使我感觉矛盾、两难。她不来看,我就不会被搅扰,也少了很多纷争;但有时候,心里又痒痒得不行,很希望她帮着一起斟酌、把握。我终于忍不住,对她说:
  “常乐,那天我看到毛主席他老人家了,在街上……”

  “神经病!”她一秒钟不到便做出鉴定,比传说中的亲子鉴定快多了。
  (To be continued)

日期:2009-02-06 21:27:16

  XX
  镜子很难理解古董为什么那么值钱。说实话,我也很难理解。譬如电视里说郴州一户人家,面对几百元之诱惑,变卖了家里一只盛油的方形瓷桶。买家拿到省城鉴定后得知,该瓷桶是明万历年间的东东。专家说,因为造型奇特,加之又是孤品,卖价至少在千万以上。
  “一个油桶,值那么多钱吗?”镜子觉得不可思议。
  “哇!这人发财了。”常乐也感慨不已。
  “你们别激动,改天把我们家那个也拿去鉴定一下——哼哼!”

  “我们家?”常乐镜子异口同声,惊讶不已。
  “我那烟灰缸呀!”
  没错。我那烟灰缸并不大,直径不过四寸;边也不高,大约两公分许。真可谓不大不小,在书房里当烟灰缸用,再合适不过了,我蛮喜欢。(原本是盛水仙花的,水仙蔫了之后得以解放出来,成为我的烟灰缸。)它不像玻璃器皿那样一味的滑如凝脂——盆体内部及底面,看上去光滑,摸起来却是粗糙的,增强了质感和实用性。人们常说所谓废物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也许真是这样呵。

  夜来静坐于南窗下,看一本书,写几行字,或者卧听潇潇雨声,亦不免法古人“羲皇上人”之自慰自遣耳。我虽是无产阶级,常有生计之忧,但每坐在这里,仍能有坦然、欣然的心境。
  直到前几天,我才突然悟出自己困迫中尚能坦然、欣然的部分原因——仍是眼前这只烟灰缸,给了我如许慰藉。
  先是美学意义上的价值。白底上绘着青花:照例是群山与绿树、行人与飞鸟,呼应了清代芥子园美术的手法与意境。内侧的边沿上,则绘着松竹梅“岁寒三友”(不知何故,这总让我联想到郑板桥)。那么,我何妨把它看作一件高雅艺术品?虽说将一件艺术品作为烟灰缸使用难免遭受物议,但我觉得,让艺术品生活化、日用化,不正好拓展了它的职能、延长了它的生命?作过花盆、盛过烟灰,也许还曾作过别的用处(比如用以研墨),那么在它的履历上,有主业也有过副业,凤凰过也麻雀过,载粗载细、且俗且雅,不亦幸乎?不亦趣乎?

  其次是潜在的财富价值。看过几次《国宝档案》、《鉴宝》一类的电视节目,我愈加对这只烟灰缸钟爱有加了。我想,也许它确实是自清朝(譬如乾隆年间)流转至今的一件尤物——果真如此,则我辈何幸!我不懂文物,对于鉴别茫然无知,但看其做工、形态、上色,愈觉得非等闲物……
  常乐听我这么一说,欣欣然乐不可支,建议我尽快拿去请专家鉴定一下。
  “你还真鉴定啊?”
  “是啊。”常乐说,“鉴定一下,就知道到底是不是古董嘛。”
  她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让我哭笑不得。

  “那又何必呢?淡然一点吧。”我说,“它能叫人在困迫中坦然、欣然,甚至生出一点朦胧的依靠感和归宿感,这已经很好了。不去鉴定它,你不知道结果,就有着无限希望。相反,你请人鉴定出来了,假使它并非古董,你难免有些失落;如果真是古董当然可喜,但你也别忘了,知道自己揣着了一件稀世宝贝,你的生活很可能不再安宁——你不是一直希望生活平和宁静一些吗?”

  “行了行了,都是你有理!”
  常乐听得很不耐烦,转身进了卧室。我不自觉地摇摇头,无言苦笑。

日期:2009-04-11 07:15:49

  XX
  我以一个后排观众的客观身份目睹了阿湘的婚礼现场,并由此匆匆翻过我浪漫生涯的最后一页。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我完全没有思想准备。虽然我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但事到临头,还是有些慌乱,就像学生时代遭遇模拟考突然提前的那种慌乱。
  我赶到酒店,已经十二点半了,仪式刚好开始。一个高大壮硕、西装革履的青年,抱着阿湘,在客人们善意的刁难戏闹之下,艰难地朝台上走去。阿湘躺在他的臂弯里,带点羞涩地微笑。这时突然有客人半路把他们给截住了,青年有点为难。然而新郎官不比别的官,非但发不了气,还得尴尬地陪着笑脸。他抱着新娘在原地转了一两圈,还是没能走过去。

  阿湘即是在这个情况下看见我的。
  我站在离大门不远的地方,像看电影一样,看着阿湘躺在青年臂弯里,渐去渐远。她穿着白礼服,浓妆艳抹,很俗气的喜庆式样。她的目光突然定格下来时,我知道她看到了我。而这时候,我也像被针扎了一下,并立即意识到自己的窘境(老实说,我还有点害怕:害怕阿湘突然来点什么异常的行为,就像电视剧里常见的那样;同时我也害怕被李东看见)。我将红包交给帐房,接过喜烟和槟榔,匆匆离去。

  乘电梯下到一楼,情绪仍未安定,并且感到疲倦。我在一只长沙发上坐下来,想今天如果是我抱着阿湘走在《婚礼进行曲》中、走在大家的注目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有没有力气抱着她抵达终点。我又想起《中国式离婚》里那些场景,觉得滑稽又有趣。宋建平这家伙也真是的,什么人不好带,偏要带着对门的寡妇肖丽参加人家婚礼,给自己惹出多少麻烦……那个片子里我对娟子(或者说对左小青吧)最有好感,明眸皓齿、魅力四射呵!当然肖丽也不错,她用忧郁眼神、犹疑的态度和宽厚的母性吸引我。我在看电视时就跟常乐说过这些;常乐知道我无缘勾引到她们,所以一笑了之。

  这样东想西想一番,情绪终于有所放松了。也许我潜意识里在担心(也或者是不明所以地期待)阿湘跟着跑下来,现在看来,一切都不曾发生。我过虑了。感情不感情的,只好比一个笑话。刚出炉的时候,你觉得趣味盎然;但经多次咀嚼过后,终究淡而无味了。她的圆满完婚,无论对我还是对她,毋宁说,是一件好事。
  是的,趁彼此还留着对方一点余温,及时转身吧。再华美的衣服也会穿旧,再高级的山珍海味也会发霉变质,更何况人与人之间。这世上好的东西总是一天天在消亡、减少,丑恶的东西却如同尘埃,总是与日俱增呵,真可谓此消彼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