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风尘,一段真实的情感人生》
第41节作者:
徐清风 俗话说:“万里长江,最险在荆江。”指的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荆州沙市一带的长江水域,因为这一带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和产粮基地,也是相对较为富裕的地区,如果这里出现决堤事故,将极大地影响我国粮棉的收成,而且导致数以万计的农民流离失所。
形势发展很快,我们很快就成立了前指,各路参加抢险救灾的部队也按时进驻到了各个县城。
我们驻扎在石首县城,每天都要跟着领导到各个驻扎点去检查。大堤上已经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每个防汛棚里都住满了人。到处是帐篷和穿着迷彩服的军人。
有一天,我正在公丨安丨县一处驻扎点检查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
我回头一看,张大国站在一棵树下,满面微笑地看着我。
我高兴地说:“这么巧啊!你也过来了。”
他问道:“你怎么调到军区去了?你小子真有能耐呀。”
我说:“没什么,过去帮忙呢,谁知道能呆几天呀。你怎么样?解决副营了吧?”
他说:“刚解决不久,副教导员,否则,我还是在原来的连队,也不会来参加抗洪了。”
我说:“那恭喜你呀!这下子可以把老婆弄过去了。”
张大国嘿嘿地笑了笑,说道:“准备完成这次任务后回去就办,现在也就这么点想法了。”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张大国所在的驻地。晚饭后,我和大国在江堤上走了走,也聊了很多。看着自己家乡的人民受到洪魔的折磨,都祈祷这场灾难赶快过去。
日期:2010-04-28 14:20
(八十二)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出现,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忙碌。中央领导和军委领导纷纷来这边视察,抗洪形势越来越紧张了。
前指早就建立了作战值班,几部电话整天响个不停,每天都是各种会议安排,请示报告,汇总情况,忙得我们不亦乐乎。
在临时作战室的旁边,就是指挥部的通信枢纽,从军区长话连调来的漂亮女兵们建立了总机值班,我们所有的电话都要经过他们转接。各种有线的无线的设备都开设起来,部队战时所用的通信手段都派上了用场。
情况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每天的汛情通报都揪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每天都在播放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的汛情。总参先后发布命令,调动了南京、广州、济南、沈阳、北京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的精锐部队,摆开了人民解放军自渡江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之后,投入兵力最多的南北两大战场。
各种险情也陆续传来。8月1日,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民垸堤坝缺口;8月7日,九江长江大堤缺口。抗洪抢险已经成为一场全国性的不得不打也必须打胜的战役。
作战部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根据总部的命令,所有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都听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我们作战值班室每天都要和部队、主要领导、地方防总保持紧密联系,每天对各地的水位、流量、灾情以及部队的位置、兵力部署、交通运输、后勤保障予以密切关注,经常是这边的电话还没讲完,那边的电话铃又响了起来,最紧张的时候,同时有四五个人值班。
八月十六日,长江干流防汛形势急剧恶化。国家防总通报,第六次洪峰袭来,湖北沙市水位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已经突破了分洪警戒线,而且还在呈上涨趋势,上级命令,部队做好炸堤分洪的准备。
当晚,中央决定暂不分洪,军委下达了“全部上堤,军民团结,死守决战,争取全胜”的命令,一线部队13万多人全部上堤防守。这一夜,荆江上空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大堤内巨浪翻滚,惊涛拍岸,大堤上灯火通明,军旗飘飘,“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吼声响彻夜空。
八月十八日,洪峰顺江而下,监利、石首、洪湖三个险段再次告急。总参谋部把参加过九江决口保卫战的北京军区抗洪专业分队空运到了沙市,做好了一切应急准备。
我们虽然没有到大堤上亲自参与防守,但每个人都异常忙碌和劳累,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战的气氛。
那时候根本没有完整的睡眠时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睡着。但是,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偷一会儿懒,每个人都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严格按照分工完成各自的工作。
在抗洪形势还不是很严峻的时候,我偶尔还和大国打打电话,聊聊家常。他聊得最多的是他老婆,仿佛有了一个老婆就有多了不起似的。不过,听他把老婆吹捧得天花乱坠,我就知道这小子肯定是对这份姻缘非常满意,也万分珍惜。于是我对他说:“你把弟妹说得这么好,哪天有空让我也见见嘛。”
他笑着说:“当然可以呀,不过,到时候你见到我老婆这么好,可不要顾影自怜,暗自神伤啊。”
我笑着说:“去你的,我还偷偷流泪呢。”
他说:“那可不一定呢。不过,说真的,等抗洪结束后,到我家吃顿饭,我老婆烧的菜还真不错呢。”
我说:“就这么说定了。”
后来,因为工作实在太忙,我也顾不上和他联系了。
有一天,我正在值班的时候,接到了大国所在部队的一个电话,是报告抢险情况的,我按照惯例问:“部队有伤亡吗?”
那边沉默了一会儿,说:“亡两人,伤六人。”
我的心一沉,拿起笔说:“把名字报过来。”
当听到“张大国”三个字的时候,我的手一抖,笔从手中掉下来,滚落到地上,我听到清脆的落地声,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
日期:2010-04-28 14:21
(八十三)
我强忍着悲痛,按照有关要求详细询问了遇难者的姓名和职务,也进一步证实了对方所说的“张大国”就是我的同学张大国,而不是同名同姓的其他人。在记录了抢险救灾的简要经过后,我要求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将详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上来,同时也将情况整理后报给了军区首长。
报告很快就送过来了。原来,大国所在部队组织大堤管涌抢险,他因为水性好,身先士卒,第一个跳下水里进行摸排,结果遇到了暗流旋涡而不幸遇难。
等到一切都忙完,换班以后,我的精神一下子垮了下来。我想起那天和大国在大堤上散步的时候,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以及说这些话时眉飞色舞的表情和憨厚的微笑,如今,都随着这个消息的到来而变得更加让人压抑和刺痛。
但我实在没有时间去悲伤。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打不完的电话,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和问题,让我根本没有时间去为了这个已经长眠在家乡土地上的兄弟哭泣。
只是,偶尔静下来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大国。每一次想起,都会有揪心般的疼痛。大灾大难之际,总会有人牺牲,因为有了太多这样的例子,人的心会因为面对了太多的死亡而麻木,但是,当牺牲的人是自己的至亲或好友时,我们仍然会因此而更加哀痛,因为,我们彼此之间有太多熟悉的回忆,有太多亲切的情感,那种温暖的记忆与现实的残酷构成了更加巨大的反差,不停地刺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忆中体会到哀伤和痛苦。
我不知道大国的父母和妻子是如何度过这些日子的,可以想见,但我却不敢去想象。在此之前,当大国好不容易升职到副营的时候,全家人仿佛看到了幸福的曙光,说不定已经作好了夫妻团聚后的种种计划和打算,但现在这一切都随着大国的离去变成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梦了。对于大国的妻子来说,她或许愿意永远呆在这个小县城,愿意一辈子接受夫妻分居的现状,也不愿意听到大国离去的消息。
当长江第八次洪峰过去的时候,抗洪抢险取得了全面的胜利。部队开始陆续撤离,当地的民众对人民子弟兵舍身保卫他们的家园充满了深深的感激。每一次有部队离开,都会锣鼓喧天,彩旗飘飘,各种温暖感人的场面层出不穷。报纸和电视上每天都在报道这样的新闻。只有这个时候,在你深处其中时,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淳朴,感受到军民鱼水深情的浓烈。
当一切恢复平静的时候,我决定休一段时间的假,回老家去看看已经日渐老去的父母。毕竟,虽然我在家乡这么多天,但却根本没有时间去家里看一看。
而且,我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看看大国的父母和妻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