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可以遗传吗?818史上著名的科学世家》
第8节

作者: 秋风语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天涯经常能看到对现行教育制度不满的帖子,有心人其实可以学学老居里,自己给孩子上课讲学。或许是从皮埃尔-居里身上看到了家庭教育的成果,后来的居里夫人也效法自己的公公,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读书学习。这种教育的成果如何呢?呵呵,至少产生了两个诺奖得主啊。
  据诺奖官方网站对于居里先生的生平介绍(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03/pierre-curie-bio.html),居里先生后来还是去了正规大学(索邦大学)拿到了自己的学位。关于他的本科学位,各种资料要么互相矛盾,要么语焉不详。不管怎样,他的物理学博士学位的确是从索邦大学获得的,这一点基本可以确认了。

  在居里先生诸多了不起的科学成就中,有一项研究成果几乎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皮埃尔·居里发现,具有磁性的物体会由于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其磁性,而这样的研究后来成为所谓的“居里温度”,也就是包括铁在内的强磁性体失去磁性的温度。
  理工科毕业的看到这里自然会猜到楼主要说什么了。对,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电饭煲就是据此发明的!
  按照今天的标准,居里先生应该算是个“剩男”,因为直到36岁“高龄”,他才与小自己8岁的玛丽亚-斯洛多斯卡(Marie Skłodowska )小姐结婚。尽管欧洲是女权运动的发源地与中心,美丽聪明的玛丽亚-斯洛多斯卡小姐婚后还是遵从传统,随了夫姓,成了伟大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妇一起度过了十年的幸福生活。居里先生虽然是“剩男”,可绝对不是“宅男”,除了喜欢研究各种数学物理难题,还喜欢户外运动,最爱的是骑自行车旅游。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在明媚灿烂的阳光下,居里夫妇会离开实验室,背起行囊,骑行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小路上。

  1906年4月19日傍晚,一个粗鲁的马车夫,一匹受惊的马,联手夺去了皮埃尔-居里的生命。那一年,他年仅46岁!那一夜,巴黎淫雨霏霏!

日期:2010-08-21 17:30:24

  前段时间,上海大学的钱伟长先生去世,网络上又为“三钱”的名头吵得不亦乐乎。一说认为“三钱”是指两弹一星元勋中的钱学森、钱三强、钱骥,另一说认为“三钱”是指周总理提到有关科学发展规划时指出的科技界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不管哪个版本,都不会漏掉中国的原子丨弹丨之父——钱三强。钱三强与他的夫人何泽慧被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这个成为或许有媒体夸大的成分,但是,钱三强先生的确与居里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是小居里夫妇——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和伊伦-约里奥-居里——的学生。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Frederic Joliot-Curie并非出身名校,毕业于巴黎化学物理学校,但是他却有一位超级牛的导师——前文提起过的保罗-朗之万Paul Langevin。经由导师的推荐,他得以进入居里实验室,成了居里夫人的助手。
  伊伦-约里奥-居里Irene Joliot-Curie在六岁那年上了一年学之后,由于表现出了超常的天赋,父母觉得应该给予她更大的挑战。居里夫人联合一些熟悉的科学家,自己组建了一个小学校,由这些科学大牛轮流给彼此的孩子上课。这个超级牛的私人学校(名叫“联合学校”The Cooperative)不仅教孩子们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目,也很注重人文教育,甚至还教中文与雕刻,特别强调学生们的自我发展,当然更少不了教孩子们玩耍!(让人流口水啊!)

  弗雷德里克(1900年3月19日 – 1958年8月14日)比伊伦(1897年12月12日 – 1956年3月17日)要小三岁,按今天的标准,也算是“姐弟恋”了。正应了中国那句“女大三,抱金砖”的俗语,弗雷德里克是在伊伦的帮助下完成学业,并拿到博士学位的。也许是出于这种感激之情吧,婚后,弗雷德里克将自己的姓氏改为Joliot-Curie。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以此嘲讽弗雷德里克攀龙附凤,但是在楼主看来,能入居里夫人母女法眼的,不说是什么人中龙凤,想来也不是什么池中之物吧。

  大家都知道,小居里夫妇于1935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其实,如果不是阴差阳错,或许是上天想跟他们开个玩笑,诺贝尔奖早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据史料记载,约里奥-居里夫妇曾经与中子和正电子的发现失之交臂。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凭借在放射性方面的杰出研究成果,他们还是于1935年得偿所愿。
  居里夫人与朗之万教授有情人未成眷属,这个遗憾由她的外孙女给弥补了。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大女儿海伦娜-约里奥-居里(Helene Joliot-Curie )后来嫁给了朗之万的孙子迈克尔-朗之万(Michel Langevin)。或许是不想再活在居里家族的福荫之下,婚后她的名字叫做海伦娜-朗之万-约里奥(Helene Langevin-Joliot)。

日期:2010-08-21 17:38:38

  下面转一篇钱三强先生的自述给大家看看。
  原文网址:http://www.ihep.ac.cn/kejiyuandi/huaxu/030527.htm
  =================================================================================
  钱三强自述:我和居里实验室
  1936年夏天,我告别了清华园,走上了社会。当时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前途:一个是到南国工署研究机构工作,另一先生也赞成,他把我推荐给当时物理研究所的所长严济慈先生。严先生很高兴,分配我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并兼管研究所的图书室。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严先生找我去谈话,并至图书室取来一本法文科技书,让我念给他听听。他听了一会,说我"法语程度还不错嘛"之后,才告诉我为什么要考察我的法文。原来是想让我去考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到法国留学的公费生。当时有三个留法名额,其中之一是到居里实验室去学习镭学。严先生希望我能去学习这种当时最前沿的学科,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考上了。1937年夏天,我进入了世界闻名的居里实验室。

  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是放射化学和原子核物理学的奠基人。在她成名之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实验室。直到她的晚年,法国政府才拨款在巴黎大学建造了一个镭学研究所,由她主持研究工作。居里实验室就是镭学研究所的组成部分。可惜时间太晚了。由于多年的劳累。加上早期放射性工作缺少必要的防护而受到的损伤,居里夫人身体日益衰弱,终于在1934年与世长辞。她逝世后,居里夫人的长女伊莱娜和她的丈夫弗莱德里克·约里奥继承了前一辈的事业。

  30年代的居里实验室,保持了世界上最先进最重要的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的地位。这并不是依靠了居里夫人的名声,而主要是由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一系列杰出的工作。我能够在约里奥和伊莱娜·居里夫妇领导下做研究,实在是我的幸运。 我到了巴黎之后,跟着约里奥先生做博士论文实验设备的准备工作。在实验室,我尽量多干具体的工作,除了自己的论文工作以外,一有机会就帮别人干活,目的是想多学一点实际本领。我找到伊莱娜夫人,提出希望参加一点放射化学的实验,她把我介绍给化学师郭黛勒夫人,我就协助她一起制备放射源,在清华学到的吹玻璃技术也发挥了作用。由于我工作主动肯干,又比较虚心,所以郭黛勒夫人就对实验室里的其他人说:"你们有什么事做不了,要人帮忙的话,可以找’钱’来做。他有挺好的基础,又愿意效力。"人家问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干?我说我比不得你们,你们这里有那么多人,各人干各人的事。我回国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得会干才行。例如放射源的提取,我自己不做,又有谁能给我提取呢?所以样样都得学会才行。

  这样,我在实验室里待了两年,东问问,西问问,增加了不少知识和技能。1939年初,伊莱娜·居里夫人又给我一个课题,让我协助她测定铀和社在中子轰击下产生的放射性镧的β能谱,以证实是相同的裂变产物。 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还有不少其他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在约里奥和伊莱娜商人领导下,大家合作得很融洽,是一个非常好的国际科学集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