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可以遗传吗?818史上著名的科学世家》
第10节

作者: 秋风语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之所以称为另类世家,是因为其成员之间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彼此之间心心相映,和平年代其乐融融地合作研究,战争年代更是彼此扶持。这就是现代物理领域中与相对论双峰对峙的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们——以波尔为圆心的哥本哈根学派!

日期:2010-08-22 14:45:04

  2010年3月18日,美国克雷研究院在其官方网站宣布,将颁发出第一笔百万美金的悬赏大奖给俄罗斯数学家格里高利-佩雷尔曼,以表彰他为解决拓扑几何学上的世界难题--庞加莱猜想--所作的杰出贡献。(原文网址:http://www.claymath.org/poincare/index.html)
  据英国《每日电讯》(Daily Telegraph)2010年3月27日报道(原文网址: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europe/russia/7530771/Russian-maths-genius-may-turn-down-1m-prize.html),佩雷尔曼有意拒绝接受该奖。2010年7月1日,媒体报道(原文网址:http://www.physorg.com/news197209671.html),佩雷尔曼正式宣布放弃克雷大奖。理由是他认为他的成就是在美国数学家理查德-哈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的成果基础上取得的,如果哈密尔顿不能获奖,他也没有理由接受这项大奖。此前,这位被誉为“当今世界最聪明的人(《每日电讯》文章的评价)”的天才还拒绝过2006年的菲尔兹大奖。对比一下国内学术界诸多的虚假获奖成果,让人欲说还休啊!

  啥都不说了,让大家见识一下天才的庐山真面目吧:
  俄罗斯天才格里高利-佩雷尔曼(生于1966年6月13日)
  <

日期:2010-08-22 16:04:46

  在8伟大的波尔之前,先8一位不太为公众熟知的世家子弟。
  从1901年至今(截至200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屈指可数。抛开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获得自然科学类诺奖的只有以下15位,她们是:
  1.居里夫人(1903物理学,1911化学)
  2.伊伦-约里奥-居里(1935化学)
  3.格蒂-科里(Gerty Radnitz Cori)(1947生理学和医学)
  4.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 Mayer)(1963物理学)

  5.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1964化学)
  6.罗莎琳-萨斯曼-耶洛(Rosalyn Sussman Yalow)(1977生理学和医学)
  7.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83生理学和医学)
  8.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1986生理学和医学)
  9.戈尔特鲁德-埃利昂(Gertrude Elion)(1988生理学和医学)
  10.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1995生理学和医学)
  11.琳达-巴克(Linda B. Buck)(2004生理学和医学)
  12.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coise Barre-Sinoussi)(2008生理学和医学)

  13.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2009生理学和医学)
  14.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2009生理学和医学)
  15.阿达-约纳特(Ada E. Yonath)(2009生理学和医学)
  从以上列出的名单可以看出,女性获奖者的研究领域大多聚集在生理学和医学领域,其中获得物理学奖的最少,只有两位。这或许与男女的智力差异有关,因为要想在物理学上做出达到诺奖标准的原创性成就,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的工作,良好的资金支持和实验设备,还需要超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或许是偏重感性思维的女性的弱势所在吧。

  除了伟大的居里夫人,另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是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科学世家子弟。
  梅耶绝对的师出名门,毕业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当年的哥廷根大学堪称世界第一牛校,如果有不服的,看到他们大名鼎鼎的校友的名字你就无话可说了。史上最牛的天才、可以比肩阿基米德、牛顿、欧拉的高斯就是受业于哥廷根大学的)。梅耶的授业恩师里至少有三位诺奖得主: 波恩Max Born, 弗兰克James Franck 以及奥托Adolf Otto Reinhold Windaus。周围的其他牛人至少有四位未来的诺奖得主:费米Enrico Fermi,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狄拉克Paul Dirac 以及泡利 Wolfgang Pauli。

  在哥廷根,梅耶遇到了她后来的先生,来自美国的约瑟夫-爱德华-梅耶Joseph Edward Mayer。在拿到博士学位的那一年(1930年),她与她的先生结婚,并且嫁鸡随鸡地跟着老公移居美国。在夫唱妇随的若干年里,梅耶随着自己的丈夫辗转于诸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但遗憾的是,无论在哪里,梅耶都无法得到校方的offer。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避免裙带关系;更深层次的理由是:对于杰出女性的歧视和恐惧。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1963年,梅耶凭着她提出的原子核壳模型( nuclear shell model)荣获了向来由男性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然,梅耶先生也不赖,尽管没拿过诺奖,但也曾于1973至1975年间担任过美国物理学会主席。

  楼主之所以说梅耶是世家子弟,并不仅仅是基于她有一堆杰出的师友,而是因为从她的父系家族算起来,她是她们家族的第七代教授。虽然她的先辈们名不见经传,但你能说她的家族不算科学世家吗?

日期:2010-08-23 22:09:25

  既然要8哥本哈根学派,那么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学派”。
  在《辞海》中,“学派”一词的解释为:“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这是对“学派”最基本的解释,强调学派成员之间必须有基本的师承关系。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活跃的诸子百家,按照这个标准,完全可以称为学派。少林、武当弟子构成的群体同样也可以称为学派。只不过练武之人不喜欢这种文绉绉的称谓,也不以学问见长,比试的时候看的是硬桥硬马、真刀真枪的功夫,再加上成员之间大多有森严的等级差别,故一般称为门派。象《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MM那样理论功夫天下无双的另类人物,如果开班授徒,倒是可以在武林之中独树一帜,弄出一个动口不动手的学派来。

  在学术实践中,除了把上述以师承关系为成员纽带的学术群体称为“学派”以外,一般还把以某一地域,或某一国家,或某一民族,或某一文明,或某一社会,或某一问题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传统的一些学术群体,也称为“学派”。换句话讲,今天我们常见的学派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师承学派,地域学派,问题学派。
  在英语中,对应于中文“学派”的单词是School。因此,“哥本哈根学派”的英文表述是“Copenhagen School”。查阅维基百科你就会知道,“哥本哈根学派”在学术界至少指代了四个不同学科的学术团体,分别是:神学,语言学,物理学,哲学。楼主接下来要8的哥本哈根学派,主要是指20世纪20年代初期形成的,以波尔为核心,以海森堡为主力,以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为根据地的一个星光灿烂的学术群体。

  我们国家著名的科学史家,中山大学物理系教授关洪先生,生前(2002年)曾经出版过一本名叫《一代神话——哥本哈根学派》的书。在他的书中,关先生认为,除了满足存在一位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及其研究集体拥有足够的财政和物质支持以保证其稳定性这两条判据之外,所谓的哥本哈根学派只不过是一种松散的组织,一种自由的结合,并不满足有关学派存在的其它几项重要条件。

  关先生指出:“通常所讲的‘哥本哈根学派’,实际指的是以玻尔的观点为代表的对量子力学概念体系的一种看法、观点或者解释,亦即是经常讲的‘哥本哈根解释’或者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
  这一点与维基百科中对于物理学上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倒是不谋而合。
  楼主没打算在这里做有关“量子力学”的科普,也没那个能力或者说信心。楼主只想在这里818哥本哈根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
  对于量子物理发展史有兴趣的TX可以很容易在网上这方面的电子书,比较有名的是B-霍夫曼著的《量子史话》,还有比较适合文科生看的是一本中国人写的,网上传的很广泛的名叫《量子物理史话》的书。

日期:2010-08-23 23:27:5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